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容亦无来。
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

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

赏析

  第一首一二两句都是因果句:由于“病眼”,所以“逢书不敢开”,由于“春泥”所以“谢客亦无来”。而这正是他感到寂寞的来由,“更无短计销长日”,春末时节,日并不长,然而偏偏说“长日”,大概是从《诗经》的“春日迟迟”化来。这个“长”字,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的寂寞无聊。因为越是无事可做,便越感到日长,这正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厌恶。“短计”,即肤浅之计,“短”与“长”字相对,连个短计也还想不出来,真是无法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围绕栏杆行走,而且至于百回之多,这样写有点夸张,可是读者又感到真实,因为这正是绞尽脑汁想出的“短计”,他的“短计”,似平只有如此。这句话写得很具体,也很形象,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百无聊赖的人,围绕着栏杆不停地打转转。

  以上两句,特别是末句,质朴无华,形同口语,这正是杨诗在语言上的一个特点。

  在百无聊赖中,不免思归了。作者此次寓居临安,是短暂的,没有多久,便由于“丁父忧”而回乡了。看来他很不习惯于这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

  第二首“不关老去愿春迟”,暗点题目的“春尽”。春天己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他明确表白这个愿望是“不关老去”的,究“愿春迟”的原因则是“只恨春归我未归”,这就道出了作者的积愫,也点出了题目的“旅怀”,原来是因为春已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归去的缘故。“恨”字直贯“春归我未归刀。看到春归,“我未归”之恨愈甚。

  “最是杨花欺客子”,又转向“杨花”杨花者,柳絮也,东风劲吹,杨花自然要飞向西去。“向人一一作西飞”,乃是春天的自然现象,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是杨花的有意恼人,有意跟“客子”为难似的。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吉州在临安之西,杨花从临安西飞,飞向自己的故乡吉州。一个寄离临安的“客子”,而且对临安的生活又是厌倦,对西飞的杨花即既羡慕又嫉妒。

  这两句的构思较之上两句尤为巧妙。周必大说:“诚斋(杨万里)大篇短章...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宋诗纪事》五十引)“春归”已令人恨,更可恨者则是“杨花”,故用“最是”二字以表达进一层的“恨”:杨花无知,何能恼人?然而它的“一一向西飞”,岂不是明明有意向人炫耀?作者把无知的杨花写成有知,把杨花由于东风而西飞的自然现象,说成是故意恼人。把西飞的杨花,涂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从而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思归心情。不知道周必大的评论是否也包括作者的构思,然而这种构思是的确够得上“写人情意,曲尽其妙”的。

创作背景

  公元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杨万里由于张浚的推荐,任临安府教授。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为南宋首都。“无忧馆”则是作者给自己寓所起的名号。南宋时代,最高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杨万里正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很难有所作为。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猜你喜欢
半里芳阴到陆家,藜床相劝饭胡麻。林间度宿抛棋局,
壁上经旬挂钓车。野客病时分竹米,邻翁斋日乞藤花。
踟蹰未放闲人去,半岸纱帩待月华。
商山三月花如火,草树青葱雨初过。
柳条渐软蝶双飞,桑叶尚多蚕一卧。
薄情野水渐不回,无力春云慵欲堕。
团团榆荚是谁抛,漠漠游丝向人嚲。
可怜花木间岚光,花前正好飞觥觞。
冯君夙驾一何速,捧檄银坑按辛谷。
转输昨日又移文,小甿诉牒何纷纭。
见说南山六百里,跙尽马蹄摧屐齿。
是何屈于不知己,冲斗太阿教补履。
龙无尺水且蟠泥,骥困盐车但垂耳。
片言折狱亦胡为,必也无讼方君子。
吾徒事业本稽古,得行其志当刑措。
画衣画地免烦苛,抵璧捐金返淳素。
未行此道且营营,营营为禄聊代耕。
残春小别不足念,为君高唱南山行。
南山一月期回首,莫诉临歧数卮酒。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海岳南归远,天门北望深。暂为青琐客,难换白云心。
富贵老闲事,猿猱思旧林。清平无乐志,尊酒有瑶琴。
君在庐山知不群,有疑是鹤又是云。生死尘埃污不得,
眼前荣利徒纷纷。今日惠然来访我,酒榼书囊肩背荷。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天然不饮亦不食,
抛名换姓觅不得。且向人间作酒仙,不肯将身生羽翼。
停形为饵天地根,世人皆死我独存。洗虑因吞清明箓,
世人皆贪我常足。栖子妙今道已成,手把玄枢心运冥。
能令鬼哭神效灵,身如飘风不可绊。朝游崆峒夕汗漫,
向来坐客犹未散。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
海上仙游不可见,人间日落空桑枝。

城东野老告予知,四载凶荒语益悲。远水又成千里涸,阔天无复寸云垂。

仓箱势绝丰登望,道路人为殍死期。刺史至诚天若应,愿留遗爱入生祠。

九月江南秋色,黄雀雨,鲤鱼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逝者何由见,中人未达情。马无生角望,猿有断肠鸣。
去伴投遐徼,来随梦险程。四年巴养育,万里硖回萦。
病是他乡染,魂应远处惊。山魈邪乱逼,沙虱毒潜婴。
母约看宁辨,余慵疗不精。欲寻方次第,俄值疾充盈。
灯火徒相守,香花只浪擎。莲初开月梵,蕣已落朝荣。
魄散云将尽,形全玉尚莹。空垂两行血,深送一枝琼。
秘祝休巫觋,安眠放使令。旧衣和箧施,残药满瓯倾。
乳媪闲于社,医僧婗似酲。悯渠身觉剩,讶佛力难争。
骑竹痴犹子,牵车小外甥。等长迷过影,遥戏误啼声。
涴纸伤馀画,扶床念试行。独留呵面镜,谁弄倚墙筝。
忆昨工言语,怜初妙长成。撩风妒鹦舌,凌露触兰英。
翠凤舆真女,红蕖捧化生。只忧嫌五浊,终恐向三清。
宿恶诸荤味,悬知众物名。环从枯树得,经认宝函盛。
愠怒偏憎数,分张雅爱平。最怜贪栗妹,频救懒书兄。
为占娇饶分,良多眷恋诚。别常回面泣,归定出门迎。
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说人偷罪过,要我抱纵横。
腾蹋游江舫,攀缘看乐棚。和蛮歌字拗,学妓舞腰轻。
迢递离荒服,提携到近京。未容夸伎俩,唯恨枉聪明。
往绪心千结,新丝鬓百茎。暗窗风报晓,秋幌雨闻更。
败槿萧疏馆,衰杨破坏城。此中临老泪,仍自哭孩婴。

一自当年谢合欢,不堪常见月团圞。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

窭士无悦生,贤人每穷死。近死持寸心,确然悟生始。

百年知莫追,既死死何俟?但求死后波,不沈贱名氏。

杨君负道名,在世宁速毁。毁身弗毁道,凭命实凭理。

君恐难自凭,亦难听其委。顾以此任钜,托肩及贱子。

恻恻三百言,黯黯墨浮纸。想君力疾书,不复惜枯指。

作书三月半,半月达吾视。亟思报慰君,恐君已没齿。

黄土万仞泉,青天一寸晷。置枕未及眠,谁亡更谁在?

今日东风归,漂摇众情改。我情思缚春,因君顿弛解。

倘君身竟生,转奥夺明采。应有含笑魂,来破梦中涕。

?鸟驰空濛,未来往先待。惟斯千载名,昭昭翊真宰。

我名愁失传,胡由与君恃?我纵不传君,名岂逐身止?

反覆君书言,令我志摧靡。耳摄东流江,奔腾入沧海。

沧海流无垠,名存亦稊米。君何不达观,而不究其涘。

长饿累妻孥,独介忤乡里。生无术禦穷,而仅恋乎是。

悲哉君百穷,不穷或赖此。

东风恶。雪花乱舞穿帘幕。穿帘幕。寒侵绿绮,音断弦索。宫梅已破香红萼。梅妆想称伊梳掠。伊梳掠。十分全似,旧时京洛。
昨梦钧天帝所,曾陪奏赋明光。玉除金蕊映秋霜。尽道宫花别样。
妖额举行黄牢就,金莲衬步齐芳。舞鸾仪凤巧难藏。羞杀繁红陌上。

闵默复将离,行行度陌阡。冈花自藿靡,溪流祇回旋。

天舒望益促,形远情未迁。胡能返昨日,扃意共林泉。

疏雨湿蝉衣,绕池塘、数里藕花开遍。双桨破烟痕,垂杨底、略有嫩风勾绾。

篷窗试启,冷香如梦浮清浅。借得沧浪容一枕,卧听棹歌声远。

最怜那日西湖,记招蝶、盟鸥段家桥畔。凉约美人寻,花阴动、秋在湘裙罗扇。

轻盈易别,采芳空寄瑶琴怨。输与鸳鸯三十六,长是水云闲散。

忆昔三吴共临眺,上山不用杖藜扶。只今卧病难行立,闻尔加飧定有无。

千里音尘双涕泪,万方忧患独泥涂。蛮烟朔雪催人事,愁对城南鹅鸭湖。

翡翠楼临鸂鶒水,朱帘卷晓香风起。
靓妆摇荡湖色澄,一样芙蕖镜光里。
蒲深柳暗人迹荡,麦歌声里双凫飞。
攀红采绿日易晚,夕灯愁对文君机。
金羁白马谁家醉,桂楫迎秋减芳意。
荷叶经霜缺旧圆,藕肠欲断丝还系。

玉台金盏,争似他、俨若莲花千叶。真个蓬莱弱水客,道骨仙风相接。

翠带春烟,丰容秋月,欲语分明歇。撩人冷艳,小窗苦雨时节。

谩说淡扫娥眉,清风姑射,透体肤如雪。照水盈盈韵静悄,时喷暗香不绝。

一片寒沙,几拳怪石,独立休悽切。梅花常伴,李桃莫与交涉。

白紵舞女杨花轻,玉笙学得悲风鸣。
烂然繁星上华檠,凉苑夜宴风气清。
美人酒半妆脸明,宝钗绾髻歌欲倾。
良宵人人愿君醉,岂问遍谁得君意,
君其欢娱至万岁。

破山之麓兴福寺,庭有双珠树。状为缨络抱佳趣,上有虬干干青云,下有垂条苍苍拂行路。

传闻植自齐梁间,龙山北涧诗未删。名贤新声更间起,野人对此怡心颜。

兹树笃生有妙理,左兮开花右结子。山鸟不敢巢其巅,猿猱鼷鼠不敢穴其里。

岂曰硕果宜留存,天地亦若为尔培灵根。或欲斩其根,披其枝,当风杂叠摧烧之。

树若有灵听我前致词,泰山山头千尺松,只今已受秦皇封。

斧斤柯石遍海内,尔树安得仍以不材终。君不见七星坛前七株桧,昭明手泽今何在。

又不见三峰数仞丹桂花,可怜劖削无萌芽。万物成毁固有数,生无挂碍死无怖。

尔住四高僧前千百年,闻吾此言当恍然。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