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注释
挽:拉。
当:应当。
长:指长箭。
擒:捉拿。
前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伸这一句的。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不确。
列国:各国。
疆:边界。
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
苟能:如果能。
侵陵:侵犯。
岂:难道。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鉴赏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创作背景

  天宝十一载(752年),四十岁的杜甫写的《前出塞》是一系列军事题材的诗歌。这个时期还是唐朝的生长期,伴随着生长期的,是唐朝在军事上的扩张期,朝廷上上下下的预估大多是乐观的,杜甫却对唐玄宗的军事路线不太认同。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废瑟难为弦,南风难为歌。幽幽拙疾中,忽忽浮梦多。
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讼闲忽往招,祖送奈若何。
牵苦强为赠,邦邑光峨峨。
汉相见王陵,扬州事张禹。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百丈清江十月天,寒城鼓角晓钟前。金炉促膝诸曹吏,
玉管繁华美少年。有时过向长干地,远对湖光近山翠。
好逢南苑看人归,也向西池留客醉。高柳垂烟橘带霜,
朝游石渚暮横塘。红笺色夺风流座,白苎词倾翰墨场。
夫子前年入朝后,高名籍籍时贤口。共怜诗兴转清新,
继远家声在此身。屈指待为青琐客,回头莫羡白亭人。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春来日日风兼雨,今日晴明试杖藜。闭户不知花信过,野桃开了到棠梨。

昌称文章续洒汉,只合彯缨侍香案。
帝遗骑麟下大荒,肯为吾州一笑粲。
至今千里被膏沐,犹自{上雨下矞}云余绚灿。
后二百年来祖侯,不以左官兴寤欢。
西园作堂娱岁丰,东城选胜湖波漫。
不知此湖孰经始,秀水之涯矗堤垾。
花屿逶迤双径通,荷荡淼莽三塘贯。
凭堤筑台夐清旷,羁官赖此汇愤惋。
嘉二三子南渡来,营葺颇能还旧观。
风流转烛冷如铁,仆雨摧风存者半。
蹇余意倦直承明,次补适来忝藩翰。
腐不能通柱后文,拙尤不辨牙筹算。
自公政须豁滞懑,时屈何能事轮奂。
支倾补坏聊复尔,护邃培高足娱玩。
江山入手要弹压,风月无边供判断。
高贤一语真实录,胜游虽多此为冠。
水花岸草错云锦,雨瘴清岚无界畔。
忘机自与鸥鹭亲,无事从渠凫鹜散。
老仙音尘可得追,移得卢家石坚悍。
题评倚重南轩翁,瞻相如瑟黄流瓒。
迂顽我岂经世具,乞身去咏南山矸。
作诗聊与来者期,何去后思可称赞。
尚友三贤自不差,时复凭熊一来看。

比比托邻并,相好逾百年。老少虽消息,林庐无改迁。

辛亥壬子岁,潢潦割相连。滔滔槩吴会,垫彼公私田。

田中不生谷,辟术无所传。嚼草草亦尽,仰面呼高天。

惟食累于世,不如枝上蝉。浑舍相抱哭,泪行间饥涎。

日夜立水中,浊浪排胸肩。大儿换斗粟,女小不论钱。

驱妻亦从人,减口日苟延。风雨寻塌屋,各各易为船。

忧厄久不解,岂免疾疫缠。死者随河流,沈骨鱼龙渊。

生者乞四方,所饱何处边。两年非一日,几日艰一饘。

逐逐更逐逐,去如飘叶然。飘叶或回风,故处还周旋。

一去叵测归,归亦何为廛。乡土及骨肉,岂绝情爱牵。

厚地莫容居,皇天不哀怜。四郊类兵变,苍莽空人烟。

盗贼国有讨,此祸力难援。州司旷恤典,势分与民县。

告诉走无门,何况病莫前。老夫廪无米,亦无广厦千。

对眼不忍见,衷肠惟火然。便欲吐我哺,纳彼止一咽。

众口相嗷嗷,欲足理莫全。故好成乖隔,载聚何因缘。

出东门,见如云。步入门,妾待君。君心如有存,细察君意如有分。

还言相告语,世上自纷纷。此人一颦一笑,别后多时尚氤氲。

尚氤氲,兰蕙出交襟,宛转流黄百合薰。有心无心,赵舞燕吟,千人百人道出群。

有心无心,赵舞燕吟,千人百人道出群。人人口牙芬,人所言,或欺君。

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余芳。

依依衰柳思无穷,独抱琴书去棹东。为问江城近时事,天无日月目无瞳。

谁唱关西曲,寂寞夜景深。一声长在耳,万恨重经心。
调古清风起,曲终凉月沉。却应筵上客,未必是知音。
鼓歌满湖滨,倾城出送春。
波光明画艇,山色醉游人。
禹穴灵何在,梅梁迹已陈,
我来间吊古,回首一沾巾。
觑着你十分艳姿,千成心事。若不就着青春,择个良姻,更待何时?等个
忄空伺,寻个挣四,成就了这翰林学士。

我客犹湖外,君行返汉中。乖离从此异,邂逅复兹同。

始见忘曾识,徐言乃渐通。怪来颜重渥,深感鬓成蓬。

亭亭态,檀口与冰肤。劲叶似书欧柳体,丰神如写洛川图。

仙骨自清癯。

圆明青饣迅饭,光润碧霞浆。
浴殿睛秋倘中谢,残英犹可醉琼杯。

木人备舟,铁人备马。丙丁童子稳稳登,喝散白云归去也。

迢递华阳尚远征,侵人寒色六花明。神游姑射银为界,梦入梁园雪作城。

郢曲当年谁绝调,剡舟中夜独含情。何时借得东风力,吹散同云望太清。

秋来日得几篇辞,都是新章易画诗。促迫成山复成水,忍教腕脱力难支。

雪楼当月动清寒,渭水梁山鸟外看。闻说德宗曾到此,吟诗不敢倚栏干。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