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肝肠欲断,真不忍心把扫去满地落花;盼望残留枝头的春花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盛开的鲜花将随着春天而去,面对这一切,我只有落泪沾衣。
注释
客竞去:客人竟然都离去了。
参差:错落不齐的样子。曲陌:曲折的小径。
迢(tiáo)递(dì):高远貌。此处指落花飞舞之高远者。
仍欲归:仍然希望其能归还枝头。
芳心:这里既指花的精神灵魂,又指怜爱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这里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怜爱花的人伤心而抛洒的泪滴。

鉴赏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首联是说,高阁上的游客已经竞相离去;小园的春花已经随风飘零纷纷乱飞。

  诗一开始便写落花景象,前人称赞它发端“超忽”。其实,“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手法平平,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人来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为客人去了才“乱飞”,这样一来,连落花也看作有情的了。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人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绿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思。两句诗不单写花,也兼写人,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颔联是说,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三四两句承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飘拂纷飞,连结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的本身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的内心并不平静。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像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诗人十分敏感的捕捉住这富有特征的景象,使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暗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颈联是说,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五、六句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肠断未忍扫”,就不单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归”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巴望花不要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尾联是说,爱花惜花自然要埋怨春天去得太早,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又不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末二句,语意双关,低回凄婉,感慨无限。

  全诗纯用白描,而落花与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笔意中,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把个落花季节写得愁肠寸断。不难看出,它已不是见花落泪、春归伤情的一般伤情诗了,而是比平常的伤春诗有更多的意蕴,更丰富的内涵。诗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诗人的一腔幽怨、缕缕情思在对落花深情的怜惜中含蓄婉转地透出,可谓情深韵美。诗的首尾两联,更是既得落花神韵,又意在言外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思。

  诗歌是回顾漫长的文化积淀过程,首先从花开到花落,这自然界的演变过程。诗歌同人世的沧桑变换,荣枯无常,生涯浮沉的规律相契合。这从而成为生命盛衰的象征,富于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开有时。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诗人通过对花落表达出诗人身世坎坷。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作者正闲居永业。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故本诗流露出幽恨怨愤之情。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妾家邓侯国,肯愧邯郸姝。
世本富缯绮,娇爱比明珠。
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
十六失所适,姓名倾里闾。
十七善歌舞,使君邀宴娱。
自兹著乐府,不得同罗敷。
凉温忽荏苒,屡接朝大夫。
相欢不及情,何异逢路衢。
昨日一见郎,目色曾不渝。
结爱从此笃,暂隔犹恐疏。
如何遂从宦,去涉千里途。
郎跨青骢马,妾乘白雪驹。
送郎郎未速,别妾妾仍孤。
不如水中鳞,双双依绿蒲。
不如云间鹄,两两下平湖。
鱼鸟尚有托,妾今谁与俱。
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
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梅花几时吐,频掐栏竿数。
东风若见郎,重为歌金缕。
河阳春在否,柳外小朱扉。
贡径蛇应斗,危檐鸟欲飞。
主人同燕幕,归意属渔矶。
莫待群花笑,秋风鬓绿稀。

长淮渺渺烟苍苍,扁舟初脱隋渠黄。平生见此为开眼,况复乞身还故乡。

嗟余涉世诚已拙,径步不虞机阱设。空馀方寸炳如丹,北望此时心欲折。

楚天清晓作轻寒,黄芦着霜声正乾。川回金碧隐窣堵,风远钟磬闻龟山。

橹声呕轧归何处,笑指江皋寻旧路。松菊荒芜欲自锄,盗贼颠翻非所惧。

蟹螯菊蕊风味遒,且须为尽黄金舟。世间种种如梦电,此物能消万古愁。

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许冰。

谁将伪学涴忠良,满眼脂韦时样妆。敢斥弘羊苏岁旱,始惊鸣凤见朝阳。

生前运蹇官三品,死后流传纸一张。前辈遗风今寂寞,狂歌聊复吊清湘。

园林晚霁,池塘新涨,明月窥人缥缈。万木阴森穿影过,惊噪起、一群山鸟。

纤云暗度,银河斜转,露湿桂花香悄。少年此夜不须眠,把铁笛、横吹到晓。

敲碎银花剥镜菱,莹莹光映玉壶澄。暑中胜服清凉散,争买舶来函馆冰。

梦觉篝灯噎噎明,碧鸡啼罢欲三更。
定知山雨阵头恶,但怪瀑声雷样鸣。
传业县知臭味同,许时踪迹马牛风。
莫夸今夕为何夕,不见吾翁对若翁。
道旧几惊心欲折,问年俱恨鬓成蓬。
只应饱学非同调,满箧新诗字字工。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福星分野大江东,道味蓬山聚话中。
漠漠暮云诗兴感,依依何日酒樽同。
虚心无我爰咨度,养气知言协粹冲。
望切衮归基宥密,可能无梦到周公。

云气扶红日,江光漾翠涛。烟笼淮树远,天净楚山高。

慕道心诚渴,忧时鬓独搔。明朝钟阜去,渡口买轻舠。

节物惊心易感人,枇杷黄熟雨初匀。新醪若得频刍瓮,旧服何妨重补纫。

门插艾枝成故事,粽包菰叶送比邻。村居此日方泥泞,奇字谁能问子云。

好似当年贺季真,乞身归老镜湖春。铜章不绾御史印,练布能裁处士巾。

麟阁云台千载后,鸟啼花落几回新?浮云过眼寻常事,且作齐东一野人。

花气清。露气清。露冷花香何限情。风敲檐铁声。

灯半明。月半明。灯月朦胧入苦吟。阑干莫久凭。

万木阴中流水远,三家村外断云间。若使此身能自主,祇应解带换青山。

陇树苍翠凝,堰水清且瀹。乌鹊巢南枝,牛羊下日落。

春怡花神交,道泰隐者作。所志高遐心,安用生怡乐。

缩头只可藏山谷,出得山来却不堪。
若谓利生开佛见,这般恶口不如缄。

炎火威仍旧。青女还拖逗。群葩零榭,帘垂清昼。见蓝薇浓丽,妆点枝头瘦。

巧缀天工绣。独翠色玲珑,掩映纱窗前后。

记当初、湖山成岫。绿竹堪为友。恁消磨、碧地蓝天秀。

忽陵谷更迁,此际还存否。四十馀年久。但得常看,愿把盏、花前中酒。

墨花四照云生壁,玉版笺凝冰雪色。一粒丹砂九转成,抽毫直接神仙迹。

宣和题字何足疑,世有识者当心知。且喜神物在人世,得公妙笔能传之。

想公下笔时,不知笔在手。临池恍惚灵境开,中有洞天名小有。

紫微南岳坐琼台,列侍蓉冠鸣佩玖。金环约臂两青童,采采琪花斟玉酒。

忽然墨雨飞空来,元气荡胸风入肘。方圆自我结构遗,不系若惊神独守。

此书后出千余年,遂与《黄素》争后先。前辈见之应避席,世间石本空雕镌。

我生愿作主书史,鍊骨未成将老矣。可得从公乞数行,往问山中许道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