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归来归来兮穷鬼舍我揶揄鬼不灵,我目无睹耳无聆。
迷阳迷阳伤吾足,岂能绝漠渡碛远勒《燕然铭》。平生履海如户庭,风轮逐地驰不停。
忽然凤皇受诒鸩告绝,百灵闭门门昼扃。行趋太行越井陉,莫緤马兮朝展軨。
攀云观日俯视众山小,复走江南江北饱看青山青。
不然痛饮读《骚经》,望衡九面浮湘舲。秋风袅袅一叶渡江去,金焦山下下探水窟蛟龙腥。
噫吁乎,穷边瓯脱多王廷,尚有五岳留真形。我乡我土大有好山水,犹能令我颜丹鬓绿不复齿发嗟凋零。
肩囊腰剑手钵瓶,归来归来兮左楼右阁中有旋马厅。
二松五柳四围杂桃李,坐看风中飞絮波中萍。寒梅著花幽兰馨,《小山》《招隐》君其听。
归来归来兮菜香饭熟茶馀睡觉独自语,京华北望恋恋北斗星。
绛帐笙歌户外传,师生唱和有新篇。韩门多少谈经士,辛苦吟诗贾浪仙。
遐荒迢遰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
虞人昔有谕,明明时戒哉。
长风引孤云,飘堕天南隅。天南有野鹤,烟霄与之俱。
云兮返故山,野鹤长鸣孤。归云语别鹤,离合安可图。
夫子始安来,凿枘多铻锄。裸乡卖章甫,所赍良已迂。
我适见而叹,落落洵吾徒。以兹相比附,如彼蛩与驉。
君才真健者,登坛拔蝥弧。手提风雅辀,大力负以趋。
方期骖之靳,讵意歌《骊驹》。自为静江客,三见鼠化驾。
母驮桑下恋,矧别并州欤。青门祖帐接,清酒倾百壶。
何须诅石尤,舶趠生铜乌。建陵望秣陵,千里犹比闾。
终当会云鹤,追逐无时无。
过眉山,驻鞭弭,怅怀遗老。嶙嶙洒脱,尚忆高贤清貌。
记当筵、一篇镫赋赏音蚤。对客彊挥毫,看下笔行行称好。
金华殿中,许著词人温峤。不数佗、旧家王谢诸年少。
谁料。韶光转眴,杖履萧条。琴樽寂寞,残墨零缣都杳。
有玉树三株,父书能校。烂羊都尉,说牧豕公卿,盈盈休道。
倘使先生,化鹤归来,相逢应笑。贫贱依然,涉历风霜饱。
北斗藏身句,商量几万般。贪观天上月,谁觉骨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