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南浦别》就是一首描写友情的优美送别诗。诗很短,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用白描的书法写出诗人与友人淡淡哀伤而又优美的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两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类有过无数的送别,在唐诗中送别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能够引起后世千古读者共鸣的送别诗,一定抓住了千古送别中感人的共性细节,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白居易的《南浦别》就是这样的一首优美送别诗。诗歌能够感染人,也正因为用语言见证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片片穿帷解捣虚,夜明细字亦堪书。五车现瑞从今后,一尺呈祥复古初。
暖室温轩人起晏,远坊穷巷客来疏。茅山见说黄精熟,山友迷踪餍黠狙。
瓜步船来,亟为问、淮南米价。念欲索、陶胡奴米,何如诣谢。
肝胆尽从邻媪露,毫毛拚奴沙场洒。叹臣精、今日已销亡,谁容者。
栗半熟,经霜罅。豚对舞,浮波下。听寺钟隐隐,隔江莲社。
快意且骑隋苑鹤,失时休使瞿塘马。怪一军、银铠海门来,潮头也。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飓风吹沙沧海翻,鱼龙鼎沸烟尘昏。群雄窃据宇内裂,纵横杀戮相并吞。
吴山之东越江曲,贼势猖狂肆残毒。平凉千里烟火稀,豺虎纵横绕空谷。
周家父子耽文儒,流离奔窜无安居。一朝邂逅入俘虏,仓皇宁顾千金躯。
若翁视子心犹苦,况是高堂有大母。子欲捐生赎父身,愿得承颜慰延伫。
强贼凭陵恣忍心,缚之竟坠中流深。嗟哉孝子义不辱,牵衣随父行俱沈。
彝伦泯坠王纲坏,白日无光泣神鬼。长遣当年双旅魂,遗恨今犹结渊水。
真人御宇诛强凶,万方尽入甄陶中。史官采录笔懿行,令名耿耿垂无穷。
鄱湖水长浪花粗,东湖清浅漾菰蒲。采罢莲花采莲子,留郎莫遣出鄱湖。
芊子名婴见《汉志》,一十八篇成往事。儒家者流书不传,得此一歌犹快意。
内业六韬名目连,想见谈兵铸兵器。造字古文书作造,《说文》可证神通寺。
楚王授师不到鲁,鲁亦无闻羊舌至。芊子七十子之徒,宁无手泽存遗地。
周公庙侧土花香,宵光尚带英雄气。此戈不与正师同,二千年上贤人制。
内倍胡三援四之,考工尺寸无殊异。好与周公负扆图,精灵永寿人间世。
得失信偶尔,好谋徒自穷。前功竟何在,百战漫争雄。
昧者甘守拙,高人成悟空。不如来饮酒,听唱小桃红。
荆部是吾分,幸得嫔清门。所悲姑舅弃养,缘薄奉晨昏。
拜展团圞遗像,恍睹倚花坐石,当日敬如宾。面目似含笑,应喜妇称新。
膝前儿,双玉立,好丰神。执经伯氏游楚,小者我良人。
了髻手攀丹桂,想见爱怜同意,欲看步青云。愿早策高足,快慰画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