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这首诗是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整首诗大体可分为三段和一个结语。
第一段共八句,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前四句写征伐的频繁。以两组对称的句式出现,不仅音韵铿锵,而且诗句复沓的重叠和鲜明的对举,给人以东征西讨、转旆不息的强烈印象,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洗兵”二句写征行的广远。左思《魏都赋》描写曹操讨灭群雄、威震寰宇的气势时说:“洗兵海岛,刷马江洲。”此二句用其意。洗兵,洗去兵器上的污秽;放马,牧放战马,在条支海上洗兵,天山草中牧马,其征行之广远自见。由战伐频繁进至征行广远,境界扩大了,内容更深厚了,是善于铺排点染的笔墨。“万里”二句是此段的结语。“万里长征战”,是征伐频繁和广远的总括,“三海尽衰老”是长年远征的必然结果,广大士兵在无谓的战争中耗尽了青春的年华和壮盛的精力。有了前面的描写,这一声慨叹水到渠成,自然坚实,没有一点矫情的喧呶叫嚣之感。
“匈奴”以下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如果说第一段从横的方面写,那么,这一段便是从纵的方面写。西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说,匈奴“业在攻伐,事在射猎”,“其耒耜则弓矢鞍马,播种则扞弦掌拊,收秋则奔狐驰兔,获刈则颠倒殪仆。”以耕作为喻,生动地刻画出匈奴人的生活与习性。李白将这段妙文熔冶成“匈奴”两句诗。耕作的结果会是禾黍盈畴,杀戮的结果却只能是白骨黄沙。语浅意深,含蓄隽永。并且很自然地引出“秦家”二句。秦筑长城防御胡人的地方,汉时仍然烽火高举。二句背后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深邃的观察与认识,成为诗中警策之句。没有正确的政策,争斗便不可能停息。“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这深沉的叹息是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背景的。
“野战”以下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发,交织成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啄人肠犹以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见出情景的残酷,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的笔墨。“士卒”二句以感叹结束此段。士卒作了无谓的牺牲,将海也只能一无所获。
《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意作结,点明主题。这一断语属于理语的范围,而非形象的描写。运用不当,易生抽象之弊。这里不同。有了前三段的具体描写,这个断语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有人怀疑这一句是批注语误入正文,可备一说,实际未必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汉《战城南》古辞主要是写战争的残酷,相当于李白这首诗的第三段。李白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发展出一、二两段,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又以全诗结语表明自己的主张。艺术上则揉合唐诗发展的成就,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流美。如古辞“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和“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此诗锤炼为两组整齐的对称句,显得更加凝炼精工,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
鼻祖有殊相,耳孙信多贤。阅世已黄壤,传家尚青毡。
妙语今作者,生气犹凛然。便须勒苍珉,揭此宰树边。
释有宾头卢,长眉映头白。偶逢优填王,说法示生寂。
譬如野行者,为彼猘象迫。俯身入深井,下有龙蛇宅。
援藤上高树,上有二鼠齰。野火燔其根,根袅不自植。
事几出仓猝,生死寄顷刻。忽有群蜂来,芳馨不盈滴。
六根与四大,缠絷谁为释。欲问有生人,胡能隐身迹。
人生所遭异,一乐恒患百。吾儒实顺受,此辈方巧匿。
先生两道眼,夷险同一格。独念居安徒,思危乃良策。
聊为发奇难,使自图画得。我钝落锋机,欲语翻自默。
嗤彼画中人,何如点头石。
嗟四雏兮二男二女,咸婴孩兮无知,未委兮其虎与鼠。
朝无食兮酸啼,数顾视兮筐兮。为廉士兮不仁,吾过高兮累汝。
彼墨台之殉洁兮,亦薇英之独茹。岂妻孥而同饥兮,为西山之土苴。
吁嗟乎,膏粱吾不知求兮,文绣吾不知与。徒著书兮满家,不能易兮一肥羜。
既遭时兮不祥,分吾生兮终窭。熬文章兮为糜,是吾心兮所组。
化呱呱兮为蠹鱼,饱六艺兮以孳乳。天下皆晦盲兮,吾多学兮焉补。
欲号泣兮困穷,天地岂吾兮公姥。彼鸱鸮兮肆虐,将切鸾皇兮为脯。
返岩穴兮深潜,与骨肉兮为土。已矣乎,孔雀爱其珠尾兮,山鸡惜其文羽。
宁网罗之见罹兮,不忍濡夫微雨。
海鹏跨南云,一去抉浩荡。宛驹踏北雪,绝足追罔象。
宵征车载脂,明发灯在幌。行迈念悄悄,离愁怀养养。
违吴始接淅,过越类指掌。蛛网结遐思,羯鼓促新响。
觞至不复辞,驾逸谁能仿?明堂企栋梁,武库输筱簜。
气合芝兰芬,学愧蓬麻长。大施朱弦清,小荐金茎沆。
云间鹤孤唳,天外鸿横上。晓舲斸层冰,午店憩平壤。
追攀瞰烟涛,涉历走尘鞅。长淮桥螮蝀,薄雾裘骕骦。
风台牛一鸣,日观鸡三唱。团桑沃如盖,宿草乱若襁。
青帘客沽酒,素鬣渔收网。心观洙泗流,眼豁恒岱爽。
追程骑侵星,劝耕农植杖。俗厚喜丰登,气侠存慨慷。
伊河既东流,维斗复北仰。谁云风土殊?始觉宇宙广。
骨耸终超腾,神清何惝恍。钧天梦非真,广寒步空想。
铢衣入阊阖,芥粒视北坱。千官紫府荣,九奏彤庭昶。
摛文剪金炬,展采簇挫仗。清都踰咫尺,弱水漫方丈。
绛旂云雾开,宝扇日月晃。仁声被八表,德意苏群枉。
泥检极封崇,芬苾严肸蚃。瑞气蔼重重,泰阶瞻两两。
驼峰出天厨,袅蹄锡中帑。鸣珂接俊彦,正笏嫉偏党。
德人笑采芝,逋客弃拾橡。茅拔要有方,矢来本无向。
湘累但瑰词,越相仅金像。遭谗气徒愤,得计身何往。
岂如及承平,相与穷昭朗。君行步飘飖,我滞心悒怏。
轻霜著衣帽,微霰点草莽。
离歌起蒹葭,古制出盆盎。先登匪十获,后至激孤奖。
城南灯火深,塞北音书暀。东风渐披拂,腊水初滉瀁。
诗成愈加险,酒尽未为彊。双眸秋水炯,累语春波荡。
经行度崎危,交友希倜傥。羁游弃楚荒,远客怜齐伧。
光阴尺璧重,事业千金赏。行还雁塔题,复睹鸿都榜。
时来戒步窘,事至勿技痒。脂韦本凡近,铁石乃忠谠。
词林纳疵美,书田课荒穰。列仙会儒癯,群仕趋吏驵。
陆生强咿嚘,陶令终肮脏。贞心百壬辟,正色上帝享。
徒为捧心施,莫学画眉敞。功名要无心,之物端有相。
行行遂初志,作事记畴曩。
燕市同为客,君归我尚留。凄凉《鹦鹉赋》,憔悴鹔鹴裘。
春酒销微禄,乡园托远愁。寄言同学者,心事愧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