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歌 / 山农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农 一作:翁)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老翁家贫住在山中,靠耕种三四亩山田为生,田亩少,赋税多,没有吃的。粮食送进官府的仓库,最后腐烂变质,化为泥土,一年到头,家中只剩下锄头、犁耙靠在空房子里面,只好叫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从长江西面来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宝用斛来计量,就连船上养的狗也长年吃肉。
注释
野老歌;一作《山农词》。这首诗写农民在租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并与富商大贾的奢侈生活对比,反映了不合理会现实。
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
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带,是商业繁盛的地方。唐时属江南西道,故称西江。
斛:量器;是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官仓:指各地官员税收,此指贪官。

赏析

  中唐时代,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剥削残酷,因此抒写农民疾苦的题材也成为新乐府诗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张籍的《野老歌》,就是写一个农家老夫在高额的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最后过着依靠拾橡实填饱肚皮的生活。即使这样,他还不如当时被称为“贱类”富商的一条狗。张籍通过这样一个人狗对比的悲惨情形,突出表现了农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开头两句交代人物身份,运用平叙的手法,叙说一位老农,由于家里贫穷,住在山里面,仅仅耕种贫瘠的山田三四亩。这里要问,老农为什么要住在山里面呢?在我们想来,老农既然家贫,他应该到平地乡村或小镇谋生要容易一些,为啥要到难以耕种的山里去呢?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此时社会混乱,统治阶级任意欺压百姓。面对这一切,老农一家逃到深山,这里山高路远,人烟稀少,而官府当差的也不便来此。老农希望住在深山能摆脱这一切。

  然而“纵使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三四两句说得就是这一情况。老农住在山里面,今年的禾河苗长得稀稀疏疏的的,到头来收成也不好。尽管这样,官家的征税多得要命,那差役隔三差五地跑来征税,最后老农家里连自己吃的口粮全没了。老农很痛心哪,他一年辛苦劳作得来的粮食,有的被官家拿去倒入了库仓,甚至有的被白白浪费“化为土”。这在剥削和浪费的行为,和劳动人民的辛苦贫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这两句实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痛苦,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五六句承上两句,说老农辛苦一年到岁末,家里徒穷四壁,没有几样东西,只有老农辛勤劳动的工具——锄犁还在伴随着他。一个“空”字,说明老农辛苦一年一无所获,另一方面说明剥削阶极把老农剥夺的一无所有。为了种那些粮食,老农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一天,到头来自己还没有吃的。无奈之下,老农“呼儿登山收橡实”,呼儿表明老农已年迈,再加上辛苦劳作一天,已无力再上山采橡实吃。“橡实”,乃一草木果实,本非普通食品,乃劳动人民在饥灾发生时临时充腹之品。老农叫儿子登山收橡实,可谓老农贫饿致极,说明劳动人民最后的可怜结局。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说西江做珠宝生意的大贾,船上载的的珠宝很多,足有百斛,他喂养的犬,长的肥肥胖胖的,浑身都是肉。作者运用叙述的手法,没有发表议论,但把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摆在了面前,一幅是食不果腹的老农,另一幅是奢靡富裕的大贾喂养的肉犬,更为让人深思的,老农的生活还不如喂养的一条犬,可谓悲凉之极,令人感愤不已。

  全诗运用叙述的手法,给我们呈现出几个老农痛苦的生活的场景。虽然作者没有发表议论,但孕作者的思想于叙述中。全诗的形象对比深刻鲜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饥苦,反映了不同阶层人的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猜你喜欢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峻极登高二十年,汝州回望一依然。
君行亦是高秋後,试觅神清古洞天。
子美不应花解恼,次公何必酒而狂。
知君颇负风流债,安得司空惯窃香。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

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

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

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

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

归来病鹤记城闉,旧踏松枝雨露新。半白不羞垂领发,软红犹恋属车尘。

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粗识君王为民意,不才何以助精禋。

河流贯陕虢,底柱自中立。江水迸瞿唐,滟滪制其溢。

岂此一拳多,云根閟奇质。桧柏相因依,烟霞老山泽。

閟世纵坚久,于人果奚益。涨洪弥八埏,睨视如己溺。

岩岩国嵩岱,万仞峙铁壁。只手障狂澜,九鼎奠磐石。

我自不动心,深根而宁极。还归金泉山,采药鍊金液。

岭南古松气森森,如君此时之古心。蜀山椤梓蟠天回,如君卓荦之奇材。

文章黼黻溟海深,令言徽行贵兼金。天子策名作进士,选众举为侍御史。

巡行塞徼安远人,谏诤朝廷厉风纪。馀力千诗百赋成,四散江山被绣绮。

丈夫行道志大申,勋名禄位极此始。

海氛传闻恶,闽浙防有变。朝旨起尚书,昨日湖上宴。

不如归去不如归,归去来兮知昨非。千里壮心天马下,一朝适意野鸥飞。

焚书并瘗珊瑚笔,解绂先裁薜荔衣。犹有吴钩抛未得,酒酣常舞钓鱼矶。

鹤兮鹤兮何处来,秋江静兮芦花开。波痕侵月白皑皑,千声万声鸣哀哀。

不飞不翔不饮啄,骨瘠棱棱瘦如削。冰姿玉质仅生存,雪羽霜毛半零落。

鹤兮鹤兮何郁郁,我知尔是冲天物。芝田就养孤高情,瑶池洗出神仙骨。

传闻仙岛冥冥中,水晶甃作蓬莱宫。祥烟瑞雾常濛濛,好将六翮抟仙风。

寒食今年二月晦,又分新火到厨烟。碧桃花落閒谁埽,白苧衣轻老更便。

发箧但馀金薤墨,考年正在玉堂编。大书绝类颜光禄,小字骎骎逼墓田。

微行入麦去斜斜,才过深林又几家。一色生红三十里,际山多少石榴花。

阑干欹曲护群芳,恐似陶家欲就荒。日午坐来松影合,南风吹雨似秋凉。

陵坡杳杳路如绳,缓逐杨花信马行。芳树晚馀红点缀,乱山春入翠纵横。

平州废垒八九里,楚子古藏三四茔。宇宙不能无变灭,世间修饰欲何成。

池荷送香气,露坐判微凉。归鸟急高树,幽花明夕阳。

室霉搜蠹简,草细蔓蛇床。辟暑愁无计,难寻冰雪方。

君骑白马来,我骑青骢去。
背面不相识,两马骄嘶住。
短长插凤翼,洪细摹鸾音。能令楚妃叹,复使荆王吟。
切切孤竹管,来应云和琴。

玉洞借高轩,春阴日掩门。鸠拖残雨去,莺喜乍晴喧。

花落迷樵径,苔深印屐痕。路歧芳草色,空自怅王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