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岳阳楼的壮观天下闻名,站在楼北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
草木连绵不绝延伸到偏远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换了主人。
我被贬谪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亡国之痛,谪臣之恨,都表现在我变白的双鬓上。
想要题写几句诗凭吊古人,江风很大,波浪涌动,我的心不知所措。
注释
观:景象。阴:水之南山之北。
堤绵绵:形容堤坝很长。
南服:周朝时,王室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为“九服”,“南服”指南方较偏远地区。
乾坤万事:指天下事。暗指“靖康之变”。集双鬓:苦恼而使双鬓变白。诗人于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谪监陈留酒税,迄今五年,故有“一谪今五年”之说。
茫然:懵然,不知所措。

赏析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纵观全诗,诗人俯仰今古,伤时感世,含蓄深远,气象浑厚,格调沉郁。

  诗的前四句,诗人着力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观特征。在初登岳阳楼之时,诗人注意到了楼之地理方位:“洞庭之东江水西驴(《登岳阳楼》);再次登临,诗人选择最佳观察角度,站在楼之西北角。从这一角度望出去,北面是浩浩长江,江风阵阵,浊浪腾涌,一往无前;江边长堤,曲折蜿蜒,连绵不断。西南面则是碧波千顷的洞庭湖,波光潋滟,湖岸草木葱茏,相连不绝,一直延伸到穷荒僻远的南方天边。江水浊黄,湖水清碧,对比强烈,异态纷呈。

  面对此景,诗人凭栏良久,自身迁谪之恨、国家兴衰之感,不觉一齐涌上心头。万千感慨、诸种情怀,凝成掷地有声的一联诗句:“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作者从谪监陈留酒税以来,迄今已有五年了。五年之中,发生太多的变化。国无宁日,人无宁日。靖康之难,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到处流浪。是年,诗人仅三十九岁,但头发却已愁白了,真是天下之事、迁臣之恨都反映在双鬓之上。作者壮年头白,确是实写,非是夸张,同年所作诗曾多处提到。如《登岳阳楼》云:“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巴丘书事》云:“腐儒空白九分头。”《晚步湖边》云:“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可见诗人此时的景况确同杜甫一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陈衍《宋诗精华录》盛称“乾坤”一联为“学杜而得其骨”者,为家国之忧而心碎,而头白,正是杜诗与陈诗共具的思想特色。

  此时,诗人思绪缥缈。登高怀古,乃题中应有之义。诗人联想到古往今来,与自己遭际略同的不止一人。昔时,汉代的贾谊被贬长沙,途经湘水,曾作赋以吊屈原。尾联所谓“欲题文字吊古昔”,即指此事。然而,作者此时的处境却比贾谊更坏,心境也比贾谊更劣。所以,即使像贾谊一样抒发吊古之情,也感到力不从心,难于下笔。于是只得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而茫然无语了。

  为了表达欲语又止、抑塞难堪、郁戾不平的思想感情,此诗采用了拗体格律,音节拗怒,陡折峭拔,与老杜《白帝城最高楼》等拗体律诗格调相同。王嗣爽曾评杜甫拗体诗说:“愁起于心,真有一段郁戾不平之气,而因以拗语发之。公之拗体,大都如是。”(《杜臆》卷七)此说简斋亦足以当之,不愧“学杜而得其骨者”也。

创作背景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陈与义避乱邓州(今河南邓县),建炎二年(1128年)从邓州迁往岳州(今湖南岳阳),当时中原沦陷,宋室偏安于江南。诗人登岳阳楼,览物抒怀感慨赋诗。之前作有《登岳阳楼》二首,故此诗题曰“再登”,此诗约作于是年十月。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
宣室无由问釐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五十升端揆,西郊任保厘。
偶抛三事重,未失百僚师。
府县威仪引,宫城管钥随。
粗官嫌出将,剧位是留司。
樱笋供筵馔,蜩蝉响路岐。
碧纱题壁处,昼锦下车时。
请雨摩腾塔,寻芳白傅祠。
维嵩过旧隐,禊洛赋新诗。
礼绝应悬榻,公余尚读碑。
留台咨拜表,内殿列须知。
易退甘龙卧,难虚是凤池。
两京全咫尺,三入不参差。
康济荒年谷,风标飣座梨。
弼谐终在我,睠注更同谁。
温树阴犹在,甘棠影暂垂。
常濡玉堂笔,愿草白麻词。
征人去日殷勤嘱,莫负心期。寒雁来时。第一传书慰别离。
轻春织就机中素,泪墨题诗。欲寄相思。日日高楼看雁飞。

傲吏归来蚤,中庭半部蛙。一州仅如斗,双鬓已成华。

释子仍供米,门人尽赐麻。藏多芸阁籍,隐得桂丛花。

小构曾专壑,初衣自剪霞。金鹅逢大药,沧海问浮家。

客梦罗阳石,乡心浪泊沙。令人思叶令,凫舄在天涯。

楚乡菰黍初尝,马蹄偶踏扬州路。莼丝向老,江鲈堪脍,催人归去。秋气萧骚,月华如洗,一天风露。望重重烟水,吴淞万顷,曾约旧时鸥鹭。
惆怅别离无奈,整孤帆、依然回顾。玉龙节底,故人情重,欲行犹驻。敛散功多,澄清志遂,好回高步。看归鞍稳上,文鸳班里,五云深处。

乌生八九子,八九子,馈饲两老鸟,乃在城墙高树头。

两老乌,拮据为巢,心中实毒荼,昼夜馈饲八九子。

八九子,长成各自飞,不来顾老鸟。巢风雨,巢漂摇,今年有巢处,来年哺子何处所。

猛虎能食人,尚复有子之亲。蝼蚁极细小,虫奉事长上礼若君臣。

何得朋友如路人。上车逢所知,下车称别离,泪下如雨眼迷离。

来时不知南、不知北,我去何劳问东西。车轮班班转,老乌飞飞啄赤苋。

诏语沈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
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井栏曲曲梨花院。罗帏叠叠和愁捲。紫燕乍来双。楝风春昼长。

暗尘吹隙影。往事何堪省。小步转花丛。啼鹃泣断红。

饱霜犹郁葱,立雪故清润。下有老成人,持心以相印。

久客徒催老,微名不救穷。寻诗亦及我,好事岂非公。

勋业游天北,家乡望海东。重逢知几日,小酌晚林中。

平堤水漫小红香,醉后风来花满床。
无奈黄鹂仍劝酒,数声飞过竹边墙。

因春憔悴致神伤,眼见韶华渐减光。暮雨不堪淹久病,夕阳犹自整残妆。

风情为酒迷花榭,春梦随诗入草堂。满把落英收拾尽,依方修合百花香。

一身从宦留京邑,五马遥闻到旧山。
已领烟霞光野径,深惭老幼候柴关。
清风借响松筠外,画隼停晖水石间。
定掩溪名在图传,共知轩盖此登攀。

林栖鲜俦侣,芳醑仰独亲。繁香媚旭景,嘉赏及兹辰。

习习谷风发,萋萋卉木春。黄鸟鸣枝间,翩然求其群。

对此岂不乐,念彼同心人。夙志干泰清,丽藻回天文。

久要意不薄,惠言兰吐芬。室远心徒劳,追趋靡所因。

安得骖云霓,顷刻驰见君。

细数南州彦,谁居第一流。吾侪姑自勉,硕果听天留。

未息巴人讼,方怀漆室忧。足音终寂寂,垂涕望高丘。

蜑珠賨市溯繁华,十载沧桑事可嗟。谁遣虚声惊草木,坐令冤气满虫沙。

戍楼枕海荒烟冷,估舶冲潮落日斜。忘却靴刀无置处,径思赤手拔鲸牙。

自古词人例谪迁,十年无路可栈天。
督师上正倚裴相,破贼叔应推谢玄。
伏枥骥思沙漠外,脱韝鹰去碧霄边。
僧隟早辱莱公赏,他日牵联得并传。
无圆位中,一毫难状。
於第二门,有个模样。
长安城里卓红旗,雁荡峰头翻白浪。
更要不睹是籍没一切人家财,犹要算白帐。

梦蝶人何在,空馀此地名。只今芳草绿,千载有馀清。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