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恨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花是无知的,月是无聊的,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把茂盛的桃树砍断,减损他的风景,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焚烧砚台书籍,捶坏琴撕毁画,销毁所有的文章抹去所有的功名。我荥阳郑家原本就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只靠教歌度曲,乞食与人,也能自自在在地活下来。
自己天生的单寒骨相没法改变,头戴席帽身着青衫的瘦弱寒酸相为人所笑。长期居住于破巷之中,住处蓬门秋草,窗户不严挡不住风雨,夜夜伴随孤灯度过。难道老天爷还要封住词人之口,连叹气都不允许吗?疯狂至极,于是取出乌丝栏百幅,细细写出心中凄清之恨。
注释
沁(qìn)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一十四字,平韵。
夭桃:茂盛的桃树。
斫(zhuó):砍。
煞(shā):同“杀”,减损。
佐(zuǒ):辅助。
椎(chuí):捶。
荥(xing)阳郑:郑板桥的自称,以表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荥阳郑”指郑元和的故事。荥阳郑生本宦家之子,与妓女李娃恋爱,金钱被老鸨设计掏空,靠帮人唱丧歌糊口。后来又沦为乞丐。李娃于心不忍,不忘旧情,予以搭救,帮助他考上功名。唐白行简《李娃传》即叙其事。郑板桥对这个风流韵事,然而近于子虚乌有的元祖十分敬佩,在作品中曾三次提到他。
风情:旧指男女相爱的情怀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旧谓骨相好坏,注定人一生的命运
席帽青衫:明清科举时儒生或秀才的服装。
太瘦生:即太瘦。生,语助词。
蓬门、破巷:贫者所居。
箝(qián):通“钳”,钳制。
乌丝:全称乌丝栏,一种专供书写用,带黑格的绢素或纸张。

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对“花”“月”“酒”这些为一般诗人所沉湎而讴歌的事物加以否定,表明自己并非“风月派”。说花是无知的,不必为花伤情,月是无聊的,不必为之徘徊流连,酒也是无法消愁解恨的,更不必沉湎,不必讴歌。下面“把天”四句,进一步以丰富的想象表明自己并非抒写闲愁的“风月”词人。词中说,要把“风月派”赞美的艳丽茂盛的桃树砍断,杀他风景要把吟风咏月诗人讴歌的鹦哥煮熟,做下酒菜。作者为什么对“风月派”诗人讴歌的事物如此忌恨如仇。他曾在《词钞自序》中说:“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此篇是中年之作,正是写苏辛慷慨之词的时候。另外他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谈到:“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应该“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而那些“逐光景,慕颜色”的“风月花酒”之作,“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由此可见,他对诗词“只吟风月”是否定的,这里表现了他以诗词用世的积极态度。“焚砚”三句,是世事不容,“老不得志”而发出的激愤之词。作者年幼读书,“自竖立,不苟同俗”,虽有出众才华,结果过了“而立之年,仍无“而立”之举,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而已。这怎不使作者愤愤不平。“焚砚”三句,写决心要一反常规,不再读书、写字、弹琴、作画、写文章。“焚”“烧”“椎”“裂”“毁”“抹”等几个动词,既生动又形象地勾出作者激愤决绝的神态。“荥阳”三句,是引《李娃传》中的常蝇刺史之子郑生奉父命赴长安应试,爱上妓女李娃,弃试,流连花巷,钱尽被逐街头行乞的故事,借以自喻,表示对封建礼法的蔑视。

  下片继续写自己贫困潦倒,抒发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之情。开头两旬写自已从来就是穷命相,这是难以更改的,任人笑他头戴教席帽,身穿秀才衣的瘦骨伶仃模样。“看蓬门秋草”的“看”提领以下四句,写家门贫困,冷落孤单。“蓬门”指家门贫寒,“秋草”写门前冷落。作者曾有诗写道:“座有清风,门无车马。”在《七歌》一诗中写此时生活是“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是“几年落拓向江海,谋事十事九事殆”,是“寒无絮络饥无糜”,“空床破帐寒秋水”,其贫困之状可见。词中的“疏窗细雨,夜夜孤灯”,进一步描写自己的冷落孤寂——细雨敲打着稀疏的窗棂,夜夜是孤灯伴着自己,“自刻苦,自激愤”地读书。作者曾在《自叙》中说:“板桥最穷最苦,貌又寝陋,故长不合于时,不见重于时,又为忌者所阻,不得入试。”这就是他入仕之前的生活。他说自己的性格“放荡不羁,漫骂无择”,经常“敖言高谈,臧否人物”,如此更被世人视为“狂”、“怪”。更重要的,板桥是生活在清朝前期的汉族文人,其时国内民族矛盾仍很尖锐,文字狱屡见不鲜,他目睹者竟达十二次之多。板桥好友杭世骏就是因条陈“泯满汉之见”,而被罢官,板桥的同窗陆骖因文字狱而被戮尸;板桥自己也被迫将已刻好的诗钞址十儿首明显地流露反满情绪的诗从板子上铲去。这炎凉的世情,这深重的压迫,使他情不自禁地呼出:“难道天公,还箝恨风不许长吁一两声?’’这是以反诘句式将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投向那不平的社会。此是全词的点题之笔。表面上是质问天帝,实则指责人间,抨击清统治者,“恨”字极写对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这不仅是板桥个人的恨,同时也表达了当时有正义感的人的心声。

  “颠狂甚”是借用世人语。因作者不肯从俗,因而常遭白镢,并斥为“狂”、“怪”。这里借而用之,表示自己决不妥协的精神。结句说:我要取百幅乌丝格纸来细写自己凄清情怀。“凄清”一词,表明自己写的绝非“风月”之作,而是抨击社会,抒写个人怀抱的词章。

  这首词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反抗。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反语激词来抒写自己情感,更加强烈、感人,通过具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渲染清苦的生活,生动形象,词语通俗,用典活脱。这首词当时即已为人传诵,板桥在《刘柳鄙册子》中说:“南通州李瞻云,曾于成都摩诃池上听人诵予《恨》字词,至‘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皆有赍咨涕演之意。后询其人,盖已家弦户诵有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出仕前,中年落拓扬州时所作,时间大约是雍正七年(1730年)。这首词是为表达愤世妒俗之情而作。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猜你喜欢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乌欲上海如血,
翠色一点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潇湘水清岩嶂曲,
夜宿朝游常不足。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鱼游鸟逝两虽异,
彼此各有遂生心。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吾友从军在河上,
腰佩吴钩佐飞将。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落日驱车出孟津,
高歌共叹伤心地。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洛滨老翁年八十,
西望残阳临水泣。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红车翠盖满衢路,
洛中欢笑争逢迎。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蹭蹬疮痍今不平,
干戈南北常纵横。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南山四皓不敢语,
渭上钓人何足云。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
路傍五月清阴起。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关中群盗已心离,关外犹闻羽檄飞。御苑绿莎嘶战马,
禁城寒月捣征衣。漫教韩信兵涂地,不及刘琨啸解围。
昨日屯军还夜遁,满车空载洛神归。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兽返深山鸟构巢,
鹰雕鹞鹘无羁鞅。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渡江之橘逾汶貉,
反时易性安能长。腊月北风霜雪深,踡跼鳞身遂长往。
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乃知养兽如养人,
不必人人自敦奖。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令纺。尧民不自知有尧,
但见安闲聊击壤。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
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
开云种玉嫌山浅,渡海传书怪鹤迟。
阴洞石幢种有字,古坛松树半无枝。
烦君远示青囊箓,愿得相从一问师。
西湖绕遍又东湖,永夜论文酒浅{奭斗}。
最爱霜林梅蘸水,拟撑小艇访林逋。

黄河南畔伊川北,姚家宅是真花窟。古来多少豪奢儿,埋却千莺万莺骨。

中央精粹得之多,西方秀气来相和。天与明光常借日,水宫暗脉正通河。

春风如酒半酣时,谁教谷雨报花期。司马坂前娇半启,洛阳城内人俱知。

姚家门巷车马填,墙头墙下人差肩。花上红绡都蔽日,花傍翠幕恰如烟。

玉面儿来争供帐,锦袍郎去斗抛钱。无人不说姚花好,费却春功亦不少。

日长风暖绿梢低,坐上金仙困将倒。曲尘饼剂和香檀,何以贮之承露槃。

烂锦脱来嫌太艳,鲜衣染就欲骖鸾。君看此花肌肉丰,一尺馀高千万重。

妆面深藏青步障,宝冠斜堕碧霞丛。步摇好称钗凤凰,玉镮犀佩珠鸣珰。

帝女何缘心好道,阿娇安用金为房。绀窠累栖舒雁雏,沈烟喷出狻猊炉。

一种养成馀意态,千花瘦尽春肌肤。峨峨一器攲且倾,覆杯难辨钟与觥。

染以鲛绡求正色,叩之玉挺希宫声。魏家红共牛家碧,迭霸花中耸高格。

如今俛首甘下风,九十种中为第一。此花莫似武昭仪,出得宫来不画眉。

情貌欲为狐媚态,衣裳却是比丘尼。杨妃本是倾国身,脱却红襦号太真。

河水欲濡头上髻,马嵬犹著旧时裙。物色一定犹可疑,人心多变宜难知。

容易莫评真与欺,貌或如是心或非。君不见老庄有深意,万物之中最防伪。

次翁情义高,不在古人下。惠我春山芽,清吟为增价。

记得西窗无,言诗遂及雅。且待李张来,说子到清夜。

梅花摘索未全开,老倦无心上将台。
人在江南望江北,征鸿时送客愁来。

残暑方销歇,西风已渐凉。高柯怜坠叶,疏雨咽寒螀。

入梦新愁积,思家旧恨长。百年应几许,端的为谁忙。

毗陵公子醉昏昏,白面迎风散酒痕。几度小红楼畔月,有人吟倚掩重门。

停桡严濑画桥边。水涓涓。鹭翩翩。午热追凉,穿竹强留连。无奈日□□欲暝,吹短笛,*新蝉。家山只在水家源。隔云天。恨萦牵。愿得甘霖,逐日*归船。惟有紫阳溪山月,随着我,伴愁眠。
西山连夕雨,涨此百尺浑。
怒涛响半空,气可飘昆仑。
一朝势力尽,枯苇有不能。
洋洋溟渤宽,终古无亏盈。

荆溪溪上晚山稠,沙棠港口木兰舟。裹头女子唱歌去,水色山光总是愁。

满窗晴旭散轻埃,报答生成只酒杯。
篇什正须今日用,岁时偏傍俗人来。
轻舠上藕泥初拭,小巷争鱼臭不开。
试作横竿权土炭,隐从夜半候阳回。
瓜果初陈月殿高,双星今夜会云曹。
笑来好事惟乾鹊,甘为他人髡顶毛。

道上行人歇马时,空山处处有残碑。乾陵故事应无数,只问当年窦女祠。

垂钩不似迷津客,张网诚非待兔人。
半夜乌鸡何处去,天明吞却玉麒麟。
浓淡霜林入望中,天工施巧染秋容。
秋空犹胜春光好,翠叶烧丹绿树红。

李花十叶迎风僵,棋师索饭中书堂。八关十六子谁氏,奔走朝士如驱羊。

河东才地本天赋,锐意功名偶涂附。醉客未醒东方明,独惜清流非党锢。

罗池跌宕从粗官,蜑风瘴雨天漫漫。衡湘南畔解文学,厥功不让潮州韩。

生不逢辰死威福,鹅山青青江水绿。年年鸡卜舞山氓,听彻迎神送神曲。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