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是似菊而小的黄色小花,与菊花相比,它并不太引人注目。但诗人却给了它诗情画意,让它在诗坛上占一席之位。
诗的前半用先抑后扬的笔法写。“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所指的秋菊是菊而不是野菊。重阳有赏菊的习俗,两句写野菊在世默默无闻,既未被文人采用以登上文坛,更未受世俗钟爱。“况”字使次句的语气紧连首句,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两句,既写形态又写精神,对野菊的姿色、芳香和品性作了生动的描绘。“在野”与“在庭”相对。因不为人赏识,便任其在野自生自灭。不似一般之菊在庭院中有人着意栽培。这也许是野菊的憾事,但诗人却把这看成是快事,因为它可以避免栽培人的束缚剪裁与观菊者的诸多采摘,即不受人们的干扰,因而显得幽闲自若,别有丰彩。以至于诗人面对着它,“任是无情也动心”,情不自禁地要采来观赏——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半山碧”写出野菊生长、繁衍的旺盛,也表现野菊的生活环境是在野外山上。“已晚”写时间,“便忙”写情状。诗人旅途之中到了傍晚,本该忙于归宿,但山中野菊的丰姿与妙香,逗得诗人即使在匆忙之中也要去折取一枝来加以观赏,诗写至此,已流露出对野菊的浓厚兴趣,而尾联更以写野菊花的自豪感来进一步表达对它的赞美: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陶渊明酷爱菊花,于宅边东篱下种菊颇多,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两句是说,野菊花一定冷笑那些篱边的黄菊——它们正向陶渊明一类的诗人邀宠,以取得诗人吟赏的荣光。言下之意,诗人们的眼光只向着庭菊,并不转向野菊;而野菊自有不邀宠争光的品行,对那些邀宠争光的庭菊不屑一顾,惟以冷笑置之。
在无人看重的情况下,幽闲自得,不减妙香,不慕赏识,有意将它与菊花对比,并倾注了自己的关切赞美之情。这也许另有所指。诗写得脱俗、婉转、流畅,给人很深的印象。在大量的咏菊诗中,这是颇有独创性的。
众蛙强饮角雄雌,怒腮鼓腹入清池。池面不减一涓滴,千众蹒跚醉淋漓。
学宫老儒课童子,长头短项叫相随。蒲根荇底互嘲笑,我吻犹燥汝不支。
白龙鱼服过而语,汝辈虽饮奚以为。众蛙曹怒呼其侣,波心跳掷如熊罴。
前驱大腹后丁尾,鼓角虽雄剑戟疲。白龙一呷池水渴,诸蛙骇愕号且驰。
聚族隐姓人污泥,羞教东海见涔蹄。
林步不觉远,溪流随兴长。悠然深竹里,独往绿萝庄。
山色佳南郭,平畴连北堂。野人来荷锄,蚕月百草芳。
寤惬白云赏,载谣丛桂章。垂杨足池鲤,閒牖有壶觞。
念此牵情性,何劳缁素裳。
苏卿写下金山恨,双生得个风流信。亚仙不是夫人分,元和到受十年困。冯
魁到底村,双渐从来嫩,思量惟有王魁俊。
碧山妆点塞天秋,老尽黄花蝶也愁。拚醉东篱颠倒舞,人间富贵一何楼。
我闻之徽之黄山秀之聚,三十六峰比如敔。支而散去不可数,周环纡馀蛟凤舞。
瘠之为石天所斧,真宰重惜保其故。仙者不得开洞府,李君乃生貌清古。
殷彝周鼎冰雪贮,而有锦绣之肺腑。丈夫用世当不负,他年抱策上京去。
蓬莱宫深隔烟雾,弱水三万不可度。祭酒先生才见取,慷慨登楼念乡土。
奉檄南归大江浒,古木阴阴覆韦布。御史殷勤再三顾,叩之使言见平素。
小却黄堂掌书簿,溷溷泥涂塞中路,白璧自持终不污。
前年妖蟆月更吐,天下秋风吹桂树。炳豹文章堕群瞽,八月钱唐潮亦怒。
竟无愠色向人前,但道命邪多谬误。行台二十四松厅,众更奇之交爱护。
百鸟啾啾徒下处,一鹗空中肆高举。宪司十道虞有罟,纪纲庶政祛残蠹。
三在炎荒鼎而柱,五羊八桂穷险阻。棋分南北海为部,民黎杂居性豺虎。
俗嗜相残裸负弩,滨水而采名蜑户。一从孟尝去合浦,珠不更还远无贾。
台官择人如善估,以君政似王夷甫。长干置家坐空窭,遣佐绣衣苏病苦。
君今此行人共许,还珠奚翅瞻三语。夷齐有心当弗沮,君其勖诸报明主。
道命之行泽施溥,万钟之赐安厥予。
天造云雷,问谁是、中原豪杰。人尽道、青钱万选,使君高节。
自有胸中兵十万,不须更事张仪舌。看千秋、金镜一编书,心如铁。
天下利,君能说。天下病,君能切。要十分做满,黑头勋业。
乐府新诗三百首,篇篇落纸挥冰雪。更醉来、鲸吸捲秋波,杯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