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江月秋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词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晚上停泊在鹦鹉洲,秋天江上的月亮澄澈明亮。

听到邻船有人唱歌,歌调能使人愁煞。

唱完后便是低低哭泣声,不时抽泣哽咽。

寻着声音去寻找唱歌人,发现是个肤色如雪的妇人。

十七八岁的样子,独自倚靠着船帆。

泪水就像夜里珍珠,一直不停的滴落下来。

我问这是谁家的女子,为何哭得这般凄苦

但一问却哭得更伤心,低着头一直不说话。

注释

作者题后自注:“宿鄂州。”

泊:停船靠岸。

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

澄彻:明亮。

堪愁绝:能使人愁煞。

泣声通复咽:抽泣兼哽咽。

樯:船的桅杆。娉婷:形容女子美貌。

真珠:即珍珠。

明月:古代珍珠名。

沾襟:一作“沾巾”,即眼泪沾湿手巾。

终:一作“竟”。

赏析

  此诗是诗人夜泊鄂州时,听到一位十七八岁女子的歌声而纪实成篇的。其描绘了一个面颜如花、貌美娇艳、背靠桅杆、手拨琵琶、愁绪犹如长江水奔流不息的女子。诗人真实地描写出歌女的悲惨境况,她们渴望像正常人一样过稳定生活,不仅需要应有的物质生活资料,更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同时,此诗不仅寄予了作者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亦是借此表达了自己凄凉的心情。满腔报国热情不得抒发,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作者当时的心情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

  此诗之美就美其简练、含蓄,在其“不言”之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这曲歌调是《霓裳》还是《六幺》,这份惆怅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呢,令人难以猜测。“歌罢继以泣”,女子的怨绪一发即不可收,其歌声凄凄惨惨,撕心裂肺。究其原因,不外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最妙的还是“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结合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作者是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这“不言”之美乃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此诗中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如花般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三个字,在文学创作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是比较少的,而此诗中“雪”字却恰好切合了诗间的意境。“雪”留给人们的印象一是洁白无暇,一是寒心彻骨。“颜如雪”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深秋月夜巧遇女子,所以诗情特别哀婉凄凉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公元815)六月,作者四十四岁时,因写喻诗而得罪掌权的宦官集团,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司马。而后作者出长安城,坐船从汉水而下,远赴九江上任。当舟泊武昌鹦鹉洲时,忽有歌声传来,如泣如诉,使他不禁寻声而去,从而写下了一首题为《夜闻歌者》的诗。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猜你喜欢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
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
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
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可正哀。

坐叹兵机失,兼忧国计存。干戈在淮海,消息已乾坤。

授钺曾诸将,宵衣独至尊。定知哀痛诏,早晚下江门。

良朋驱言驾,敢自怯舆风。柳絮循郊色,先以慰别悰。

远落市嚣外,曰君古寺东。入门君适出,盆花为客供。

久坐需之至,须眉跃相从。呼酒三杯后,诗篇百首同。

翠竹生禅籁,文心于焉穷。忙能探兹候,始信志所公。

繇来肝共沥,只此亦无封。悠然俟晚磬,缅绪觉难终。

抵舍严更寂,黯默别为衷。

山色何青苍,一水通百粤。幽岩去复回,中有帆出没。

几片无心云,时来渡头歇。鳞鳞波有容,齿齿石多骨。

回头归路迷,前望更突兀。旨哉古川原,红尘岂能越。

惜无郭橐驼,种此烟霞窟。

倦游湖海老侵寻,去就何情适契心。一境山林资我懒,半年风月为君吟。

辟开暗室成三果,选出香峦敌万金。千里寄声怀惠好,西风正隔洞庭深。

为嫌红紫污家风,故向春来学种松。祗恐等闲儿女辈,辄将斤斧损髯龙。

神女献大珠,奉槃出沧海。忽为羲和夺,掩面失光彩。

龙宫起严装,千山擎笏待。俄顷朝天阶,拂衣霜皑皑。

星冠一摇动,漫天散珠琲。可惜青珊瑚,堕水不可采。

当年临水照春衫,浮玉山前水似蓝。归计未成羁思恶,为君飞梦到城南。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将军头白更征蛮,平宋吴钩血尚殷。万斛楼船上江去,半空铁马哨云还。

凄凉部曲清笳畔,窈窕祠堂绿树间。堪笑班超真老矣,乞身生入玉门关。

蜀帝化子规,啼血思还家。
玉环苦微疢,寄汝呼痛牙。
物类相殊或相托,悲鸣一夜梨花落。
三郎玉柙已成尘,半匕金罂谁和药。
紫驼翠釜不生兵,何与涪南新侧生。
人间极宠皆祸兆,莫把妖魂幻飞鸟。
平生误识安禄山,马嵬欲死先齿寒。

石头天险壮层城,虎踞龙蟠旧有名。峙鼎三分吴大帝,渡江五马晋东京。

高台凤去荒烟满,废苑萤飞茂草生。往事不堪频想象,夕阳西下看潮平。

一重春水一重扉。思依依。好在东风庭院、见梅依。绿苔生卧衣。

陇头人去是耶非。梦稀微。梦到和烟和月、小疏篱。翠禽三两飞。

半夜新春入管城,平明铜雀绿苔生。
浮澌把断东风路,诉与青州借援兵。

南平山色佳,峰峦互陵跨。置身万绿中,衣袂与之化。

晓凉风疏疏,候已殊藻夏。枫林数叶丹,感此秋气乍。

逶迤上白沙,旭影林际射。坡陀八九重,高下势衔卸。

进步恃前猛,稍懈力不暇。山腰簇人居,结构仿台榭。

飞檐翼奔泉,百尺向空泻。潺湲赴沧峡,茶洋递迎迓。

殷雷转空壑,万古阅晨夜。不厌尘根喧,濯缨就岩罅。

他年傥重过,诛茅数弓借。枕漱高人踪,泉石本无价。

洗肠换骨老芭蕉,拄杖牛来价转高。
卖与买人人不买,翻令平地起波涛。

彻,彻,大海乾枯,虚空迸裂。四方八面绝遮拦,万象森罗齐漏泄。

杈下要分生死路,霍山直拔透重关。
虽然赚我三千里,瞎却众生眼万千。

驻马殷墟白日寒,少师遗墓久盘桓。空令异代封先及,谁念孤臣涕未乾。

血化千年应是碧,心披七窍总为丹。故宫麦秀知何处,陇草萧萧夕露漙。

紫塞三千里,征夫去不还。帘前新月上,似为寄刀镮。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