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暮春时节,河堤、池边、小径旁、庭院里,总可见翠柳低垂,风吹柳絮满天轻盈起舞,碧绿的柳条不断地轻扬起柳花,总是别有一番精致与情趣。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这柳花,韵味多多。
柳花俗称柳絮,又叫杨花。在春芳殆尽的晚春,柳絮似雪,无根无依,随风荡扬,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和感概,表达着不同的感情。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此风俗形成于秦汉。著名于西安市东郊的灞水上的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这里有“灞柳风雪”之称,已列入“关中八景”。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别情境当中,总有折柳相送的场景细节。于是,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就少不了“歌咏折柳”的意义。
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这是由于刘禹锡参与变法革新失败后,遭遇贬谪,他借题发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
豫南表桐柏,大淮涌璿流。毓祥见之子,倾盖维扬秋。
念当为欢始,夙愿偕良仇。踉跄威凤集,淩厉神鶤游。
子方入华省,予亦来中州。何意成皋前,再遘南阳楼。
朔风吹飞藿,忽复在蓟丘。疲驽荷剪拂,千里随骅骝。
斯须且复立,念子行悠悠。何用写我心,申章托绸缪。
朔漠遐征后,南州俶扰时。人心忧社稷,天意属帘帷。
拥佑千龄主,图回万世基。中兴能事毕,倏与帝乡期。
南窗脱乌帻,汗颗不胜洒。此际向长途,知非得已者。
木川郁佳树,已是息波马。川云肯上天,须臾雨天下。
许君邀我来山中,我来但见堂户空。主人送客过溪去,风吹两岸花濛濛。
屋后万叠金芙蓉,紫气夜吐仙人宫。涧泉流香过白鹿,林木挂雨拖青虹。
羡君筑室读其下,迢遥不与世俗通。一声黄鸟破幽梦,四顾空牖俱玲珑。
我爱此地无暑气,重来饱饭谈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