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琥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秋高气倍清,夜静舟初泛。露华浩如洗,月色寒可鉴。
林峦与邑屋,左右入轩槛。晶荧星影摇,崷崒山光蘸。
风微烟羃羃,溪远波湛湛。端疑客乘槎,坐使云河犯。
观梁且停桡,恋月愁系缆。景幽费摹写,思妙造古淡。
吾方久于此,胜赏岂云暂。愿同二三子,险韵时得探。
健步苍头捷若神,露芽三日到情亲。轻瓯延喜凝珍玉,小硙邻虚堕细尘。
便好相招十日饮,莫教虚负一年春。慇勤后讯当重饷,月六斋时供应真。
天寒木叶下,短景凄其清。幽居有所思,振衣临《黄庭》。
仰观冥鸿飞,竟与浮云迎。怅望不可见,空山暮雨生。
骑驴入石璧,我闻古仙人。洞天秘云烟,道隐孰与亲。
羽士玉清侣,浪迹寄隐沦。鍊真□阳山,采秀葛水滨。
乘兴忆遐趣,飘然问飙轮。西风满空山,桂子玉露新。
□□□有地,天香散衣巾。折桂勿久品,桃花易千春。
凤城夕,萧萧木叶乱更筹。怅孤鸿心事,西风怨入高楼。
阆苑瑶华迟归鹤,画屏银烛待牵牛。暮云碧、汉浦盈盈,何路通舟。
欢游。渺无据,月地清寒,桂殿香留。故国平居,庾郎自此长愁。
桃叶殷勤渡江楫,玉箫迢递隔帘讴。回肠候、怕觑凉蟾,凝对秋眸。
小春方半也。山亭栏槛,霜花残也。蒿酒如泉,携自眷西堂也。
帘外一丸冷月,正今夕、十分圆也。风定也。除听新雁,别无声也。
主人绝类逋仙,展疏影离离,妻梅图也。赋笔谁工,四坐尽能诗也。
客散清晖满袖,秉桦烛不须烧也。俱醉也。骑马似乘船也。
江天一览,任纵横眼界,胸襟开阔。赤壁乌台休再问,吊古能无悲恻。
时数限人,文章憎命,争奈临宫磨蝎。琼楼玉宇,高歌犹想音节。
闻道白下君家,几椽老屋,筑傍毗陵侧。也是坡公侨寓处,旧迹曾留故宅。
藤树池亭,蓬蒿瓦砾,今昔沧桑劫。蜀山吴水,羁愁乡梦千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