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情景交融,寄寓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
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共爱先生共卜居,天津水畔是吾庐。阴阳燮理三杯酒,皇霸经纶几卷书。
尽有清风生几席,倍多明月照庭除。生平祗是过人处,嬴得双眉日自舒。
君恩重如山,又若海水深。臣躯等一羽,承之讵能任。
薄才误蒙收任使,三载微劳何足齿。玉音颁赐过褒嘉,上及双亲下妻子。
恩从天上降,明同日月光。幽明思报苦无策,但祝圣寿齐天长。
更愿儿与孙,尽为犬与马。为犬守宫墙,为马清塞野。
边尘不动内廷安,方遂区区感恩者。
残芦衰柳遍江潭,萧瑟偏宜我辈探。风里浮云自西北,尊前名士尽东南。
白鸥眠处船齐泊,红蜡烧时酒半酣。珍重今宵良宴会,渭城莫漫唱何戡。
六出混五出,皑皑迥无异。消融让结实,调羹功及第。
袖拂清风到故乡,高名亮节自煌煌。窦融绝饮河西马,苏武全归塞北羊。
闻有义旗招朔漠,更无战鼓动荆襄。天涯几点孤臣泪,洒作他年召伯棠。
秋浦同为客,金陵祇得君。天风复戏我,吹作岭南云。
我家江之右,桀构龙洲南。裁衣并织素,自年十二三。
箜篌不足理,诗书乃所湛。时有夸毗女,投帨来相参。
越白面黯黯,楚娃耳耽耽。缩尔谢娥遁,腼然西施惭。
我有玉跳脱,结腕固相堪。我有金爵钗,头上云鬖鬖。
庸人多外悦,君子或内探。不幸入无盐,媒氏丛戏谈。
抚膺空长息,乾坤失泓㴠。
铸金辛苦布金难,谁向仙家鬓上看。鬘市栽来品优钵,迦陵衔处味旃檀。
山经补系天花菜,禅悦分参竺法兰。休比南朝玉儿步,捧珠龙女最珊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