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鱼过河泣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白龙改换常服,变化为鱼,被渔翁豫且制服。

白龙上天投诉,天帝说:谁叫你变化为鱼?现在来告状有什么意义?

白龙作书报告鲸鲵,千万别恃风涛之势上岸。

海涛落下,终归泥沙,翻遭蝼蚁小虫嚼噬。

万乘之尊出入宜谨慎,应该以柏人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而提高认识。

注释

白龙”二句:据刘向《说苑·正谏》引伍子胥谏吴王语:天上白龙下于清冷之渊化为鱼,为渔人豫且射中其目。豫且,春秋时宋国渔人。

“谁使”二句:按《说苑》引伍子胥谏吴王语:白龙为豫且射中其目后诉诸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曰:“吾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本为人所射也,既为如此,豫且何罪之有?”

鲸鲵(ní):大鱼。雄曰鲸,雌曰鲵。古时比喻不义之人。

恃:依仗。

翻:反而,副词。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薄弱地位很低的人。噬(shì):咬。

万乘(shèng):指代君王。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柏人”句:用汉高祖典故。《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于柏人县馆舍壁中藏人欲行弑),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识”,一作“诫”。

赏析

  这首诗意在劝诫君王当慎于微服出行。其中“万乘慎出入”句为诗歌意旨所在。全诗篇幅短小而多处用典,举白龙化鱼、鲸鲵失水为喻,言天子当慎出入;举汉高祖刘邦于柏人警惕免祸为例,以正面告诫。

  “枯鱼过河泣”,原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七十四列入《杂曲歌辞》。古辞云:“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鱮,相教慎出入。”萧士赟云:“《乐府遗声》龙鱼六曲有《枯鱼》,却无‘过河泣’字。”

  李白此诗言天子微服出行当慎。前四句用“白龙鱼服”典故。据刘向《说苑·正谏》载:春秋时期,吴国大王想要跟老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就劝他说:“不行,过去天上的白龙下到清冷之渊里面,变化成了一条鱼时,被一个叫豫且的渔夫射中眼睛。白龙回去就跟天帝告状,天帝就问白龙:“当时你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的啊?”白龙回答说:“我下到清冷之渊里面以后就变成一条鱼了。”天帝就说:“鱼本来就是被人射杀的,既然这样渔夫又有什么罪了?”白龙是天帝的宠物,豫且只是宋国的平民,白龙要是不变成鱼的话,豫且是不敢射杀的。“谁使尔为鱼”一句很有气势。“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这一妇孺皆知的谚语,加以“谁使” 二字,以戏弄的语气反诘,更强化了这一典故本身的讽喻意味。这一声喝问,若解为天帝所言,则有使原典更形象化的艺术功能;若视为李白所为,则参与了李白的观察视角,使典故与现实交叉对话,诗韵意境也在这种互动中由平面走向立体。正所谓只一问询,神往意长。

  后六句示警戒意。“作书报鲸鲵”四句喻人君失去侍卫,即处危境。语本《韩诗外传》:“夫吞舟之鱼,大矣,砀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失其辅也。”“万乘慎出入”为此诗主旨所在,言天子当慎出入。结句举汉高祖于柏人警惕免祸为例以告诫君王微服出巡当慎。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载:汉高祖过赵,得罪了赵王。后高祖又从赵国经过,想住一宿,但心里忽然有一想法,问人:“县名是什么?”回答说是“柏人”。他认为“柏人”,就是迫于人,不宿而去。结果使得赵相贯高等人欲在柏人县谋害高祖的计划落空。这是对皇帝的正面告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后期。唐玄宗在天宝后期常幸杨氏姊妹家,李白此诗似为此而作,有微讽之意。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
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
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
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

压倒群芳,天赋与、十分秾艳。娇嫩处、有情皆惜,无香何慊。

恰则才如针粟大,忽然谁把胭脂染。放迟开、不肯婿梅花,羞寒俭。

时易过,春难占。欢事薄,才情欠。觉芳心欲诉,冶容微敛。

四畔人来攀折去,一番雨有离披渐。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吹千点。

黄扉晚下禁垣钟,归坐南闱山万重。
独有月中高兴尽,雪峰明处见寒松。
流水断桥边,笙歌拥画船。
日酣花半醉,春困柳三眠。
策杖登云洞,观鱼上玉泉。
凤城归去晚,山锁万重烟。

圣门际天而不可径兮,子聚粮以疾趋。古文熄而哇郑兮,子独追而雅诸。

众皆赏其襮而遗其里兮,知全者不在予。仕者谓赣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莅兮,若膝下之乳雏。予惟子之观兮,则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而罔腼兮,子发上而衡盱。舍己躁进而谓子躁进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齿于彼之晚霣兮,流涕于子之不晚殂。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师友之恩纪兮,一饭而九其吁。天不予棐而夺予朋兮,半其济而亡舻。

决汝汉而东之兮,曾足为予泪之馀。若子之死而不死兮,不亦名星日而骨幽墟。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宫花不见人憔悴。朝朝洗面燕支泪。楼阁易斜晖。绿尘筝雁飞。

空阶销玉冷。燕立秋千影。隔院骑声来。卧屏红扇开。

画省官僚总俊才,早知名誉动金台。细论黄甲联镳步,同是青云接踵来。

邂逅龙标官署静,分携沅水健帆开。明年二月花如锦,送子东风上玉阶。

寒入冰丝响玉琴,燎炉宿火费添薰。梦惊窗眼疑留月,起看檐牙有堕云。

三白预知窗岁稔,一杯聊敢破朝醺。踵门佳士欣相顾,袖出名章过所闻。

一缄书札故人情,中有新诗字字清。邮置传来心已醒,秋镫读处眼偏明。

扬州路近帆能疾,瓜渚潮来水似生。少驻星轺问遗俗,春风生帐有诗呈。

天涯离别九回肠,今日逢君复异乡。
潞水闻猿双涕夜,黑山归马五年霜。
兵戈消息何须问,弟妹漂零且自伤。
此会匆匆又分手,暮云衰草更凄凉。

春去也,日初长。水晶帘畔倚红妆。一寸横波流不住,教人容易断回肠。

明灯照暗室,边韶对赵壹。但酌中山酒,唯甘江浦橘。

风动云人箕,雨至月离毕。王丹赠不拜,是我相知日。

夜泊清溪皓月明,万花飞舞暮烟横。文昌高阁窗前立,武帝威风橹后生。

村犬不惊知政肃,庭罗张处布仁声。主翁却赋归来晚,漏尽铜龙已五更。

滩回石侧不容槎,密筱连云夹岸斜。只恐渔人知隐处,沿溪不肯种桃花。

太守平明独上书,东风解组赋归与。海边旧种三珠树,门外新悬五马车。

竹簟藤床支枕后,芒鞋布袜杖藜初。北辰回首高无极,閒看浮云自卷舒。

古庙峨峨拥衮裳,苍龙千载锁飞梁。
向来更有稽山穴,谁把梅花荐一觞。

康乐城头夜飞雪,雪花变作仙翁发。仙翁一笑走仙京,众仙拥入仙官列。

仙官行年七十六,仙官官乃在蛮服。青童侍史尽蛮人,顾视颦眉厌凡浊。

开堂挥散童与史,入室呼齐孙与子。尔曹为我孕云礽,执尘抱琴吾可使。

大儿闻言向妇谋,小儿闻言对妾愁。阿孙近前为翁语,翁果索此无难酬。

一年一孙生一子,两年众孙生不休。十年曾孙竞趋走,廿年阿孙纷白头。

阿孙头白儿死半,翁反还童色精悍。孙曾簇若市朝趋,以首颔之难识面。

应门扫径纷有余,一日一更劳弗遍。前年曾孙又生子,一未脱襁又一见。

阿翁大笑喜出汗,顾后失前心意乱。曾玄两手抱不尽,分置膝头先后换。

或来捋髭白镊断,或来索哺衣牵绽。或来呵殿导升舆,或来涂抹横翻案。

咿咿哑哑满室春,中妇少妇喧难分。中年但期子生子,今日竟见孙携孙。

谁知阿翁喜亦伤,终朝苦为含饴忙。一餐须得五斗粟,几使饲鹤无余粮。

一官伛偻十八载,至今寻思转生悔。不悔官卑与宦贫,悔见儿孙争济济。

翁乎此悔绝无伦,稀世盛瑞悬公身。魏徵五世笏仅在,启期三乐年谁臻。

繄我先皇旷代福,余庆尚及今臣民。吾宗此福已仅见,曾不若翁尤衍蕃。

况翁更在未挂冠,罕事亘古无流传。生男更当无影异,还童定觉鸡窠宽。

溯我交翁及三岁,中间数别逾寒暄。昨来城中一访我,见面精采辉朝暾。

擘窠草书为我作,钗划薤倒无崩颠。一时同官竞乞字,具脯作醢为开樽。

樽前试问别来事,第一曾玄增几人。翁笑吓吓屈指数,屈尽十指又复伸。

伸长屈短费思索,道我衰耄记不真。语余起立再谢走,手不曳杖似鹿奔。

城中故人遍叩门,一一问讯情逾敦。遮攀愿闻导养术,翁笑固问曰无闻。

但云爱民爱物如爱己,天与寿考能绵绵。又云爱民爱物似爱子,天与孙子宜振振。

河梁言别后,芳讯久相违。聚首复兹地,深宵且未归。

松风和琴韵,花影上春衣。煮茗情何限,依依月照扉。

石磴穿云鸟道边,山花诗兴两茫然。千寻崖壑劳撑住,几度篮舆费挽牵。

老鹤声中僧伴月,嫩岚遮处岭横天。欲将往事山前问,羊子题名尚记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