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回江宁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此诗一方面是表达了作者在扫墓时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时的艰难处境作了一番慨叹。
作者用“雪”与“朱”两个颇具色彩的字极其生动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当时王安石只有三十二岁,本该是黑发朱颜,但现在是“白发争出”“朱颜早凋”,显然是想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慨:自己虽然身居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华发早生、苍颜毕现,世事实在是太艰难了。“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整首诗把思乡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叹、为官之苦有机地串联,并用“雪”与“朱”这两个字把王安石内心的感慨与苦楚更加深沉地表达了出来。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风柳动萧疏,寒星浸寥落。中宵四寂然,时有游鱼跃。
我有方寸地,中涵万古天。几回欲施布,地步狭且偏。
起来行摩挲,天地万物如我何。天地苦不宽,万物苦不多。
沧海沿荡荡,而岂蠡能测。碌碌伯伦辈,何止容数百。
欲作郝隆晒,却恐金乌敛。彩阳光败欲作仁裕洗,却恐天吴震慑波涛起。
韬锋晦迹且随时,磊磊落落徒尔为。不如放出别肠三百丈,停蓄丹田为酒池。
瓮头饮醉瓮底卧,开口笑歌拍手和。倒囊倾出千黄金,铸取仙人刘白堕。
苔井肃阴森,岳庙闷以清。车前当路翻,红葵夹阶生。
羁人散烦疴,纡徐步中楹。时禽变好音,庭柯敷夕荣。
讵知沮洳场,旷然获悠情。
郿坞金多竟不存,清坚输与老云根。潭中鳣鲔知多少,已有飞腾过禹门。
结伴城南去,来寻旧草庐。觞称山谷寿,人集杜陵居。
翠展墙头竹,红翻水面蕖。关心年谱缺,谁为补全书。
簸却蓬莱山,填取碧圆海。玉沙清浅流,种桑应好在。
传闻祖洲上,琼田收十倍。菰苗如翠眉,旭露发红彩。
褰裳不肯去,祖龙老应悔。苍苔鞭石桥,沈波卧千载。
白日那可驻,青春向谁买。壶顶芝正肥,迟回欲何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