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渔梁渡口处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树渐渐显现出来,好似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相对的山岩和松间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居的人在此来来去去。
注释
鹿门:山名,在襄阳。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余:我。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拒绝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中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显然,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公元812年左右,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猜你喜欢
羡君休作尉,万事且全身。寰海多虞日,江湖独往人。
姓名何处变,鸥鸟几时亲。别后吴中使,应须访子真。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
玉帘寒、翠痕微断,浮空清影零碎。碧芽也抱春洲怨,双卷小缄芳字。还又似。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吴中旧事。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
江湖兴,昨夜西风又起。年年轻误归计。如今不怕归无准,却怕故人千里。何况是。正落日垂虹,怎赋登临意。沧浪梦里。纵一舸重游,孤怀暗老,余恨渺烟水。

主人花多开成行,入门白碧红绯香。华堂扫花燕嘉客,吴歌楚舞纷鸳鸯。

酒伴张琴如绿绮,蛇腹古光玄雪起。太冥桐干含黄钟,彷佛落霞与流水。

杯行未暇调清商,点徽转弄妨绕梁。大小鼙婆恐终曲,新声靡曼娱中肠。

长清短侧俟他日,为君一弹欢未央。

柳挽花搴独自狂,鼓催钟趁几人忙。重城特解春将闭,时放红英笑女墙。

主人谁与解春酲,百斛香醪一小亭。
兀兀泠泠俱可乐,醒来还醉醉还醒。

审是须防自是偏,四通八达路平平。伊周孔孟是心一,尧舜汤文是道传。

善恶正邪书里月,行藏用舍性中天。圣贤万语千言订,个字来从太极先。

离离牵牛花,萦蔓绕业棘。
秋风一披拂,苒苒弄寒色。
物芳时辄改,百岁几食息。
长忧髀肉生,悲歌涕沾臆。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
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
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
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吟啸倚奇峰,清游衣袂风。落霞孤鹜外,斜日断虹中。

垣竹流寒翠,江枫舞晚红。芳州渔唱远,烟冷碧波空。

高堂惟两别,此别是荣归。薄俸迎亲远,平时知己稀。
郓郊秋木见,鲁寺夜钟微。近腊西来日,多逢霰雪飞。
韶华七换,阻庆生申旦。今日向高堂,载卮酒、为君满劝。绣帘低挂,瑞霭□香浓,倩双娥,敲象板,缓缓歌珠贯。
芝兰挺秀,俱是皇家彦。只这一般奇,见方寸、平生积善。几多厚德,天锡与遐龄,鬓长青,颜不老,日日开华宴。

幕府山前岁欲残,一龛镫火照长干。冶城南路台空在,淮水东边月自看。

地下嘲人陈后主,席前拍板孔都宫。南朝多少伤心事,上得僧楼只倚栏。

出郭来差远,凭高望独深。江分神禹迹,海见鲁连心。

密竹藏金像,回流灌石林。拟寻幽绝处,却诵《白头吟》。

幽居十载掩松扃,城北横冈入望青。二顷每怀苏玉局,一邱终遂谢咸亭。

文章江左推坛坫,往事栖贤说典型。落叶半床花满屋,寒灯社酒乐谈经。

行空天马迥权奇,遗却雕鞍在翠微。东野御中青海远,穆王行处赤虹飞。

巃嵷骥骨俦能匹,蹀躞龙媒世所稀。闻说金台方索骏,追踪还到曲江湄。

双剑峰前古寺基,天尊元是一牟尼。
时难只得同香火,莫听闲人说是非。

汩汩尘埃阅岁华,青山相见认空花。清淮风月元无价,凭仗诗翁为我赊。

逐客南来觅旧矶,玉堂天上故人稀。春风粤鸟归巢乐,秋水江鱼入馔肥。

结屋旋开松菊径,泛舟重着芰荷衣。罗浮道士还丹熟,相许携琴入翠微。

聚宝城门平旦开,倾都士女眺香台。
夕阳官路游人散,竞折花枝插鬓回。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