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也是一篇追忆往事,感怀身世的作品。前两句点明雨夜的场景,诗人由此对雨生愁;后两句写诗人十年飘泊之恨,在旅夜灯前,随雨齐来,体现了诗人凄苦、孤愤的情绪。全诗情景交融,不用典,不雕琢,纯用白描,使惆怅自怜的情绪溢于言外。
开篇两句,诗人先从室外大范围布景,由天空而地面。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可以“互藏其宅”。此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正是这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例证所写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又由于被诗人注入了自己的心境和感情,经过情绪的酝酿和处理,能够渲染出一种浓重、压抑的气氛,对于表现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的孤愤悲苦心态,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特别是“暗结愁”三字,看似写景,实则已是在写诗人自己,正是“托物言志”了。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彼时彼地的独特感受。笔锋一转,由室外而室内,从寥廓的自然景象而回到了诗人自身。窗外漆如墨,室内一孤灯,这是室外与室内之对比,从而引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曾经的坎坷遭遇,经过雨夜这一特定的情景的触发,已经桩桩件件“到心头”,此处有着凄苦、孤愤情绪,诗人怀想、咀嚼、总结、反思,其中况味,诗人只能独自品尝。
这首七绝谋篇布局,先天空而后地面,先室外而后室内,以“半夜灯前”和“月华星彩”对照,“一时”和十年”呼应,时间空间,错落有致,构成一种俯仰开合、百感苍茫的情思和意境,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概括力。全诗写景抒情,从头到尾不着一点亮色,也正反映了作者的这种悲苦心境。
长江西委输,汇泽东滉瀁。中川屹孤屿,佛屋寄幽赏。
我来此何日,秋气欲萧爽。共载得高俦,良晨岂孤往。
酒酣清啸发,浪涌初月上。叠鼓唤归艎,陈迹真俯仰。
明月照尊酒,凉风拂树头。醉馀山简兴,吟破杜陵愁。
警柝通宵急,疏星带水浮。林塘危坐久,景物似新秋。
春秧困深寒,夏穗仍悯雨。书来西江西,赤地扫瓜芋。
墨数食指多,坐羞长袖舞。忧忧米如珠,南山采薇去。
山头乱石金华羊,下饮大澥波茫茫。蹴蹋洪涛溅飞沫,紫澜迅激浮惊霜。
北关拔起通一线,訇然石扇森开张。天开地辟绝人迹,胡烦设险劳堤防。
我皇德远暨日出,坐变斥卤为耕桑。乃知天意早有在,阳施阴设成岩疆。
我来叱驭行过此,戍卒环列排藟枪。关中沃野七千甲,南东其亩棻铺穰。
茆茨土舍鸡犬静,疑从上古窥洪荒。鴃舌侏?费重译,见人狂顾如惊獐。
地无可欲视听寂,安得习染生痴狂。无怀葛天在人世,桃源之说非荒唐。
鳀壑东瞻寒礁石,鸡笼西顾连崇冈。瞿唐剑阁身未到,鄳阨视此谁低昂。
援毫思欲勒铭去,愧无笔力追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