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秋闺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夜卧枕而眠,轻风中睡梦不安。愁锁双眉,金雀倒挂无心管。新式罗衣全不要,还寻着穿过去的衣衫。

那芙蓉花偏偏不落,看着它令人愁肠寸断。人因伤心而痛苦,镜里容颜不像从前。当初误了与霜雪之神的前约,如今只好忍受寒夜反思的熬煎。

注释

秋梦薄:梦短易醒。秋,“秋闺”点题,明节令。此句言心神不宁,失眠。

“红敛”句:红肿眼睑,紧锁双眉。双蛾:蛾喻眉毛。金雀:钗,金雀饰状的发钗。

罗衣:丝织绫罗所制衣衫。浑:全。春衫:相对于“罗衣”的布衫。“春”又与“秋”相对照,亦暗切题旨。青春衣衫实即“青衿”,秀才(诸生)服也。

肠断花回不落:意谓伤心人偏偏仍活着。断肠花:暗翻李白《古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句意。

青女: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为传说中专司霜雪之神。“青女约”指相约如松柏之坚贞不屈。

赏析

  “闺思”题材,无论是“春闺”抑是“秋闺”,从来不外是怨郎君或情郎薄倖,叹一己青春空抛、红颜薄命,罕见有自责负约、自伤移情改志的。有则自清初始。时代的某些特定背景,导致传统题材的内涵启变,“闺怨”即其中一例。宋徵舆在“云间三子”中年最少,幼于陈子龙、李雯十岁,迟后陈、李二十年始卒。“三子”在甲申、乙酉鼎革之际,子龙赴难殉身,李、宋改志仕清。李雯卒早,宋徵舆渐居要路,俯今仰昔,心情复杂,愧对故友如陈子龙者之自疚感时有涌起,这首《秋闺》就是以吞吐含蓄之笔透现内心的隐蔽境界。尽管事实已是“新样罗衣”难以弃却,“旧日春衫”无可寻复,“青女约”之误早成定狱,“断肠花不落”的怨天尤人均无法挽回“颜非昨”之势,但作者的自怨自艾并非伪饰,是真诚的。惟其真诚而又不可逆变已铸成之事实,所以,隐痛也就显得深沉。云间词人论词主“境由情生、辞随意启”的雅正婉研之旨,好以“香草美人”为寄托载体,本多情爱之写。不意陵谷变迁,陈子龙最后三数年之作尽寄以忠爱苦情,李雯、宋微舆等则于白日歌酒流连,夜半乃自伤成为“两截人”,境由情生之旨转获致更多层面的发挥。时势推移,每多初衷始所未料者。此词意象似多陈旧,然而特定个性的情思却推陈见新,颇醒服目。词的脉络甚细,辞既达意又能惋曲,老于传统手笔而不迂不滞,允称驾轻就熟之高手。

宋徵舆(公元1618年—1667年)字直方,一字辕文,江苏华亭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六年,年五十岁。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有《林屋文稿》十六卷,诗稿十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明光细甲照錏鍜,昨日承恩拜虎牙。胆大欲期姜伯约,
功多不让李轻车。青巾校尉遥相许,墨槊将军莫大夸。
阙下来时亲伏奏,胡尘未尽不为家。
佳人方素面,对镜理新妆。
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
夜静无云月似银,清宵鹤唳一伤神。
子期玉骨寒於雪,世上知音能几人。
悬崖石路擘苍苔,川窦岩扉处处开。
信是拔山人有力,一峰搦碎总飞来。

倩扫松楸却是畴,壮年袍鼓鬓成秋。行藏齮龁多因病,岁月消磨总是愁。

心为报恩终化石,骨因酬志欲无丘。材官若信狂夫语,圣主如今肯建侯?

古人习轻趫,因之作绳戏。意与蹋鞠同,本用事武备。

何时入宫禁,乃令娱姬侍。宫中岂教战?美人竟身试。

名之曰千秋,祝词意何媚?讹转为鞦韆,颠倒因文字。

春风动帘帷,兰闺寂无事。嬉春藉苏困,不惜委珠翠。

遂疑作戏初,专为妇人置。何期岭外州,戏乃有古义。

闾左侠少年,习武广场地。双绳下系板,朱竿矗若植。

各斗好身手,高自鸣得意。仙乎疑肉飞,人也俨著翅。

斯技固甚微,斗力非斗智。当其分明角,势亦殊钝利。

形劳逸其神,乃不虞陨坠。技成惜无用,徒党自标异。

方今重防边,朝右资阃寄。何当下军书,壮士毕罗致。

上之为飞将,下亦备突骑。绳度而梯缘,猛迅扫丑类。

不龟且可封,拍张亦高位。此乃真千秋,名实两兼至。

毋终如处女,巾帼羞遗懿。萧娘吕姥徒,虽贵愧将帅。

勖哉闾左人,同奋千秋志。

园里芭蕉曙色晴,北扉给札奏书成。先朝实录来焚稿,曾傍词臣雁字行。

恺悌颁条坐啸馀,自书下考拙催租。编民不解歌襦裤,凿井耕田一事无。

城隈绕舍似山家,舍下新桃已放花。
无限幽香风正好,不胜狂艳日初斜。
自怜马上幽愁望,谁向樽前与醉夸。
京国难逢春气味,莫随尘事度年华。

之子吾同姓,相逢已道南。春衣彫白苧,佳树长黄柑。

雨淡潜龙寺,天清漂女潭。蒲公读书处,白石有新庵。

浇花惟要早,芟草不知名。
新竹生来巧,南墙补数茎。

花开花谢,算年年总被,东君耽误。欲说平生多少憾,提起不胜酸楚。

几日芳菲,几番摇落,几度惊风雨。夕阳影里,荣华如水流去。

知否我自春来,为花憔悴,未忍和花诉。花果聪明应会得,只恐忧伤情绪。

病里春残,酒边梦绕,梦醒春何处。绿凄红惨,有怀难向人语。

忆昔全弘治,相逢嘉会楼。时方岁戊已,人各富春秋。

我出乘孤蹇,尔来携小舟。终军初弱富,思叔晚从游。

碧玉同分席,圭峰到上头。论才师有眷,请事子能休。

宴笑筑场际,执丧诸楚咻。心将深丽泽,期以各藏脩。

并马铁桥过,联诗径口遛。西云石路滑,南海古祠幽。

辛酉登秋榜,甘泉系晚桴。经年而傍母,一纪亦盟鸥。

观国亲言感,同舟友义稠。岭猿愁寂寂,洞鹿喜呦呦。

留滞南雍帐,先开北蓟艘。春光惭老帽,秋翮落凡韝。

碧水芹香远,枫山礼数优。自衔三载恤,独抱百年忧。

静坐烟霞迥,闻歌海若愁。多君左凤尾,索我大科丘。

感激飞龙诏,朋从菲采收。叫阍上封事,歌朴下东周。

澧北紫兰圃,江东白鹭洲。异方音渺渺,相望路悠悠。

入贰南宫省,来参中府谋。缤纷皆礼乐,驽马愧骅骝。

出并寅清舸,勤操会计筹。奏功兼府部,赠处似回由。

天上千龄鹤,人间万火牛。樊笼淹健翮,寥廓放高眸。

心逐鸿飞远,形同匏系留。需沙终有意,艮背乃无俦。

咄咄勿复道,冥冥不可求。鲁连如欲见,为我试穷搜。

诏布河流复,其功说贾生。
岂因疏凿费?恰重战争名。
军士虽然散,农人尚未耕。
九州多禹迹,何日与君评?

问湖边,旧时莺燕,而今亭榭谁主。百花洲畔波鳞碧,低卷断烟零雨。

凄绝处。是几个渔罾,冷挂眠鸥渚。垂杨自舞。想玉笛声残,画船人杳,幽恨向风诉。

桥东路。还记题香俊侣。萝窗深夜弦语。十年重唱西江月,寥落紫云遗谱。

吟思苦。费万轴情丝,织就销魂赋。天涯倦旅。怅沽酒楼头,阑干独倚,酩酊送春去。

天■■■海上楼。云水悠悠。魂梦悠悠。何时负笈到■■。

目断罗浮。肠断罗浮。

今是昨非万斛愁。心业休休。禅业休休。临风对月泪空流。

道远难求。师远难求。

开池不待月,池成月自来。
寒山逢拾得,拊掌笑咍咍。

癸酉夏五朔,我作岭海游。君与二三子,送我镜湖头。

镜湖三百里,迸作清泪流。我时恸失怙,寒暑未及周。

再拜别坟墓,饥驱不得留。至今负隐痛,莫解终身忧。

三年苦瘴疠,困顿寻归舟。归来喜见君,聊用纾离愁。

离愁亦未纾,我病亦未瘳。今日送君别,此泪如何收。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夫人王氏无子,抚从父弟树子通为子。既而侧室钟氏又生子迟。孙二:曰初,曰禧。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祔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曰:粤有耆庞,才博以丰。出不可穷,匪雕而工。文士是宗,名越海邦。蔼如其冲,其产越中。载官倚江,以老以终。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