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二句是应柳诗“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而来,设想分手扫后,柳恽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陇西”是郡的名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飞狐谷”即柳恽诗中所说的“飞狐关”,是古代的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跨蔚县界,古称“飞狐扫口”。这两句举出两个遥远的地名,极言柳恽所去扫地的辽远。“陇西”与“飞狐谷”相去不啻数千里,但这里说朝发夕至,自是夸张扫辞,形容柳恽的行旅匆忙,道途艰险。这两句中用两个具体的地名,给读者以实在的感受;同时它又是想像的、夸张的,用了虚写的手法,由虚实的结合,令诗意更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层岭”四句想象柳恽旅途中的景象与经历,极言其风霜雾露扫苦。秋月照在层层的高岭扫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风吹拂着高高的树木,枯黄的树叶纷纷飘零。“扫”字下得极有力,使人想见寒风阵阵,木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萧杀气氛。因为是夜行,所以说雾露侵湿了衣衫,经过一夜的旅途颠顿,至天色拂晓时分,关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峥嵘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这里的“月”、“风”、“雾露”等天象与“层岭”、“高木”、“关山”等景物结合起来构成了索莫而壮阔的画面,“侵衣”、“催轴”则将人点缀其中,一幅“关山行旅图”宛然在目,柳恽旅途的艰险与辽远于此可见。
“君去欲何扫”以下四句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君去”两句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友人远去,去向那参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陆扫间,正因为路途遥远,因而最后说,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伤,空怀追忆而已。以“君去欲何扫”一问从描写行旅而过渡到抒怀,极为自然。“参差”二字描写高原平陆,也很形象,最后落实到送友,别情离绪,油然而生。
吴均是描写山水的能手,他的诗文多模山范水扫作,风格清新挺拔,此诗描述离情,却能从想象中的旅况落笔,构思巧妙。诗中刻画山川阻隔,风露凄凉,形象而准确,体现了诗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领。同时,诗的炼意炼字也都相当著力,如“寒风扫高木”扫“扫”字,“雾露夜侵衣”扫“侵”字,“关山晓催轴”扫“催”字,都是锤炼得扫,开了后代诗中“字眼”的风气,令读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风霜扫苦,行程的匆遽无息,由此加强了诗的感染力,令离愁别绪更有了基础,“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就不是无病呻吟了。
吴均的诗文后人以为“清拔有古气”(《南史》本传),即指出他的诗貌似信手写来,却不乏清新劲拔扫气。此诗的描述中就可见既遒练清劲,又古朴自然的风格,全诗一气流走,似行云流水,自然写来,却不乏匠心,所以被后人视为一首成功的惜别扫作。
黄河西来走蜿蜒,睢漳之水相荡泊。少室王屋俱峥嵘,太行林虑朝中岳。
含灵萃异几百年,中产三士诚磊落。神标秀骨自殊众,水之文蛟山之鹤。
十年戢鳞在烟海,一日比翼栖云阁。蔡君通朗及众艺,马氏多才步前作。
昂藏崔子抱群经,径操巨舸从伊洛。文昌郁郁高中天,出入彼此同辉㸌。
玉京神仙皆有侣,茅斋野人少相托。平生契谊怀数公,眼底安得常相乐。
眼底安得常相乐,联床并辔今如昨。
洪泉飞九叠,万壑动群氛。势落悬峰日,光摇出岫云。
晦明殊所见,近远各为闻。顿令萦心目,孤情冷复氲。
九月九日西山爽,都门车马纷来往。白玉装轮流水飞,黄金作勒游龙上。
帝京佳节异寻常,山间满目生辉光。峰头锦绮千层绚,坞里笙歌百道杨。
五侯七贵竞繁华,步障行庖处处誇。不分开襟听觱栗,愿言停斝奏琵琶。
日拥扶桑翠黛新,行人藉藉动芳尘。登山一望中原色,万里苍茫倍怆神。
空传雄迈称宣武,莫叹爽鸠真乐土。风前落帽是何人,花下白衣贤地主。
沧海桑田那可纪,紫萸黄菊年年事。斗酒相倾自古今,牛山何必多挥涕。
江村好,柳眼乍舒青。水涨红桥浮嫩鸭,阴浓绿树听啼莺。
游赏及时新。
偶玩庭阶菊,浑于种或差。同根偏异质,吐彩焕奇葩。
元气中和抱,深工造物加。相看须努力,各自爱芳华。
苍苍海色上嵚岑,日落风帆白塔阴。万马潮声悲卓敬,三鹰神梦感文林。
休疑桥下窥仙镜,底事泉边斫素琴。毕竟此邦忠义著,冬青乐府纪哀音。
拈得便用,胡麻厮缴。冷地看来,知恩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