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朔雪三冬暮,同云万里间。昊天还质素,长路失幽艰。
舞急低仍举,吹多去复还。增高元稍稍,投隙故閒閒。
积卤输盐浦,飘沙聚玉关。怒涛狂振海,叠巘坐移山。
喜厚犹多积,憎繁讵得删。旗幡高卷野,尘壒密通阛。
点缀林芳乱,装褫石藓斑。户斜遗尺剑,窗缺置连环。
圭璧衣裳会,闾阎米粟颁。折篁终不屈,乔树顿堪攀。
纨洁裁歌扇,珈明耸髻鬟。运筹思巧历,语异叱神奸。
冻笔无由捉,强弓不易弯。雁号随雀瞀,龙蛰并鱼鳏。
坎辟威权厉,阳芽势力孱。晦冥愁运促,温燠怆时悭。
畛域通三壤,涂泥洎百蛮。暝鸡矜喔喔,宵犬事籋籋。
踠足伤骐骥,迷群失鹭鹇。制书思籀颉,议巧谢倕般。
蚊翼腾空曲,芝英擢野菅。藩篱容月魄,轩陛绝人寰。
感物徒酸鼻,明心肯汗颜。露肌寒得胗,直指冻成裤。
檐罅风号劲,炉灰火逗殷。猎狂怀塞漠,渔乐记江湾。
饮乏枯瓢弃,磨稀古铁顽。莫欺东郭履,不愧半通纶。
岭海风清坐啸秋,身兼三组叹诸侯。琼筵争睹{蒙鸟}{童鸟}盏,锦段多归翡翠楼。
传道建威临越镇,何劳执宪告交州。龙骧酌水题诗处,凫舸扬旌访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