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长”,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谁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呢?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就是写追悼屈子之情思了。“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天地的精华,终明儿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何等的悲歌大义,又能被几人记得呢?便是记得,又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天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莫非也是屈子的美意吗?结尾由情归景,景中又似有余情,大有余音不绝之意。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
磨剑未屠龙,弯弓未射虎。郁抑英雄姿,念我有慈母。
白云东去复西飞,万里罗浮今又归。白云散尽露秋月,炤见高堂鬓如雪。
鬓如雪兮我心忧,孤鸾朝饥鸣啾啾。惟尔仙人居射的,可有玄梨应我求。
钱塘之水入海流,蒲帆明朝去悠悠。回首山阴最相忆,骨青髓绿园绮俦。
只将一片盘龙镜,长挂君家十二楼。
君不见孟轲称大贤,道学冠今古。陶侃惜分阴,乃心忠典午。
当年造就赖慈亲,剪发断机良独苦。君家阿母贞且贤,与古列女相比肩。
孀居节操凛冰雪,诸孤在膝皆髫年。谆谆训诲不辍口,愿汝成立报所天。
为言汝家素阀阅,累叶簪组相蝉联。而翁受命宰百里,奉法循理人共传。
一朝奄弃遗尔辈,我故未忍归重泉。属纩言犹在吾耳,令我慇勤教诸子。
汝曹力学能有成,尔父虽死犹不死。言之痛心恐未足,大书日新扁华屋。
诸郎感奋思立身,恒若汤盘警心目。明师益友资讨论,暮史朝经勤讲读。
一朝昆季俱登庸,万里云霄快鸿鹄。伯也绣衣霄汉立,季也芳名题桂籍。
子能若此亲何忧,笑引诸孙饷梨栗。满庭慈竹布清阴,绕砌萱花丽迟日。
为爱蓬蒿宅,悠然绿水涯。长贫室悬磬,解笑女如花。
剧孟初豪举,袁丝旧狭斜。十年浑借住,回首伯通家。
桃李欲成蹊,幽人倦昏晓。轻烟澹如抹,天际青未了。
筑石阑水水受矶,失势一落如溃围。水中大轮三十毂,冲激倏忽行如飞。
下轮上硙一柱贯,轮旋硙转无相违。不须輠炙膏与脂,前莫与挽后莫推。
雷风交奋出奇响,日月疾走无停机。水流不方但圆折,盘涡蹙碧跳明玑。
不杵不臼米出甲,屑玉万斛清霏霏。自成精凿匪人力,杜公巧制谁能希。
昔人豪横殖生产,妨民灌溉家自肥。今人生计嗟日微,搒掠聊免铅舂悲。
未须刘颂禁侵害,莫与卫尉同谁讥。水声激激寒生衣,北方有此吾见稀。
瘦驴幸免踏陈迹,东风贯耳鸣斜晖。
民情莫道软如绵,满纸虚辞辄叩天。堪笑问来无别事,相争数百是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