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到了新年都还看不到芬芳的花朵,二月初时才惊讶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却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815年(元和十年),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于到过岭南的韩愈来说,北方的春天来的稍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你喜欢
十年剑中路,传尽本师经。晓月下黔峡,秋风归敬亭。
开门新树绿,登阁旧山青。遥想论禅处,松阴水一瓶。
深住小溪春,好在柳枝桃叶。风淡水轩人静,数双飞胡蝶。
日长时有一莺啼,兰佩为谁结。销散旧愁新恨,泛琴心三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解寄缭绫小字封,探花筵上映春丛。黛眉印在微微绿,
檀口消来薄薄红。缏处直应心共紧,砑时兼恐汗先融。
帝台春尽还东去,却系裙腰伴雪胸。

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急流勇退神仙,跋蹩龙钟将相。
借问华山山中,何似天津桥上。
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
将军了边事,春老未还家。

章水元通剑水流,朅来庠序得同游。自从快蹋梅花雪,一洗从前茆瘴秋。

官况我今忘独冷,鸣声君合起相酬。龙光自有张华识,句不惊人未遽休。

天乐荒凉禁苑倾,教坊凄断旧歌声。临岐只合懵腾去,不忍听他唱《渭城》。

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
造化何放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

一发云何是一身,不知吾父是谁亲。寒山莫把钟敲破,或有姑苏不睡人。

行行吊影建溪南,举眼何人共急难。
同气蜂飞缘蜜剖,群奸蚋聚为醯酸。
荆山那得枝和合,豆泣堪伤肉自剜。
杜老固知怀弟妹,醉愁想更忆长安。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

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

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镵削。

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霜露悴百草,风埃闇重城。冥鸿奋羽翰,肃肃东南征。

感时增慨慷,岂不怀友生。美人忻会面,开觞掇秋英。

燕坐适清赏,高梧含夕清。厌厌乐未央,明河渐西倾。

絮语不能尽,归来未几时。双亲惜儿去,白发又丝丝。

春郊极目思悠悠,风景元来第一州。山势北从衡岳起,水声东向海天流。

树连洲渚城烟静,峰插云霄野思幽。怪得地多英俊士,南轩曾有读书楼。

小园傍山麓,山势恍如削。游人行屡迷,奇石互参错。

孤藤嵌阴崖,崖断石不落。分茵坐其颠,远望烟漠漠。

夜梦苍虬绕屋梁,晓看飞雨洒浪浪。润涵琴调清风远,凉入书声白昼长。

翠壁凝云流石乳,绿畴翻浪沃金穰。何时剪烛西窗下,却听檐花共醉乡。

朔风吹高林,颓浪日东逝。乱起如于风,他心何可制。

当年金直指,受命乱军际。破产捍危城,捐躯先自誓。

所志无依违,天阶有崇替。追攀三月弓,一体殉先帝。

城下洄?水,湛兰清且厉。蛟螭不敢游,雨雪常相蔽。

身前有君臣,身后有伉俪。附祀得三坟,累累还相拟。

呜呼板荡初,麟获伤反袂。懦愚务苟随,翻觉生死细。

丈夫重末路,吾道观衰世。要当去取明,底论谋不济。

下马拜斯人,关河空洒涕。为赋《大招篇》,自投流水澨。

春秋煐膋萧,吉日迨邦祭。放?灵之来,神哉般流睇。

其下若风马,北来行甚锐。默坐眺八乡,奚须环奇丽。

四围春草生,千载哀湍闭。死者长已矣,存者德音继。

吾爱孝廉公,保孤存本系。婴杵获同心,幽明事一例。

况复故司徒,宗邦多遗惠,敝庐咫尺间,闻政如鲁卫。

直指西巡狩,秦天一再霁。至今共伏腊,先后垂棠碣,悠悠吾所思,乃在江海裔。

从泣战城南,美人空迢递。泫然登斯祠,慷慨感深诣。

澄波既终古,皎月无年岁,白云著为堂,嘉夜著为砌。

东西植梧桐,左右种椒蕙,上有双凤凰,飞鸣何嘒嘒。

寄谢后来人,闻风同勖励。

问山中、小桃开后,曾经多少晴雨。遥知载酒花边去,唱我旧歌金缕。

行乐处。正蝶绕蜂围,锦绣迷无路。风光有主。想倚杖西阡,停杯北望,望断碧云暮。

花知道,应倩蜚鸿寄语。年来老子安否。一春一到成虚约,不道树犹如此。

烦说与。但岁岁、东风妆点红云坞。刘郎老去。待有日重来,同君一笑,拈起看花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