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
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山下有林处,村墟各耕牧。山上有林处,中皆道释屋。
维林衣被山,上下同一绿。其树十九松,亦有笼葱竹。
枫林或间见,馀者灵草木。松大皆合围,百万聚龙族。
命之曰树海,绿涛时起伏。云来变绿色,日入红骤缩。
人行若鱼游,鸟兽成水畜。有时云布海,树海为所覆。
上下同一云,浩浩无平陆。峰峦覆不尽,洲岛联或独。
高松偶閒出,森若帆樯矗。云动天地浮,云静天地肃。
云海有收时,树海观乃复。徜徉两海间,怪伟娱心目。
旷野阴阴万木霜,谁携数蕊到茆堂。冷质本非堪竞秀,闲情敢谓爱孤芳。
在野宁辞众草掩,入帘聊作满庭香。自笑吾生花兴少,欣然对尔亦相忘。
敝帚复敝帚,形模真老丑。短如竫人躯,髡如季孙首。
瓦砾笑摧残,髑髅嘲腐朽。南箕舌尚在,奈隔屈伸肘。
忆昨溪谷间,丰茸迷左右。嘉卉作芳邻,庭柯为直友。
岁年徒冉冉,寂寞甘自守。主人偶甄收,束缚联八九。
提携入门庭,光彩射铛臼。张乐娱大宾,椎牛祝黄耇。
匪予莫先发,次第及登卣。每阚曜灵升,徂寅方绝丑。
主人发未栉,顾我己入手。稚子亦何知,含饴狎鸡狗。
百责都未遑,我柄必首授。如论豁略功,岂落他人后。
萧条转衰谢,抛掷惟引咎。况免畀焚流,主恩犹默受。
动静固常理,敢腾咨望口。孤逸快新休,众劳悲旧垢。
日月我明烛,云霞我虚牖。高卧动百年,颓然不知久。
古今一惊电,铿耳何必寿。人弃天所怜,身单道弥厚。
寄谢千金资,吾于尔何有。
青旆不见山云深,何以慰此二子心。阮修杖头故应在,黄公旧垆无处寻。
求有不得事当戒,兴尽必返愁难任。仙家竹叶未必美,舟尾茅柴还可斟。
坐室延师易,登城取药难。感君传递至,蹴踏试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