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乘醉 一作:乘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环绕城郭的浓浓云烟,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时的名相曾经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

秋霜下树林里木叶凋尽,众山争相显露各自面容,野菊开放的美好时令,我们畅饮醇酒逸兴正浓。

西风中飘来画角清哀的声音,我解开衣带胸怀更加豪雄,斜倚着楼上高栏观赏夕阳照在苍翠的青松。

我将要乘着醉意带领佳客,冬雪皑皑时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注释

怀嵩楼: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长史徙为滁州刺史,建“怀嵩楼”,并写有《怀嵩楼记》一文。嵩(sōng):中岳嵩山,五岳之一,在河南登封县北,洛阳东南。

轩:窗。

绕郭云烟:一作“绕阁烟云”。郭,内城称城,外城称郭。

匝(zā):环绕一周叫一匝。

昔人:指李德裕。

嵩:这里兼指嵩山与洛阳,因洛阳又称嵩京,李曾分司东都(洛阳)。

霜林:指带霜的林木。

解带:解开衣带。

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

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乘醉:乘着醉意。

群玉峰:群玉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此处借指白雪覆盖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傲岸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嶙峋的风骨。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中间两联回到现实,写眼前所见所闻,这两联视野开阔,人与物浑融无问。诗人把个人独特的精神气质寓于精炼的景物描写之中: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作者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颈联则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诗写得神完气足,潇洒道劲,景物描写形象鲜明而意味深长。

  作者登上此楼,站立楼头,纵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环绕,云雾从山中腾涌而出,将滁州城重重缭绕起来,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样。

  李德裕对嵩洛感情深厚,视之为第二故乡。他是一代英才,功业赫然,却不幸遭遇朋党之祸,先是被贬滁州,最终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时建造了这座楼,而且给它取名为怀嵩楼,就是为了表达对嵩洛的深深怀念。欧阳修年轻时也曾在洛阳做官,常与朋友们畅游嵩洛一带名山大川。后来他也常常想起这段壮游,对嵩洛怀有极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没想到两百年之后,命运把他与李德裕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命运遭际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与范仲淹等人结为朋党祸乱朝政,也被贬滁州。此时此刻,在这怀嵩楼上,引发了他怀人追往的感慨

  从内容看,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

  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面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野菊花,即使没有陶渊明那样闲情逸致,不妨对菊举杯,来个“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诗人突然吟起沈约的《寒松》:“梢耸振寒声,青葱标募色。疏叶望岭齐,乔干临云直。”

  尾联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出于同一机杼,但有更深一层的含义。“秋风秋雨愁杀人”,这算不了什么,哪怕是“雪压冬云百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数九寒冬也吓不倒,诗人还要邀上几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再来怀嵩楼,看“积雪浮云端”,看“琼树似新裁”,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从艺术特点看,这首诗的好处,不止境界高远,风格遒上;即以写景而论,同样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的。全诗以“感”宇入题,以“兴”字结穴。“云烟”是俯瞰负郭之景,“霜林”是平视远处之景;“野菊”写楼下景物,“解带西风”写楼上风光。“斜日青松”是“倚栏”所见;踏雪看山是登临所想。前六句写所见所感,是实写;后两句设想来朝风物,是虚写。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实有虚,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画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扬的精神。陆游与欧阳修一样,有似火肝肠,如山意志。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这首诗即作于这个时期,是作者感怀一次在嵩洛时的宴会而作的。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日烘霞底未成昏,拊物惊年并惨魂。
李树已僵生意苦,秋虫何忍食桃根。
驶骑柳枝鞭,春逵望雒廛。
赋才宾右俊,掾诺府中贤。
宫楯含樱密,王渠泛醳联。
胜期资一笑,刑矢措周年。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绡幌碧,锦衾红,
博山香炷融¤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新月上,薄云收,
映帘悬玉钩。
烟月寒,秋夜静,漏转金壶初永。罗幕下,绣屏空,
灯花结碎红¤
人悄悄,愁无了,思梦不成难晓。长忆得,与郎期,
窃香私语时。

玉烛濙濙调化机,日月寒暑生四时。

深院无人,看分月、纹疏小。閒情约、青奴漫恼。藕惹冰丝,悄一似、红衣拗。

曾道。赋微凉、恼栖悟早。

露箑烟襟,可暗忆、淩波棹。垂杨髻、幽花玉照。梦绕香璎,又唤醒、烦尘扫。

秋到。休更怨、西风草草。

多水少尘埃,经年不扫苔。竹繁频洗菜,松老别求栽。

雪窦看碑入,云窗晒帖开。徐文与张羽,乘月想能来。

嶰阴有孤竹,常含千岁霜。截为雄鸣管,其音中清商。

岂不在人耳,世已无凤皇。新声自一时,艳曲乱高倡。

安得日相御,并坐君子堂。

春云漠漠度宫城,楼雪初融水未生。行过御沟成久立,起头枝上有流莺。

三径闲情傲落霞。五湖高兴不浮家。自斟北斗浸丹砂。

闲把胸中千涧壑,撰成醉处一生涯。雪楼风月篆岗花。

淮海重闻斧钺临,一时黎庶尽倾心。雷霆声播天威远,霖雨恩添帝泽深。

暗室有蝇污白璧,明廷无象铸黄金。风尘未息英雄死,坐对江山慨古今。

青子亭何许,滹沱旧水头。谷陵千载异,风物四时幽。

城郭长无事,琴尊或此游。窗摅平野秀,户接乱泉流。

猿鸟相宾送,渔樵互献酬。太行晴日近,碣石晚烟稠。

莽莽青天外,离离碧海陬。都将神迹化,只可笑谈求。

大槛花周映,虚阶叶竟抽。岂容黄壤污,祇为白云留。

更就诸峰老,宁须万户侯。心知嗜好酷,势肯去来休。

予亦寻山者,人疑避世俦。偶然依紫阙,不是谢丹丘。

薄与江湖远,频嗟岁月周。梦尝经五岳,思屡绕三洲。

室宇凭谁寄,园林誓自收。把书消旦暮,种药引春秋。

地僻澄官冗,天空扫旅愁。几时携古剑,万里觅扁舟。

剩想高人趣,空怀贱子羞。犹胜徐市俗,瀛岛计悠悠。

濛濛烟树楚江湄,寂寞渔村护短篱。云梦舟中春睡足,醉馀犹记牧之诗。

花雾盈盈风艳艳。满院宜春面。春也爱春晖,一寸斜阳,红上春衣线。

年来同是离巢燕。借画图看遍。甚日故园归,天上桃花,吹落杯中片。

不遇云将过,洪濛且自东。牵连《高士传》,收拾故都风。

素壁争残照,新篁恋旧丛。话深争逸兴,消得老颜红。

栝城富林麓,万象殊巃嵷。芙蓉拔地起,突兀凌高穹。

朅来蜡游屐,磴道修且崇。盘旋出云表,石径趋灵宫。

山亭坐一览,天宇开鸿濛。群峰忽低堕,罗列如儿童。

黄龙与桃隘,秀色千崖通。霜风天外来,万木钻青红。

江流日夜去,滔滔不可穷。回首望少微,晓日光曈昽。

矫矫云中鹤,高举青田东。恨无垂天翼,颉颃因晨风。

凭栏读赵碣,石半苍苔封。淮海七百载,祠宇犹栋隆。

惜哉不复作,劲节遗荒丛。山僧善款客,清斋荐葵菘。

流连未及已,暮飔吹寒棕。闲情狎野鹿,逸兴随冥鸿。

诘朝石门去,江上飞轻篷。

陇阪郁崚嶒,征人望五陵。
哀湍触石响,阴雾傍潭升。
马饮秦时浪,狐听汉代冰。
若非班定远,于此泪难胜。

露叶烟枝傍水涯,洞庭春色漫相誇。素罗双帕无由致,不及金盘进御瓜。

美人家住木湾西,十里梅开雪作堤。花骨频年劳寄梦,诗肠今日断分携。

舟行东浦迎香暗,路接罗浮隔岸迷。苦忆参横寒月下,输君吹笛过前溪。

早潮人说船行易,五十里路夕未至。夜深雷雨破空来,疑是城头战方利。

小船漏水时欲沈,裤袜无乾不能睡。烧烛聊谈纸上兵,到晓刚成六千字。

遥遥乍见当头旗,船得顺风桨生翅。须臾系缆营东头,万帐星罗真得地。

此时雨猛更逐人,草滑泥深策无骑。束缚芒鞋侧足行,军前岂可轻儿戏。

渐闻朝令许传呼,长揖扣门敬投刺。将军竟作阶下迎,才见逃人先迸泪。

敢谓此贼不难平,三月迁延自攻愧。张髯怒骂骄儿兵,如所云云颇非醉。

坐来徐献袖中书,五策居然中三四。欲推欲挽忽沈吟,前席无声似酸鼻。

但言大帅在钟山,到彼雄心傥一试。我闻未免中狐疑,于我何嫌若引避。

归船听取道旁语,请战都非大帅意。将军近已病填膺,不是将军不了事。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