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注释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居延:古县名,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猎天骄,是说强悍的少数民族首领带着人马打猎。天骄,即“天之骄子”,汉代时匈奴恃强,自称“天之骄子”,即老天爷的爱子。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种野草,枯后呈白色,称白草。连天野火烧,烧起围猎的野火,与天连在一起了,形容打猎的野火声势之大。
暮云:晚上的云彩与烟雾相接。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时驱马:正在奔驰的猎马。
碛(qì):沙漠。
秋日:秋天的时节。
平原:平坦的原野。
好射雕:正好是打猎的时候。射雕: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鸟。雕,鹰类性凶猛。
护羌校尉:《汉官仪》曰: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汉代拿着符节保护西羌的武官叫“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的将领。
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障,遮虏障,西汉时为了防止匈奴内侵,在居延一带修筑了一道遮虏障,一种防御工事。
破虏将军:指汉昭帝时中郎将范明友。当时辽东乌桓反。他带领兵马,渡过辽河,平定了这次叛乱。此指唐朝守边的将领。
玉靶角弓:用美玉镶把柄的剑,用兽角装饰的弓。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
珠勒马:马勒口上用宝珠装饰,指骏马。珠勒:珠饰的马络头。
汉家将赐:汉朝就要赏赐。这里指唐廷就要赏赐。
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骠骑将军。前后六次出击匈奴,皆获胜而归,得到朝廷封赏。此处借指崔希逸。霍嫖姚:《史记·嫖姚将军传》曰:“霍去病为嫖姚校尉。”

赏析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前四句写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意在反衬出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借用“护羌校尉刀、“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未央宫里红杏,羯鼓三声打开。
大庾岭头梅萼,管城呼上屏来。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雁湿行无次,花沾色更鲜。
对此欣登岁,披襟弄五弦。

我忆酒中仙,吟诗动百篇。杯多天不惜,名在世空传。

已阙招陶社,空回访戴船。疏狂谁得似,索莫竟堪怜。

踪迹江湖满,交游岁序迁。辞家频万里,作客向经年。

病卧沧江上,魂飞瘴海边。悲歌临旧业,衰影隔重泉。

有母存乡曲,无儿埽墓田。平生与我厚,远没赖谁全。

旧事惊残梦,新阡已断烟。逝川何日返,那得不潸然。

东风扶日上花枝,恰恰幽禽弄暖时。百啭忽惊春梦破,间关石上话相思。

并海危峰驾六灶,招提深处绿周遭。
樛松直上睡龙起,怒瀑飞来风虎啤。
坐向亭空云作伴,待看身与月争高。
山灵意我酬清赏,为酌冰泉读楚骚。

神仙眷属几生修,小妹承恩阿姊愁。宫扇已遮帘已下,痴心还伫殿东头。

轩辕道士轩辕孙,昔随飞龙陟昆崙,乘骑六气遨乾坤。

上穷混沌无涯门,下抉若木扶桑根。旋雷舞电讹晨昏,批蹴虎豹号帝阍。

搥击河鼓牛腾骞,摛虹织煇绚泽原。三足老乌不敢暾,迷离缺兔骇且奔。

羲和吁号诉玉尊,谪降下土营丘樊。结喉长颈古貌存,如鹤如鹄如龙蜿。

诘屈不作人间言,涕唾落地生兰荪。驱叱碣石归河源,蜚廉屏翳双挟轓。

彆捩象齿愁育贲,山玄水苍琮琥璊。离罗璀错辉煓燉,笙镛琴瑟篪与埙。

五音翕绎珠泻盆,吹为栗烈呵为暄。扑抶罔象笞鼍鼋,馋鳄辟易从厥屯,束缚㺑魃魈魖魂。

秉畀赤郭充朝飧,妙用歘忽无留痕。嗟哉二子尔曷冤,如井谷鲋当化鲲。

喓喓草虫呼阜蠜,欲与蟪蛄语凉温。不知风霆掣墙籓,江腾海跃乔岳翻。

鬼物喘汗相濡喷,爽灵漂摇失所蹲。敞恍梦寐精魄皆,低头拜伏詟再论。

阳春二月花满园,掩关独坐辞谇諠,按图案意聊涤烦。

羡君轩辕之后昆,浩歌一曲期勿谖。

阴风吹空寒凛冽,玉壶夜半玄冰结。十二楼中琐翠鸾,太微宫里县明月。

明月流光照玉壶,珠飞上天沧海枯。青女鍊霜封具阙,燧人焫犀龙泣血。

银河凌澌胶北斗,五色石裂娲皇走。相看一笑天茫然,回首人间三万年。

不嫌野父便交欢,讳说头衔是史官。车为久悬羞再驾,冠宜长挂怕重弹。

丛祠散社分余肉,僧钵逢斋寄一餐。此段风流那易得,肯驰崄岨涉波澜。

五云仙岛。海上蓬壶晓。红巘丹崖春正好。香动玉华瑶草。

飞龙翠辇初来。翔鸾宝扇齐开。圣主乐同贤辅,愚臣自愧非才。

蜡屐恣幽寻,未能得其要。
登临一放目,千峰供俎豆。

我家世在城西居,翰林吴君为缋图。长安尘沙正眯眼,突兀忽见先人庐。

二百年来有此屋,东南斜抱两河曲。城边绿树万家烟,桥畔朱楼百竿竹。

横河北绝官渎流,烟波浩淼无春秋。鸥凫四散不知处,鸣榔往往闻渔舟。

直河西接钱青水,迤逦长流百余里。估帆日夜排樯来,艳说霞川一湾绮。

蓬莱驿路清风多,连云绰楔垂女萝。会龙尚记前朝事,卧虹不绝行人歌。

先人辛苦一廛寄,旧德清门子孙庇。规制朴陋无敢增,宗族环居莫轻弃。

幼骑竹马携短童,东眷西眷随所从。鹅鸭时闹比邻塾,纸鸢闲趁陂塘风。

最忆读书一弓地,杨柳临池滴窗翠。拥卷随时倚树吟,洗研呼俦捉鱼戏。

我生二十行适燕,沧海横溢无愚贤。马蕃亦逐贾区尽,桑柘一例随飞烟。

归来城郭都非旧,到岸牵船暂相就。新丰门巷何处寻,安仁故第从谁售。

海燕年年绕屋飞,梦中图画是耶非。多情惟有霞川水,日望行人万里归。

人来人去空千古,花落花开任四时。
白鹤泉头茶味永,山僧元自大曾知。

秋仲凄凄雨脚垂,那堪秋杪益如丝。登楼气色朱华尽,闭户云深碧藓滋。

鸠雀凝阴犹自化,矰蛸挂牖正堪悲。遥怜江海羁人泪,却虑边陲胡马驰。

性懒修书苦,题诗寄海滨。
闽中今乐地,迁客旧名臣。
乍嚼槟榔涩,初餐荔颗珍。
园林春易老,乡岸雨难匀。
世虑千峰静,时贤一聘新。
闲居寻钓石,朝晚待归人。
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霜拂楚山频见菊,
雨零溪树忽无蝉。虚村暮角催残日,近寺归僧寄野泉。
青鬓已缘多病镊,可堪风景促流年。

双莲髻绾。绝胜羊家张静婉。帘影重重。映取冰绡淡未浓。

玲珑骰子。一点芳心堪比似。剪水横波。得近樽前分已多。

雨罢山翠鲜,泠泠东风好。断崖云生处,是向峰顶道。
谁谓峰顶远,跂予可瞻讨。忘缘祛天机,脱屣恨不早。
只恐岁云暮,遂与空名老。心往迹未并,惭愧山上草。

斗大孤城扼暨阳,留将遗发见高皇。惨罗雀鼠充军食,尽化沙虫吊国殇。

此日冠裳新俎豆,当年竹木旧戈枪。阴风萧飒栖霞寺,毅魄常存振大纲。

庭阶秋色好,映日正殷红。颇赖扶持力,其如造化工。

酡颜醒复醉,嫩叶老还童。最爱斜阳里,纷披并菊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