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注释
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妩媚:潇洒多姿。
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浊醪(láo):浊酒。
知我者,二三子:引《论语》的典故:“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鉴赏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这“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读者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已四年。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反映了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境和对时局的深刻怨恨。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离忧不可解,罢酒独登临。
潮落江空阔,云繁岁晏阴。
愁鸱守渔罧,怒犬突神林。
触目增凄断,聊为泽畔吟。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陶公群于人,而无人之情。
诗岂世外语,世语不可名。
东坡怜此翁,同调但隔生。
形光来户屦,真处人不惊。
得酒自醒醉,放意无亏成。
故人迩在登封居,折腲从事意何如。
月明曾听吹笙否,我亦未见缑山凫。
栖苴世上风波恶,情知不似田园乐。
未知嵩阳禅老之一言,何似黄石仙翁之三略。

薰莸非同根,鹓鸱岂并处。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

青岩万仞立,丹凤千里翥。宝气照山川,芳华出雾雨。

快此大美聚,亦使小拙妩。浅易询灶妪,险怪趋虬户。

焉知难易外,横纵入规矩。小黠弄狡狯,窥隙目用鼠。

不知虎视雄,一啸风林莽。哓哓杂市井,喁喁媚儿女。

至言将不出,曩哲遭腹侮。谓获㫺未搜,颇疑今者愈。

嗟哉余病耄,柰此众簧鼓。弦上矢难留,蓄愤终一吐。

不期得吾心,君先树帜羽。将埽妄且庸,略示白与甫。

病几偶对论,阳气上眉宇。东南百俊彦,解者未十五。

寡和君勿嫌,终世一仰俯。有得㫺几人,屈指君试数。

出东门子城,古道二五折。破石蹶荒丘,云是故元碣。

烧柳发柔条,卧槎吐红节。石沟注涓水,寒鉴泻空洁。

燕女竞游骖,罗袜带春雪。梅花堆鬋髻,波影动文缬。

青山酣远客,新鸟困啼舌。红尘视此地,如秽与迷迭。

汲泉烹一杯,肺腑沁香冽。不惜看频频,可消奔竞热。

一抹轻烟锁远山,眼封潇洒脱尘寰。投林宿鸟相呼唤,出草飞萤自往还。

吟拟停杯邀月饮,醉蕲支枕伴云閒。因风拾得新诗句,独倚高梧笑解颜。

海榴作花梅雨息,令弟五月来京国。玉堂晚归初见之,豁然令我舒胸臆。

传杯剪烛两迟迟,还因亲爱动欢悲。清姿秀质今在眼,严父慈亲空永思。

又促明朝理归舫,家在西城柳溪上。高楼深馆绝尘纷,努力诗书振馀响。

流云试雨,润逼琴丝缓。池馆绿阴浓,炫金英、小槐黄绽。

营巢燕子,日永哺雏忙。炉烟定,漏声迟,凉意生罗扇。

怀人断句,閒划阑干遍。不是爱言愁,一回吟、一程人远。

试灯时候,数过楝花风,曾几日,又新蝉,此恨凭谁遣。

华岳上逼层霄,可窥星斗之真迹。黄河来自西极,长送昆崙之正脉。

绮霞彩虹灿一色,枫林岂让柿叶赤。光映石岩好登陟,眼中胜景谁尽得。

薄暮翠岚藏秀月又黑,姑射仙子夜游信能识。天与元精豁胸臆,后园独种蟠桃核。

仙果熟时未敢食,欲献圣皇咀味跻寿域。汾水朝宗流不息,上方龙剑到手除荆棘。

更刬长安路平通,万国直臣共佐唐虞德。渔樵各生计,官吏不虚职,澶州正对燕京北。

欲命良工写此图,高挂不出乎半间之壁。主人坐赏最珍惜,神游中宵乘彼苍凉片月白。

前韵,戏成一篇蹉跎岁晚,床头铁砚已生衣。破窗雨送轻霏。暗里随风入夜,花上早先知。听一时下笔,鏖谈战文围。天心百家词本作公不违。更问甚、是和非。便着春衫换酒,醉墨题诗。逢场作戏,觉赏心、乐事未全稀。还自叹

班马文章驾并驰,云龙追逐去何之?门前流水垂杨柳,屋上青山叫子规。

三月又逢修禊日,一觞还忆太平时。可怜潦倒无家客,满目风尘两鬓丝。

乾坤以含养覆载,日月以贞明照临。达人以四海为务,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云雨取施无不洽,廊庙求才多所任。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婿贫如珠玉,婿富如埃尘。贫时不忘旧,富贵多宠新。
妾本富家女,与君为偶匹。惠好一何深,中门不曾出。
妾有绣衣裳,葳蕤金缕光。念君贫且贱,易此从远方。
远方三千里,发去悔不已。日暮情更来,空望去时水。
孟夏麦始秀,江上多南风。商贾归欲尽,君今尚巴东。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常恐游此山,果然不知还。

靥边红,眉上翠。鸾镜无情,早报人憔悴。病起但知因病累。

未病前时,先已心如醉。

倚风兰,零露蕙。秀弱香清,只恐根茎脆。好向空王求忏悔。

花莫芬芳,人也休聪慧。

征骑晚骎骎,陂湖驿路侵。
见山思隐计,投馆得归心。
市近春风软,江遥暮雨深。
提壶问村酒,谁惜解囊金。
王令威严谁敢拟,纤毫才动铁轮随。
时人只见锥头利,几人能见利头锥。

空谷开云叶,清池曳水衣。阶苔扫不尽,山果摘还稀。

长啸妨僧定,徐行看月辉。狝猴庭下过,扰乱静中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