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其情事大致类于白居易之《琵琶行》,然而小词对于长诗,在形式上有尺幅与千里之差别。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卜算子》词调上下片的两个结句,本为五言句,此词则各加了一个衬字变成六言句(三三结构)。大凡词中加衬字者,语言都较通俗,此词亦然。
秦人失鹿解其纽,群雄竞逐死谁手。天方注意隆准公,故使留侯作宾友。
圯上老人亲授书,言从志合真其偶。捕取项籍如婴儿,指麾诸将犹猎狗。
运筹决胜帷幄中,楚汉存亡良已久。谁言刘季田舍翁,秪听人言本无有。
但能信用子房谋,何妨抱持戚姬日饮酒。
一片香魂不可招,野烟江草共萧萧。鱼书欲寄何由达,隔断巫山去路遥。
炮云忽作空中起,坐觉相顾移表里。儿曹厌静欣聚落,数问篙师行几里。
人生到处如燕鸿,南北故怜无定耳。有时相与说旧游,此味犹如蠹书纸。
秋风日夜催落水,我鬓半霜那足倚。况堪忽忽新悼亡,忍并高山对流水。
陈侯于我四海人,气合能同旧州里。向来风雨懒出门,今乃江程劳玉趾。
绝学吾乡重,孤忠异代存。丰姿留想像,瞻捧肃蘋蘩。
忆昔回天步,灾躔切帝阍。金瓯成仓卒,玉叶久翩反。
册府盟何补,宗城坏有源。狧糠诚在计,寒齿及雄藩。
议惜移封寝,谋同筑舍烦。渔阳师剽锐,上国羽飞骞。
江左懿亲睦,师中叔父尊。绛侯驰壁垒,东越走连蹇。
叹息楼船误,凭陵突骑喧。浮云深建业,宫雨湿朝元。
锁啮江腰断,沙衔地肺昏。控弦江总宅,吹角谢公墩。
马饮重湖隘,烽投入水浑。高飞愁燕子,间道失龙孙。
劝进纷天策,讴吟到朔辕。袈裟终在野,衰绖岂酬恩。
诏纸层霄碎,纲常一字论。漂零轻十族,慷慨望千门。
碧血凝沾洒,丹心激弟昆。燕封虚饵蠋,乡梦不归温。
佳气钟山换,新麾幕府翻。冠裳犹未忝,刀锯更何言。
尚想纷钩射,当时下殿奔。不成悲鲍永,讵敢哭陈蕃。
士有平陵义,文招屈子魂。黄蒿歌逼仄,白日些烦冤。
席帽三山市,舆尸百草根。长时深露,何地剪春幡。
密网蠲中叶,新祠起断原。都人还俎豆,隧道几凉暄。
故友嗟邻近,余辉照隔垣。松移荒木末,阶净长兰荪。
仰止从遗史,经过感旧村。更看金作铸,重假石为樽。
历历桑田改,纷纷赤羽屯。碑珉承赑屃,客泪落獶猿。
羌管凄神曲,吴羹荐瓦盆。江花墓门路,长对孝陵园。
浣江寒绕暨阳城,不见西施见翰卿。钟鼎故人居广厦,龟蓍小肆付微生。
蜀庄久敛沈冥迹,周史犹传授受名。莫把魋颜供谑浪,烦君端策指前程。
岁月骎骎,笑三十、男儿如此。也只羡、天边黄鹄,如中青兕。
万里游踪今似昨,千秋公议非耶是。叹读书、学剑两无成,真堪耻。
行不得,胸怀事。寿百岁,徒然耳。剩几杯美酒,数行清泪。
莽莽乾坤真浩荡,纷纷儿子论生死。猛思量、佳处是谁知,沈沈睡。
伊人爱江行,越舲唤平底。霜风挫倒生,尚有树如荠。
渺想滴翠轩,主情厚兄弟。亦知季女饥,岂必余禄米。
留连感萸菊,九井秋容洗。白仙岛亦佛,墓棘见应涕。
芜湖西北流,逆溯此程递。斗酒照寸心,今宵足且抵。
春残龙尾横斜道,羸骖退食随年少。文书丛里过东风,欲写幽怀何处好。
天晴古陂南城南,城阴水碧金沙潭。是日宿雨林景澹,微波流影青于蓝。
寺前野亭向冥寞,狂飙吹尘暗廖廓。杂花红蕊寒且禁,幸不逢花怅零落。
亭中袅窕西楼开,远烟空翠山光来。渼陂波涛琉璃色,汉江春酒蒲桃醅。
直须对此衔金杯,捶琴击筑心徒哀。苍茫万事渺如昨,几度落日轩辕台。
凤兮栖栖不得意,东山绣斧流言忌。古来贤圣亦复尔,醉舞高歌吾老矣。
回头笑谢新少年,一生羞为时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