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浅碧:水浅而绿。
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尊:同“樽”,酒杯。
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注释
①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②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③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④尊:同“樽”,酒杯。
⑤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赏析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彼幽人兮何所思,忧耿耿兮天一涯。举家亲属散百草,关山万里难追随。

更长不寐听鸣柝,寒风萧瑟如凄悲。安得此身有羽翼,脱然避地能孤飞。

中宵起坐待明发,悄悄侧身听晨鸡。

月底云楼一水湄,天光湖色两琉璃。
樽前更坐清风客,笔下争翻白雪词。
物外骨毛应自爽,世间笑语不容追。
千年庾亮胡床后,此兴今人亦未衰。

步月空阶下,蟋蝍迫人啼。急扶邛竹杖,越过画楼西。

登楼望南山,山峰如髻丫。西头云起处,定自故人家。

谁家采莲女,面如白玉盘。相对悄无语,风吹荷叶翻。

晓行秋川上,无柰秋色何。芙蓉难堪折,却愁零露多。

臭虫多足蚊有翅,当我眠时忽而至。愤闷披衣坐叹息,竟夜搔爬无气力。

寒霖萧萧响荆棘,君不见坎灯无烟四壁暗,野狐跳梁鬼啾唧。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谭天玄彻李成斋,豫讯东风著早梅。
自昔不离三正备,谓予带得五行来。
穷通於我何加者,演测如君亦伟哉。
说到常人难说处,灵台湛处现星台。
合肥一都会,世号征战地。
我来值明时,不识兵革事。

客衣荡泊海云边,孟浪驱滇泛广年。斩却诸魔无恶梦,始知高枕即车船。

含愁寂寂掩柴扉,疏柳横窗映绣帏。鸿雁几行声呖呖,可能一夜向西飞。

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寒泉如线。莎石绵云软。十里梅花香一片。不记入山深浅。
谩留两袖春风。罗浮旧梦成空。独对阑干明月,教人犹忆山中。

东山白石路,霜草相因依。碧泉吐明珠,隐隐涵玉辉。

拊阑紫鳞惊,日暮倒影归。犀火或可然,吾当测幽微。

水底月团圞,一似芙蓉镜。人向碧溪行,如把菱花映。

断藕两分开,惟有丝难尽。豆蔻已开残,无复同心并。

花落杏园枝,驱车问路岐。人情谁可会,身事自堪疑。
岳雨狂雷送,溪槎涨水吹。家山如此景,几处不相随。

禁烟时节野烟屯,恻恻寒多独掩门。入夜雨声偏破梦,一年花事暗惊魂。

野坟处处逢春祭,孤子年年有泪痕。去岁玉峰曾记住,干戈回首怕重论。

耽书子厚年逾病,湖海元龙今尚豪。燕蓟云山情叠障,松桥明月梦生涛。

腰间万里龙文合,眼底千金骏骨高。白社旧盟应不负,寥寥天地忆吾曹。

巧将千嶂遮晴日,借得三眠作翠帷。

书来未报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
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衔山。

娇养膝前身。远嫁辞亲。不堪重忆昔时情。忽见帘栊新月色,触动乡心。

此际暗伤神。别恨纡萦。金炉香烬漏沉沉。底事愁怀消未得,欲诉谁听。

小院苔浓,曲栏花放,趁风吹到窗前。那堪离别,相见又经年。

一种痴情谁觉,都爱此、草色芊芊。斜阳里,寻芳何处,风致最翩跹。

休贪春色好,匆匆过了,瘦影谁怜。剩零星残粉,冷落西园。

何不乘风化去,便从此、栩栩登仙。真超脱,芳魂差胜,叶底抱香眠。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