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注释
偏:一作“遍”。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碛(qì):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
回首:一作“回向”。月中:一作“月明”。

赏析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虚写笛声导致征人行为举止的细微变化,实写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长期积郁胸中,无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元年(785)至四年间在杜希全幕中之时。此时李益入塑方节度使崔宁的幕府,随着崔宁在祖国边疆巡视时,感受到军队已经不复盛唐的雄壮豪迈,有感而发作出的诗篇。李益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著成《从军北征》。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花满谢城伤共别,
蝉鸣萧寺喜同游。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常怀独往意,此日去朝簪。丹诏荣归骑,清风满故林。
诸侯新起敬,遗老重相寻。在处饶山水,堪行慰所心。

俛仰梁溪岁几寒,向来墨沼已中乾。传家紫橐荣三子,得路青云喜二难。

爵位方知紫古力,论思当使覆盂安。自怜骨相宜尘土,那得丝言动笔端。

一自虎掊得,清声四远流。众人怜尔处,长夜洗心头。
出谷花随去,背岩猿下偷。林边落江徼,风起雨翛翛。

遗训素谆谆,先生冢尚新。门风竞兰玉,乡誉动簪绅。

户牖宵排烛,琴书昼拂尘。子孙为学盛,宜有起家人。

挥手华堂,重整顿、选花场屋。撩鼻观、飞浮杂沓,异香芬馥。金缕尚馀闲态度,冰姿早作新妆束。恨尊前、缺典费思量,无松竹。蜂蝶恨,何时足。桃李怨,成粗俗。为情深、拚了一生愁独。菊信谩劳频探问,兰心未许相随逐。想从今、无暇劚蔷薇,鉏罂粟。

中夜不能寐,揽衣步前楹。员灵肃清穆,凉风飒以兴。

秋虫亦何悲,流响于阶庭。徘徊感节变,绵绵忧思生。

四时掷人去,忽如流电惊。立身庶及时,僶勉苦无成。

窃愁盛年迈,将与秋草并。念之不得言,俛默伤我情。

展书聊就纸窗明,楚晋亡机出一衡。大厦隳颓何力起,厉阶层沓几时平。

灵均耿耿独醒死,陶令沈沈烂醉生。千载文章共肝胆,令人长叹莫收声。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渔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满西园月满池,笙歌摇曳画船移。
如今暗与心相约,不动征旗动酒旗。

秋水鱼游日,春树鸟鸣时。濠梁暮共往,幽谷有相思。

千里悲无驾,一见杳难期。山河散琼蕊,庭树下丹滋。

物华不相待,迟暮有馀悲。

我贫君病未须颦,但可逍遥莫损神。
唤作马牛能便应,梦为鱼鸟定谁真。
白公不要全强健,荣叟偏矜老贱贫。
若个匏肥罗鼎食,忙中多暇少缁磷。

妙意其谁运大钧,玲珑奥室辟天真。斗临北地精初结,龙去丹霄穴未湮。

洪造故教虚待物,良辰赢得乐同民。我来禊有自然兴,岂羡兰亭曲水滨。

千古山川秀始开,骊龙珠吐■湖隈。逼人清气泱泱出,透地灵泉滚滚来。

疑是虞廷投此谷,应知周室兆多才。溯洄好鼓乘槎兴,织女池源接上台。

东吴之山虞山高,秀拔众山谁与伍。终日出云遂为霏,利泽在人惠良溥。

公之奇秀自岳降,貌似古人心更古。仕途坎壈三十年,晚始拥旄开制府。

先声想已到百城,楚女越童争歌舞。彩幡风暖春行县,画戟霜飞秋按部。

闾阎从此无疮痍,道路还闻息豺虎。我老为儒迂且腐,日给太仓惭何补。

祝公惟愿政有成,早晚还朝事明主。

东菑耘事毕,老翁自闲闲。
鼓腹何所知,徘徊墟落间。
斜日上高原,一望江南山。
搴林玩柔荑,涉涧弄潺湲。
欣然适其适,日黑始来还。
了无一可说,呼儿掩柴关。

此径不常扫,今来门始开。多君储绿醑,许我破苍苔。

寄兴花边句,留欢池上杯。还期待良夜,看月一登台。

尘中辨生,闹里求人。
两手扶犁,钁头边事。
陋巷不骑金钉马,回来却著破襕衫。
惟有寒潮不世情,朝朝莫莫过空城。
百年车马阊门外,独被春风草又生。

多少春心聚。几瓣花开处。乍见还疑,细窥应怯,闻香且住。

纵他时、烂漫满人间,权作东风主。

往事何堪数。九九才过五。惯历风霜,饱餐冰雪,相逢老圃。

想芳菲、容易到枝头,看纤红初吐。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