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楼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注释
东楼:在秦州城。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凌风迥(jiǒng):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
昏:昏暗。
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
节:使节。

赏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际登秦州城东楼所作,东楼的位置在秦州城东门上,因此东来西往的人,都必须从这座楼下经过。诗人抓住东楼的这一特点,从对过此楼而西的将士、使节命运的关切中,表达诗人对战争忧虑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万壑松阴起晓风,朱崖云幕亘长穹。应知造化诚难测,顷刻霶?显至工。

槛外春云控紫骝,腰间明月冷吴钩。酒酣把赠天风起,吹作湘江白鹭秋。

七月边烽动,三河兵气扬。乘秋发猛士,计日缚名王。

剑倚云霄迥,旗连海雾长。燕然一片石,终古有馀光。

紫翠湖山傍,枝头闹双鸟。长忆梦中闻,西溪竹窗晓。

在昔绍圣初,群英萃朝绅。道乡鼓谏舌,劲气排天阍。

雷霆固难犯,鹓鹭皆丧神。独一黄右辖,从容为奏陈。

主圣臣则直,攀槛古所闻。龙颜为稍霁,投荒贷斧斤。

公亦坐此去,剖符漫朱轮。斯人下世久,蔼然播清芬。

袁盎当汉代,引却慎夫人。用舍虽异致,万世嫡庶分。

向使李绩辈,将顺恨无门。但谓此家事,一言陷其君。

陆贽得罪唐,不测几陨身。阳城以死争,久之理颇伸。

不如汉汲黯,同朝有公孙。约议寻即背,巧辞间其臣。

于惟我圣宋,涵养士气振。世代有忠鲠,汉唐何足云。

且如唐子方,指摘椒房亲。继论灯笼锦,将贬岭外春。

君谟立殿坳,开救蒙宽恩。宛陵风雅手,长篇纪咏存。

嗟嗟此邹黄,袁阳略同群。近则唐与蔡,辈出有弟昆。

赤心要无负,肯受富贵吞。鄙哉贱丈夫,肉食苟朝昏。

倾危不遑恤,是非谁与论。前史岂不载,开卷徒沾巾。

伏读珠玉书,飘飘若凌云。遐追古作者,宁让圣俞文。

顾我亦何人,濡毫来效颦。二贤迹益显,馀波激后尘。

三箬春深草色齐,花间荡漾胜耶溪。
采菱三五唱歌去,五马行春驻大堤。
家住越来溪上头,胭脂塘里木兰舟。
木兰风起飞花急,只逐越来溪上流。
宝带桥西江水重,寄郎书去未回侬。
莫令错送回文锦,不答鸳鸯字半封。
马上郎君双结椎,百花洲下买花枝。
罟罛冠子高一尺,能唱黄莺舞雁儿。
白翎鹊操手双弹,舞罢胡笳十八般。
银马杓中劝郎酒,看郎色似赤瑛盘。
骑马当轩鹄觜靴,西风马上鼓琵琶。
内家队里新通籍,不是南州百姓家。
小娃十岁唱桑中,尽道吴风似郑风。
不信柳娘身不嫁,真珠长络守宫红。

昌国寺前枫树秋,琵琶洲畔暮云愁。沙头潮落滩声急,疑是浔阳泪未收。

轻风皱瀫,稚雨烘烟,小院嫌岑寂。燕归曾识。剪芳痕、依旧草昏南陌。

分来国色。都不管、寒香狼藉。空几度、阴晴费了,染成一庭碧。

屈指韶光堪惜。艳冷辉迟,喜花期兹日。风信迢遥,更倡条、嫩叶数番消得。

听残玉笛。临画槛、杏杉吹湿。怅无憀、远黛轻柔,薄恨依然积。

帆疾江城缥缈间,夕阳不见蘖公还。兰成词赋乡心切,灵鞠才华仕路艰。

生活酒难消雨雪,寂寥诗可画关山。七星岩下重回首,曾买嘉鱼一破悭。

万里朝天抗手行,亲民几载动离情。春培兰蕙几应茂,霜萎萑苻莽莫生。

无限青山留缱绻,有灵碧海迹分明。系怀更是甘泉水,去后思量尚可盟。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一峰擎天维,下有万斛水。
委蛇到涧壑,遇坎亦不止。
鸣鼍忽动地,涛怒生足底。
得非坤轴裂,惊视坐为起。
盆倾溅珠胎,鼎沸翻玉髓。
长蛟躩连卷,救首复救尾。
吾庐枕清浅,徒倚每自侈。
及兹睹奇观,目眩颡有泚。
便欲逃世纷,置身岩穴里。
蓬瀛渺溟渤,对面不遗咫。
嗟余闻道晚,今始忘仕已。
重来三十年,恍若游故里,
壮颜日凋瘁,浩志亦颓靡。
载歌蜀仙诗,此老元不死。
至今斯亭上,清风盈棐几。
观水必观澜,是中存妙理。
源泉何混混,有本故如此。

丹崖千仞郁嗟峨,有客凭栏独放歌。涧道水声疏雨歇,江天帆影夕阳多。

粥鱼茶版泠泠出,月榭风亭历历过。回首征途驰逐倦,一镫方丈问维摩。

山头兰若石楠春,山下清明烟火新。
此日何穷礼禅客,归心谁是恋禅人。

家山弹指已邱墟,积棘丛中问故居。四壁犹存蔽风雨,未应愁绝马相如。

厓客怒涛寻丈起,中有柱石磊然砥。从前世变竟若何,亘古天植真如彼。

吁嗟南渡事已非,宰臣奸回迷国是。和好翻成避敌锋,频徙那能延帝纪。

汴杭闽广下日南,海岛岩厓逢即止。谁云瘴野与鲸波,堪作行朝兼草市。

南人澢国蘖先萌,北虏入主运正否。旌旗蔽天日无光,楼船瀰海敌多垒。

三千剑戟毒虺蛇,百万生灵困蝼蚁。三臣一节何为哉,孤后二王徒已矣。

断维夺港亦传言,负玺沈江良信史。从容燕市分捐生,沈湎膻臊终朽死。

只今往事独伤心,长使英雄频切齿。我来舟楫访行踪,目睹江山如历履。

大明旌节百代然,小丑乱华一时耳。忠烈如存不足悲,变故靡常只如此。

海门潮动客初帆,回首兴亡付流水。

漫郎无处觅归田,江北江南水拍天。斗搂十年尘土梦,秋风吹上钓鱼船。

二年海棠秋,幽妍对寥索。霜后辄载花,枯株吐纤弱。

化工为诗人,故令造物错。木落出奇芬,风度亦不恶。

尖黄簇短叶,腻翠光欲铄。蹙缩包红栗,殷浓入深萼。

稀疏生意怯,静丽尤绰约。飞丝罥青虫,蟏蛸共联络。

深闺养春娇,霜华满珠箔。赖得西风轻,微薰小阴作。

盈盈出宫妆,新寒翠绡薄。空庭自颜色,含恨谁附著。

息亡楚无言,意婉心不乐。琵琶怨昭阳,所遇非所托。

独有未归人,相看慰孤酌。却似海南时,坡仙政漂泊。

有酒仍有花,世事且高阁。后时亦何迟,适寓今犹昨。

香雾沾新橙,倾酒两螯嚼。银烛更高烧,秋花易零落。

钟鼓未鸣先托钵,雪峰平地成饶舌。
当时一径入僧堂,且看岩头有何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