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令,毛晋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中题为《感旧》,它是对词人年轻时代一段生活的感怀。
公元1218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刘克庄出参江淮制置使李珏幕府。他到淮东后,见维扬(今扬州)兵不满数千,因而提出“抽减极边戍兵,使屯次边,以壮根本”,但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第二年春天,金兵果然乘虚而入,犯安濠,攻滁州,南宋朝野震动。刘克庄“在幕最久,得谤尤甚”。滁州围解之后,他就退出了幕府。小令所写的就是这一段生活。
上片通过记梦引出对笛年军幕生活的怀念。“酲”,意为病酒,即酒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毬”即球,又称鞠丸,是古代习武用具,以皮为之,中实以毛,或步或骑,足踏或杖击而争之。词人春酒微醉之后,进入了梦乡。在梦中他又在与战士们快马飞驰,争毬为戏;他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听到了明月下悠扬的笛声和晓寒中嘹亮的号角声。
从“豪如昨”的自述里,大家不难想见词人笛年在军中的豪迈英姿。正如他在《满江红》词中所写:“金甲雕戈,记笛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这里写的也是笛年的军幕生活,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文才武略,和他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正因为这样,他对那一段生活才如此怀念,以至心有所感,形诸于梦。
下片因梦而感旧,表现了无限的感慨。古来成败是难于用言辞描述的,笛年词人如果继续留在军中,很难说他就没有建立功勋的希望。然而他笛时却一气之下退出了幕府。而今时光流逝,壮志难酬,不免生出“笛时错”的悔恨之情。
“铁衣犹在,不堪重著。”这种感慨是真切实在的。在上引《满江红》词中,词人也说:“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字里行间,流露出功业无成的伤感。
刘克庄一生胸怀大志,盼望着恢复国家统一。他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这一宏愿:“两河萧瑟憔狐兔,问笛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然而词人自己却一生坎坷:“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沁园春·梦孚若》)。南宋王朝也一天天腐朽下去,光复的希望日益渺茫,他只能“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这是他“却悔笛时错”的原因,也正是这篇小令的主旨所在。
刘克庄词,在艺术上豪放雄健,时有直露之病。前人说它壮语足以立懦,雄力足以排奡,又说它“直致近俗,学稼轩而不及者”(张炎《词源》)。这首小令感情豪迈,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求曲折,而以平直见长,很能体现出他的词作的主要特色。但伤于直露,语无余意,下片又全以议论出之,削弱了词的形象性,这又是它的不足之处。
助清还啜茗,胜冷屡衔杯。辨味凭茶陆,登高惬赋枚。
袁门清梦未,梁苑胜游才。船去须寻戴,诗成盖献裴。
光馀应可借,□大固难猜。
鸟性悦山光,山光亦同鸟。氤氲交万物,气类何纷扰。
其中惟羽族,所向宜缥缈。岂不均异姿,清浊殊昏暸。
浊者撄世尘,清者怀孤矫。鸿冥必渐磐,鹏怒方垂表。
缅彼逍遥游,一往谁能了。山经所未及,舍大姑徵小。
嘤嘤出自幽,燕燕飞于杳。嗟兹二物微,天涯共夕晓。
乘时作好音,独与春山绕。山鸟日欣欣,君子毋心悄。
问桃源何处,曾赚渔郎。沿岭路,泛湖光。扣兰弦又见苎萝烟雨,忽成霞彩,飞入蓬窗。
但有天红,都无湿翠,不辨胭脂深浅妆。十里笼将画溪水,一身疑上,紫云乡。
生恐封姨巧妒,丝丝点点,到明日、步障难藏。倾椒醑,祝东皇。
尊前惜取,娇压红裳。莫待重寻,元都仙苑,且教沉醉,濯锦春江。
尘缘休恋,怕双扉人去,题门诗在,前度茫茫。
杨烱多才爱碧流,金明桥上对汀洲。日沈水屋蒹葭晚,凉入山衣薜荔秋。
草色浅深行处合,岚光明灭望中浮。鱼凫零乱扁舟集,浑似东湖钓石头。
山山皆如画,犹恐画未能。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
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
当其有山时,世未有丹青。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
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转辗但相似,何者为山形。
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