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在来到兖州看望我父亲的日子里,初次登上城楼放眼远眺。

飘浮的白云连接着东海和泰山,一马平川的原野直入青州和徐州。

峄山上歌颂秦始皇的石碑依然存在,荒芜的曲阜城中还有鲁灵光殿的遗构。

我从来就有怀古伤感之情,在城楼上远眺,独自徘徊,心中十分感慨

注释

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邵注:兖州,鲁所都,汉以封共王余。《唐书》:兖州,鲁郡,属河南道。顾宸注:兖州,隋改为鲁郡,唐初复曰兖州,后又改鲁郡。仇兆鳌按:唐之兖州治瑕丘县,即今之嵫阳县也。

东郡趋庭:到兖州看望父亲。《前汉志》:东郡,秦置,属兖州。隋孙万寿诗:“趋庭尊教义。”蔡梦弼曰:公父闲尝为兖州司马,公时省侍,故有“趋庭”句。

初:初次。

海岱:东海、泰山。

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青州、徐州。

秦碑:秦始皇命人所记得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鲁殿:汉时鲁恭王在曲阜城修的灵光殿。馀:残馀。

古意:伤古的意绪。

踌躇:犹豫。

赏析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颔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平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平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颈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颈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颔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平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

  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平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平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创作背景

  登兖州城楼这首诗和《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作者当时到兖州省视父亲而登咏兖州南楼。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九夏赤旱百井枯,三秋积雨釜生鱼。
淩高径醉不易图,问底黄叶今有无。
愿致皎白来庭除,昏瞳烂卷勤卷舒。
管中一班聊自娱,未羡北里鸣笙竽。
少日用壮胆力麤,六鳌可取负而趋。
谁谓衰迟百病余,雀鼠入屋不受驱。
长铗长铗归来乎,泥净没胫行无车。
咄嗟蜡屐非双凫,安得翩然过故都。
宿雨尘霾静,寒原黍稷空。
临风聊放目,不为送飞鸿。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山云一夜雨,称放过阊船。
坑发宁遣圹,民贫不为钱。
范碑秋寺古,楚观暮江前。
寄谢东山老,灵砂并欲仙。

呼女伴,好趁一春闲。红板浪船行缓缓,白藤山轿坐端端。

低扇避人看。

拜佛罢,本意不相关。戏买粉孩敲木棒,强分叶子赌金环。

图得大家顽。

高卧元龙百尺楼,饱看风月自忘忧。虽无浊酒招陶令,尚有枯棋伴奕秋。

俗事可堪遮眼底,愁情终莫上眉头。襟怀落落谁能测,方寸端容万斛舟。

直道重伸柳士师,此心惟有一人知。长歌未许归田早,三宿何妨出昼迟。

取次新凉消伏暑,相将阳律长南枝。閒观物理堪随喜,丛桂含芳欲待谁。

金鸡只遣报青蝇,发箧探丸等不应。东海未亏输一粒,无妨郭索与横行。

侧身天地一登台,极望东南事可哀。流水自将遗恨下,夕阳无数乱山来。

我生不幸值多故,平世犹难容废材。许国谁能信年少,千秋人惜贾生才。

立朝谠议尽良规,谁使君王死后疑。一旦銮舆渡辽水,即时扶起墓前碑。

望幸三秋暮,登高九日初。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
宠极萸房遍,恩深菊酎馀。承欢何以答,万亿奉宸居。

御沟新绿动朱阑,沟上垂杨尽可看。惟有西山九千仞,朝朝阙角倚晴寒。

银烛荧荧影动摇,乘鸾步月夜吹箫。桃夭风送香罗袜,兰梦时将入绛绡。

竹箨摧残春茁笋,荷衣褪尽夏生苗。巴歌敢拟华封祝,好与商瞿匹马骄。

人言月里仙人住,隐约娑罗树根兔。玄霜捣就亦多年,不见有人曾得度。

清光偏照边城秋,城边白骨胎王侯。王侯白骨卒未已,龟蚌吸月独不死。

亭馆披襟地,涂泥滴汗时。清风满堂快,甘雨到田迟。

即事沧浪咏,惊心云汉诗。西畴积禾稼,醉倒亦奚辞。

诗中字字挟霜寒,读罢双眉不觉攒。早岁黉宫传令誉,晚年别墅得閒欢。

希文旧业辛勤置,和靖遗编子细看。鸡梦遽传人草草,风前含涕益悲酸。

塞日兵前惨,城烟战后无。
分明千帝纪,况乃畔天都。
桂玉京师涌,金汤鄜路孤。
迟回思庙筭,端坐愧龙图。

源出自何峰,涓涓总不穷。幽厓声已冷,晓日色全空。

淅沥深林里,潆洄曲涧中。静同秋月迥,潇洒和松风。

窥红惹绿身儿小。飞飞惯入芳林扰。伊也点鸦黄。个兮浅淡妆。

树头春意闹。翻逐邻家悄。风度远花香。知他飞那厢。

银河浪静,彩桥风细,斜挂弯弯明月。相逢应说别来愁,须多驻、天边云辙。

红尘千载,仙家几日,一岁光阴电瞥。双星离别未多时,浑不似、人间离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