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气肃。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收、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坐对收旁,但见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天高气肃,正是月色通明、初秋月夜景象。汉代长安的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引入天空,悬拟出天宫收储桂花已经盈满。乐意散落在人间,只是怕群花染了凡俗。绽放在这秋天的夜晚,意在唤回已去的春意,重留温暖于人间。深情眷注入人间,又何曾自甘幽独呢?
是天上的余香遗泽。只怪一股春风,香气绵延数十里。坐对花旁,只见桂花形似金粟。芙蓉花只能增添愁思,更何况那只能助人凄凉的菊花。开在深秋,难以入俗流,只爱寻找那高尚的行迹。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作。
木犀:指桂花。
吕郎中:即吕祖谦。
三十六宫:泛指帝王宫殿之多。这里借指人间。
金粟:桂花形似金粟,故名。
芙蓉:木芙蓉,八、九月间开放,因名拒霜花。
高躅(zhú):高尚的行迹。
秋天的夜晚,天穹如洗,皓月当空。相传月中有桂树,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到月中满树桂花的美景。开篇三句中的“天”、“月”都是为下文桂花“散落人间”作铺垫。“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两句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的诗意,月中桂花盛放,天宫已经存放不下,暗指桂花已散落人间。
散落人间的桂花是天宫之花,凡俗的群花自是无法与之相比。“不辞”两句表面写花,实则是陈亮内心感情的吐露。他自视极高,以月中桂花自喻,表示愿意为人世出力,却又唯恐“群花”自惭形秽。不直指“群花”凡俗,却说“怕群花、自嫌凡俗”,视角巧妙,立意更进一层。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作者对自己的高洁心志作了更进一步的描述。“我”并非故作矜持、自甘幽居,之所以不在三春时节与百花齐放,而选择在这秋天的夜晚独自吐露芬芳,其实是为了唤回几分已经逝去的春意,让世人重新感觉到一丝明媚和温暖。这几旬涵义丰富,国势不昌,词人满腔热情似火,欲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建立一番功业的愿望展露无遗。
下片前三句承接上阌桂花“不辞散落人间”的意蕴。“怪”字用得非常巧妙,难怪“一树香风”可以“十里香续”,原来是天宫散落人间的余香。“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坐到花旁,闻其幽香,观其花色,种种秋花仿佛现于眼前。“坐对”二字神来之笔,显出无限的亲昵,仿佛人与花可以交流。
“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秋日,也是木芙蓉、菊花盛开的时节。可是杜甫“芙蓉小苑人边愁”的诗句却让我看到木芙蓉就满腹愁思。面对东篱菊花,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情景,词人内心只党凄凉。木芙蓉、菊花都只会让秋意更浓,怎么能“唤回春意”呢?这几句表面看是对秋花作出评价,实际上还暗含对边关烽火的忧虑和对陶渊明归隐之举的不赞同。
末尾三句又回到桂花身上。词人感叹桂花易开易落,开在深秋,颜色素净。而他心志又过于高洁,喜欢追寻先贤的足迹,再次借桂花抒怀,自慨平生。这几句正言反出,无限悲愤和幽怨喷薄而出。
词人以花寄情,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下此词。词中旬句写花,但所咏心志却一目了然。整首词深得咏物神髓,毫不晦涩。桂花高标远致、心怀高洁,词人雅量高致、光明磊落,花中所隐之人呼之欲出。
一见忍堪字,皎然在目前。同舟下京口,弹指四十年。
北固山头酒,江波照悽妍。巽翁独知此,俯仰皆重泉。
伯符志不遂,吾分当弃捐。
曈昽晓日艳阳天,此时秦家蚕正眠。春深桑叶嫩芊绵,罗敷采摘出城边。
东条西条相纠缠,满目淑景丽且妍。繁红芳紫万仍千,煇煌宫锦绚晴川。
照见罗敷貌婵娟,鬓云倭堕鸦色玄。步摇斜插钗凤偏,素姿何曾屑丹铅。
香龈皓齿疑贝编,眉横青山黛绿填。杏脸细腻霞晕鲜,项如蝤蛴搓玉圆。
额角斜贴翠花钿,宝珰耀耳玛瑙悬。裙拖秋水笼步莲,月钩窄小进难前。
盘囊锦带缀珠璇,同心绾结一双联。暖风披拂飘兰荃,从傍过者惊复怜。
尽道罗敷是神仙,使君骏马来翩翩。下马揖赠黄金钱,欲同携手共周旋。
罗敷低头久默然,逡巡微听细声传。自陈未笄窥简篇,颇知礼训守贞坚。
闺房节操雪霜蠲,莹比明蟾照清渊。夫君豪侠称英贤,才兼文武寔两全。
骅骝丝辔象牙鞭,麒麟锁甲剑龙泉。扬麾分符领兵权,雕戈画戟拥旌旃。
流苏复帐驼绒毡,博山乱喷沈水烟。侍儿浓妆森后先,霞绡长裾舞褊褼。
左回右转何轻便,舞罢巧按鹍鸡弦。烹羔刺豹开琼筵,蒲萄名酒满觥船。
犀箸不下饫腥膻,夫君欢娱无与肩。罗敷嘉言皆陈宣,陈竟敛衽携筐还。
人生妃匹本定缘,使君有妻谅盛年。丁宁疾驱归去遄,结发义重勿弃捐。
暖风到处动吟魂,芳草闲寻近郭村。黄耳隔离能认客,苍头斸笋自开门。
春留元亮花三径,饮乏刘伶酒一尊。迢递京华游子在,旗亭新唱与谁论。
禾黍斜阳,村皋外、红霞飞灭。回首处、依稀风景,繁华销歇。
沼冷鸳鸯荷泣雨,台荒麋鹿松摇月。忽送来、野寺断钟声,疏篱缺。
清晓怨,帘钩揭。王孙梦,鹃啼血。问天涯何处,铜仙金阙。
猿鹤三秋淹短草,风云万里悲高碣。料明朝、好镜不相瞒,霜侵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