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这就是这篇小令比喻的基础。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
“每日相催逼”意谓每日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这句也可以理解成相思之苦日日催人逼人折磨人,令人无法躲避,这将那时时刻刻萦绕于心、无法逃避的思念之苦,极为真切形象地表现出来。“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写相思者的精神状态,也极其形象生动。愁,是相思者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回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望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了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面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说,如果偿还算是要回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曲中把相思者一往情深,不可解脱而又急切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小曲比喻新奇,语言爽利,一如小儿女声吻口气。用韵斩钉截铁,不押而叶,不期而遇,可谓百中无一,难有其匹。至于意味,更堪细玩。全曲浅中见含蓄,俗中见机巧,这是其高明之处。
是谁家、种来兰玉。呀呀小语,唐诗初授读。鬓眉青,衣衫绿。
饧箫引、竹马鸠车,嬉游乡塾。笑谈时、都无拘束。裙屐恣流连,声华馥。
诗客社,酒人局。哦柳絮、更有神仙侣,在金屋。
镜中颜,换韶华,何太速。四五十年,匆匆如转谷。稳步到公卿,抛簪笏,归来卧林泉,享清福。
人间事,终分付,与儿曹,自检吟筒画轴。正评量,绿野平泉风景,蓬莱山中,旧交游,来约我,跨黄鹄。
搔首问天天不语,光阴无计消磨。挑灯看剑自摩挲。
浇胸冷热酒,拍手短长歌。
遮莫英雄老去也,山林经济如何。平章重事到烟波。
铙吹传玉鸭,水战教金鹅。
故乡今夜且遥思,羁馆何须叹远而。蝶梦春来应易入,牛刀岁久莫轻遗。
天心犹籥容千古,物象为刍竞一时。此夕身依年共得,人间世与腊空移。
萋萋塞外草,寒沙无深根。加以牛羊践,重以烈火焚。
一冬久不死,复与春风新。春风自皇都,万里释逋臣。
东向再拜起,欲语声且吞。不知当何为,但有涕泪纷。
上堂交簿书,元戎劳语温。下堂解佩刀,长揖辞官军。
自惟多疚躬,赦宥邀殊恩。所愧犬马齿,十无二三存。
岂复及鞭策,但得长苦辛。生少南山田,死没东海漘。
千里旌旗接轴轳,王师日久费供需。秪知天下金如土,岂谓人间米似珠。
此日论功犹受赏,何人报主肯忘躯。讵无执法如公者,能上封章亦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