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雨花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衰败的杨柳围绕着建康城,潮水打着空城,又寂寞的返回。放眼望去,大街小巷依旧,而歌板声零零落落,酒帘子稀稀疏疏,昔日的繁华,如今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
六朝的繁华如今就如秋草枯败,雨花台也已空寂无人。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归来又飞去,江山已是如此景象。
注释
卖花声:词牌名,即“浪淘沙”。原唐时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旧称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
白门湾:南京临江地方。白门,本古建康城的外门,后指代南京。
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寒:荒凉。
燕子斜阳: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该词为怀古伤今之作。上片写登雨花台远望之所见。白门、石头城、大小长干都是南京古代的繁华之地,只今却空有渔翁的钓竿,呈现出一派萧瑟、冷落,对比鲜明,不胜今昔之感。下片写雨花台之景色,笔法极其飘忽,将眼前之景与昔日之景混为一片,把内心的苍凉沉痛之情融入景物之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词辞采清丽自然,声律和谐宛转,在萧瑟凄凉的意象中,寄托着作者深沉绵远的感慨

   词的上片一开头,作者便调动读者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们看到的是“衰柳”,听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声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写景,而实际上就像传感系统一样,作者非常敏锐地从“衰柳”上,从冷潮中,感到了苍凉冷落,并且把自己这种深沉的感慨,透露和传导给了读者。

  接着,作者举目远眺:“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放眼望去,小巷大街依旧,而歌板声却零零落落,以至子听不到了;酒帘子稀稀疏疏,以至于看不见了,只有孤寂的渔人在垂钓寒江。写街巷不着笔于市鹰、铺面、人烟,而以“歌板酒旗”来点染。看上去,作者好像信手拈来似的,而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事物中提炼出来的,是从前人的诗句中锻铸出来的。朱彝尊把“歌板酒旗”集中起来,先之以“零落”来描写,继之以“尽”字来述说:寥寥几笔便抹去了古都金陵昔日的歌舞升平,而造成一个萧条幽僻的境界,手法多么简炼、自然

  词的下片以“秋草”起笔,点出了时序,这也与上片的“衰柳”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凋零衰败的画面。作者由眼前所见,回溯金陵的往昔。“六朝”的繁华不复存在了,就像那“秋草”一样枯萎了。“六朝寒”,凝练地概括了漫长的兴衰史,一个“寒”字,把视觉与感觉勾通起来,透露了作者吊古伤今的叹哨之情。写雨花台而着一“空”字,进而又写“空”到了“更无人”的地步。这就是说,此时此地,除了自己,再也没有别的人了。然而,作者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独自倚着栏杆眺望的。

  接下去,一笔陡转,在“斜阳”里倏地飞来了“燕子”,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觉得似乎有了生机。然而,遗憾的是这燕子却是“来又去”了。看来,连燕子都感到雨花台衰败荒凉,到了不堪栖息的地步了,何况是人呢。这真是在绝无写处又生出了妙笔。最后,作者以“如此江山”直抒胸臆,把全部感慨着落在这四个字上。

  该词字字深含兴亡交替的感慨,句句流露世事变迁的叹息,全篇意境深远浑厚,情思忧戚缠绵。可以说全篇整体写景,又是整体抒情,景含情深,情以景出。笔力遒劲而醇雅,化用前人旧句,自然和谐,殊不见斧凿痕。

创作背景

  南京是六朝都城,可是清兵南下时,南京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者在明清易代之际,正好游览雨花台,便通过对金陵城满目荒凉、衰败景色的描绘,借对六朝的追溯来表达对明朝的哀怨,于是便写下了该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猜你喜欢
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深院袅香风,看梨花、一枝开早。珑璁映面,依约认娇颦,天淡淡,月溶溶,春意知多少。
清明池馆,芳信年年好。更向五侯家,把江梅、风光占了。休教寂寞,辜负向人心。檀板响,宝杯倾,潘鬓从他老。

霜风几夕报初寒,蟋蟀归来已四迁。旧物有毡眠软暖,讲堂逢鳝馈新鲜。

功名久已遗清老,征戍何由及晚年。暴客更缘贫见外,时危身老亦悠然。

日煖衣犹袭,宵长被有棱。朝晡三楪饭,昏晓一釭灯。

伴坐跧如几,扶行瘦比藤。生缘堪入画,寂寞憩松僧。

人誇骂贼与尊君,我看闲家与事兄。更识为人谋质实,便知处己事分明。

夜窗残梦鸾离照,风壑哀号乌失声。从此长宁乡下路,两山明月一般情。

忆昔烟水舟,冷艳飞寒翼。风絮舞空来,江花岂尽极。

昨疑雒浦神,解佩凌波拭。或是花人珠,持绡沾晓臆。

如练复如丝,潇湘裙几幅。娥娥出素颜,皎皎光南国。

人居白玉楼,心贮冰壶侧。霜浮云外峰,粉坠千林饰。

何年物象移,几度狼烽塞。回首一凄然,江山宁旧色。

年年日至为谁至,忽忽时来愁又来。惜寸惜分凭一线,观微观动倚诸灰。

未知人事长和短,且任天心去复回。满目寒烟空际搅,暮光谁许数峰开。

蜀江迸出岷山来,翻涛鼓流成风雷。
掀天斡地五千里,争赴东海相喧豗。
白盐赤甲当道路,呀然拒之欲使回。
大山大水相较力,究转稍肯开东隈。
山气盛豪水气怒,二气停滀成胚胎。
离骚兮作文章祖,始知孕秀锺英才。
哗哗令君出此地,得非千岁之根荄。
愿祝君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人言富贵出长年,拭眼看君出奇伟。
功名落落麒麟阁,公当不负山与水。
如我顽钝何为者,剩买耕牛老东里。
春从天上来,几日到章台?凭语青青柳,飞花莫浪催。
快笔三江倒,宏材太室须,
平生阅人久,所识似君无。
岭海非长策,乾坤赖壮图。
殷勤将寿斝,邂逅即亨衢。
老骥心犹在,饥鹰寒易呼。
何时殿门外,握手话江湖。

前古有圣,后世之师。后世有圣,前古之资。维楚文王,申侯是悦。

当身放逐,早绝佞蘖。耿耿苋嘻,矫以义礼。亟锡之爵,宁其忤己。

彼恐将来,有达者生。非我用舍,丧厥令名。奔走置力,预为之更。

大哉圣哲,默运法程。

平生尺剑众中师,臣子肝肠天地知。少壮金戈探虎穴,太平铠甲网蛛丝。

青衫白发尊前酒,紫塞黄云马上诗。今日又随天表去,梅花香里立沙墀。

洞宫碧海,化神山玉立,东方仙窟。海色山光千万顷,都作??玉骨。黄卷精神,黑头心力,虎帐多闲日。一杯为寿,酒肠先醉江橘。南下禹穴涛江,要收奇秀,老去供诗笔。忧喜相寻皆物外,今古闲身难得。邱壑风流,稻梁卑辱,莫爱高官职。他年风雨,对床却话今夕。

烈文辟公,时惟哲王。阐纵绝期,平显幽光。内实慎徽,缉熙有臧。

出纠方慝,间督不扬。高山峻极,天造芒芒。

天子念功,大典光备。肃肃王命,宰臣莅事。穆矣渊让,遗功遂志。

思我远猷,徽音孰嗣。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旌旐泱泱,轺轩蔼蔼。

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思乐中陵,言观其川。公王戾止,有车辚辚。伊谁云飨,我有嘉宾。

羽觞举酬,酢尔征人。

悠悠征人,四牡騑騑。发轸北京,振策紫微。昔乃云来,春林方辉。

岁亦暮止,之子言归。道涂兴恋,伏载称徽。

圣泽既渥,嘉会愔愔。庭旅钟鼓,堂有瑟琴。飞辔清晖,扶桑移荫。

视景秪慕,挥袂沾襟。娈彼同栖,悲尔异林。我有旨酒,以歌以吟。

母年如可乞,中夜尽情祈。白石无烂色,青山长翠微。

凤高梧竹丽,恩重屋乌肥。八月祥风起,螭头亦舞衣。

秋阴望不极,村落夕阳生。霜叶偶然积,沙鸥无故惊。

烟消山渐出,江狭水难平。共喜武陵近,乘流堪夜行。

初阳台迥出烟霞,后乐园荒噪乱鸦。仙令飞升仍有冢,相公赐第竟无家。

阁光蘸碧岩围竹,云气蒸香坞焙茶。剩有苏公遗刻否,重来石壁剔苔花。

故城叠巘临高台,古木到天猿鸟哀。桐乡官寺山水里,泉声常疑骤雨来。

吾祖政成朱邑后,文采风流今未朽。王郎游刃无全牛,籍甚能名传众口。

弦歌之声得故人,车殆马烦开芳樽。明朝更指南斗去,相思目断江湖春。

东来众水发新安,历历桐川第二滩。万叠冷云桐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

青山隔树连渔浦,白鸟迎潮入钓坛。地占客星高隐处,时飞凫舄上岩端。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见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止奏潜聆,登仪宿啭。太玉躬奉,参钟首奠。
簠簋聿升,牺牲递荐。昭事颙若,存存以伣。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