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平生所经历的事情千头万绪,都像过眼云烟般的消失了。近来我的身体非常孱弱,就像入秋的蒲柳,过早地衰老了。如今,对于我来说,一天做点儿什么事儿最为适宜呢?那就是饮酒、游览、睡觉。
今后料理家计的重任就由你们承担了,到了官府催缴租税的期限,你们就及早交纳完毕;家中的出入收支,你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我老头子也是要管一点儿事情的,那就是管竹、管山、管水。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儿曹:指自家儿辈。以家事付儿曹:把家务事交代给自家儿辈。以家事付儿曹示之:一作“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两句:言万事如云烟过眼,而自己也像入秋蒲柳渐见衰老。蒲柳:蒲与柳入秋落叶较早,以喻人之身体孱弱、早衰。
催科:官府催缴租税。了纳:向官府交纳完毕。
乃翁:你的父亲,作者自谓。

鉴赏

  全词仅用一句将过去淡淡揭过,而以大量的篇幅写现在。说过去的事如烟云一样地过去了,说得多么的轻松,其实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出生时,他的家乡已沦陷于金人十二年。他十五岁时即接受祖父辛赞的委托,到当时金首都去刺探军事情报,以作恢复的准备。二十一岁就聚有义士二千余人,后投入义军耿京的部队,为耿京掌书记。就在他二十二岁时,代表耿京奉表南归。在他回山东复命时,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杀耿京以降金,义军云散了。辛弃疾立即驰赴海州,仅以数十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献俘行在,一时名震朝野。四十岁即已任至湖南安抚使。他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但也因为他毕生坚持抗战,所以也为主和派所不容。风风雨雨四十年,历尽诬罔屈辱之艰辛,然而他只用“云烟”二字,写得十分轻淡。其实这淡,正是未能忘情的压抑之浓。真的淡了,那就连这“云烟”二字都不用提了。“蒲柳”是谦词,说自己经不起衰老,但同样也是不满之辞。抗战的英雄为“蒲柳”,得意的投降派倒是什么长青之松柏了。可见其慨深厚。既不得用,那么还能干点什么——最好是醉、是游、是睡。这虽不无愤慨,但对老人倒也不失是一帖安心养性的良方。

  下阕,他要儿子们在农事了了之后,及时完粮纳税。他虽以方帅而退居林下,丝毫不弄特权,教育子辈不忘国家,故嘱咐纳粮宜早。剩下的要量入为出,勤俭持家。题作“以家事付之”,这种嘱咐,足见稼轩之为人。嘱咐过了,事情有了交待,但作为“乃翁”还是要管点事的。那就管管花木,管管山水。

  这阕词外表写得悠闲自得,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感到它骨子里正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对于一下子从火热的事业中退下来的这位老人来说,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态度和管竹、管山、管水的生活情趣固然是可取的,然而,他那一颗激荡的心,却不能如此安顿。所以这种悠闲所掩饰的那一番几乎使他隐了一辈子的痛苦,更令人感动。

  这是一个战士休闲时的心态,是以休闲而唱出不甘休闲的变调。身闲而志不闲,这才是处于静态的战士的本色。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退居铅山时期,见于《稼轩长短句》卷十。辛弃疾一生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屡建奇功,但也因为坚持抗战而为以皇帝为首的主和派所不容。中年以后曾长期闲居上饶、铅山等地。这是词人晚年在江西铅山写给儿孙们的一首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
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君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
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
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粉靥金裳。映绣屏认得,旧日萧娘。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避春祗处春不远,望幽径、偷理秋妆。殢醉乡。寸心似翦,飘荡愁觞。
潮腮笑入清霜。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露痕千点,自怜旧色,寒泉半掬,百感幽香。雁声不到东篱畔,满城但、风雨凄凉。最断肠。夜深怨蝶飞狂。

石罅来泉滴,松风杂涧声。天明有公事,还忆此时清。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王孙朝谒去,功业叹流年。强项今三已,栖迟未九迁。

笑谈曾击贼,谋略合临边。秋雨长干路,归时且著鞭。

瑶岩嵯峨兮龙翔凤飞,玄庐肃启兮松楸露晞。东望宰陇兮券台依依,灵辰不留兮夷床晓移。

紫萸黄菊兮奠祖一卮,熏炉经卷兮俨如生时。灵幄香销兮犹有嫔衣,音容寂寂兮万古永归。

龙㡛黼翣兮骖神魌,一声万里兮风号谷悲。

杨柳春深易水濆,十年交谊两离群。中朝经术还酬主,西粤江山待使君。

士马渐强边计在,幨帷初启郡符分。政成莫问长安远,回首天涯见五云。

妻贤少夫祸,子孝宽父心。不知何人语,相传犹至今。

室家两相好,如鼓瑟与琴。二亲岂不驩,花木罗春阴。

虽云一樽酒,共酌还共斟。物情动相失,安用储千金。

家睽在妇德,彖系有遗音。

不向时人问重轻,深知学道在忘情。阴晴一向难期必,冷暖于今几变更。

为爱烟霞甘寂寞,又嫌交际罢游行。閒来亦把经文看,大意无求纸上明。

我观天下山,一一坯造化。峥嵘各擅名,而谁肯相下。

巍巍五岳中,崇高维泰华。一掌入云霄,日月真可借。

冲天几万寻,恍惚来灵驾。冰雪四时寒,三庚讵知夏。

嗟予夙好奇,藩维况多暇。扪参试一登,玉姜莫深讶。

朝披碧瑶簪,夕登紫极房。绮云纷郁郁,龙汉郁苍苍。

游神九霄外,恍忽觐虚皇。相从赤松子,乃有韩张良。

安知千载后,跨鹤重来翔。

移根近轩墀,不使众草没。会见黄金英,泛我杯中物。

飞翠盖,走篮与,
乱山千叠为先驱。洞天迎目深且窈,
满耳天风吹步虚。巑兽石,
错虬松,黛岚终日下天风。
杖藜携我恣遥望,缥缈霓裳飞碧空。
金带重,紫袍宽,
到头不似羽衣间。君王若许供香火,
神武门前早挂冠。

持节风清识玉堂,惊涛直下海天苍。
望公如岁深饥渴,训士通经化莠良。
碑口昔曾传汉水,棠阴今更遍蛮疆。
私心盻切随车雨,好种襄堤百本桑。

爱读仙经沐道风,碧窗时叩紫阳钟。
为逢节假无祗应,写了黄庭日未舂。
寻仙得招提,借我此歇脚。
瓜枣未暇求,杯水得甘酌。
境空风泉高,夜永云卧薄。
明当约麻姑,石桥骑白鹤。
相逢一曲酒如渑,京口留欢去未能。
波影满船烟雨散,瓜洲晚见隔江灯。

剑戟森严列四山,飞旌晨度紫荆关。马行古树风霜裹,人在层霄石磴间。

燕阙北瞻红日近,粤山南望白云环。宦情乡思俱寥廓,一夜愁来鬓欲斑。

老洞山玷辱宗风,泰首座埋没自己。双双绣出鸳鸯,千古扶持不起。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