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记室夜别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水漾桂香,晚风多清朗,楚山清幽幽,晓云映晨光。
托萧瑟秋风寄去异地的乡愁,在千里之外共对皎洁的月亮。
枝头凄冷怎能共折兰菊?猿啼哀号孤旅哪堪悲凉
手抚松萝你当念我曾相依伴,采撷桂花我正思君文才无双。
注释
沈记室:指沈约,沈约曾在郢府(今湖北武汉附近)任记室参军,故成沈记室。
桂水:源出湖南蓝山县南,向东北流入湘江。澄:澄清。夜氛:夜气。
楚山:泛指湖南一带楚地的山峦。此句说楚山上空朝云清淡。
两乡:各处异乡。一指范云所在,一指沈约的去处。
千里分: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这两句说在秋风萧瑟、秋月高照的时候,知心的朋友将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分别,面对秋风秋月,倍感离别的惆怅。
寒枝:秋夜中的树枝。宁:哪能。寒枝不能共采,喻两人即将分别
霜猿:霜天的猿啼声。此句言霜天的啼猿远行者将要独自听到。
扪萝:抚萝。萝即松萝。这句设想分手后沈约在远方正抚萝思念自己。
折桂:折取桂枝。方:正。此句用折桂寄托自己对沈约的思念。

鉴赏

  范云十几岁时,其父范抗在郢府(今湖北武汉附近)任职,范云随侍其侧,年长其十岁的沈约也在郢府为记室参军,一见如故,遂相友好。八年以后,沈约转至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为征西记室参军,两人分别。这首诗当作于此时,诗题中的沈记室即沈约。史称范云八岁赋诗属文,“操笔便就”,“下笔辄成”(《梁书·范云传》),这首诗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诗的开头便以极平稳的笔调勾画出送别时静谧、安详的环境。“桂水”并非特指某一条水,只是用以形容其水的芳香。王褒《九怀》中有“桂水兮潺湲”句,王逸注云:“芳流衍溢,周四境也。”后人遂常用之,如陆云《喜霁赋》中“戢流波于桂水兮,起芳尘于沉泥。”江淹《杂体三十首》中亦有“且泛桂水潮”、“桂水日千里”等句,均非实指。范诗中用这一词渲染了送别场面的温馨。送别诗,可以写送别时的情景、场面,以及当时人的心理活动,但范云只是用一句诗轻轻带过,遂转入天明登程的想象之中。郢州与荆州,古时均属楚地,故用“楚山”代之。启程的情景是晴空万里,天朗气清。这毕竟是少年人所写的诗,所以,他笔下的离别不是凄惨悲切,而是有一股清新流丽之气贯穿于内,显得轻盈洒脱。沈约《别范安成》诗中云:“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不过,中国人重视朋友(为五伦之一),重视友情,朋友的离别,总难免有些许的哀愁。“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心相知。”故而下句以“秋风两乡怨”分写两地相思之怨愁,而以“秋月千里分”合写二人心灵之相通。谢庄《月赋》云:“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所写的正是地有千里之隔,明月人可共见之情。以上四句,前二句偏写景,后二句偏写情,所以转下去便偏写事。“寒枝宁共采”是对二人过去共同生活回忆,“霜猿行独闻”则是对别后独自旅程寂寥的想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送别,但无论是偏于写景、写情或写事,都暗涉了离别。然而离别只是形体上的分隔,更重要的乃是精神上的合一。结束两句以极其肯定的语气写道:“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意”通“忆”。“扪萝”、“折桂”由上句“寒枝”引发而来,同时又暗与起句的“桂水”“楚山”相呼应。

  这里牵涉到一句诗的异文。“扪萝正意我”中“正意”二字,一作“忽遗”,一作“勿遗”。“忽遗我”意思是:忽将我遗忘。前者似不符合沈约与范云间的感情,且与全诗情绪不一,后者表示的是一种希冀之情,虽然可通,但不如“正意我”所表达出的心心相印之情。另外,从范云诗的整体风格来看,也以“正意我”于文为胜。范诗的结句尤喜以彼我、今昔对写。如“迨君当歌日,及我倾樽时。”(《当对酒》)“尔拂后车尘,我事东皋粟。”(《饯谢文学离夜》)“待尔金闺北,予艺青门东。”(《答何秀才》)“海上昔自重,江上今如斯。”(《登三山》)“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别诗》)等等。而在这首诗中,也只有作“扪萝正意我”,才可与“折桂方思君”相对得最为工稳,也最能体现范云诗歌句法、结构的特色。

  此诗在写法上是一句一转,但同样是“转”,如沈约的《别范安成诗》(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评为“句句转”),是层层递进式的转,而范云此诗则是句句回环式的转。这种回环式的结构、回环式的句法正是范云诗风的典型。所以钟嵘《诗品》曾评范云诗曰:“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正是抓住了其诗风格的整体特征。《送沈记室夜别》虽然是范云的早期作品,但也不难看出,这首诗已经奠定了范诗风格的基础。

创作背景

  南朝宋元徽四年(476年),萧赜主持郢州(今湖北武汉附近)军政,范云随父范抗在郢府,沈约与范抗同府,与比他年轻十岁的范云相识交好。几年后,沈约转至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为征西记室参军,此诗作于两人分别之时。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猜你喜欢
香山誉望不可攀,香山之后传香岩。
香岩硉矹耸人目,香岩秀气超尘凡。
香岩之风清可掬,终日哦松适幽独。
愧我无能老杜门,何时一笑披青云。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初生半崖阴,渐失双峰翠。倏忽满太虚,苍生望霖雨。

初晴快雨垂帘坐。忽朱邸、颁珍果。案头细细自开封,是枇杷些个。

清芬滋味黄金颗。慢奇擎、莫教破。不尝此味已多年,谢主人怜我。

橘老柑黄不奈何,飘然艇子出烟波。而今海上单方几,王不留行一味多。

城郭垂杨里,村墟少华前。年丰民气健,山近土膏坚。

麦酒难疗渴,驼羹不取钱。可怜西去客,枵腹过秦川。

支筇客意倦于鸥。飞梦落蘋洲。凉风吹堕南雁,怨入水荭秋。

无意绪,问西楼。旧帘钩。管弦何处,落叶空宫,凝碧池头。

曾将玉蕊饷妆台,低枕亲闻暗麝来。争奈暮秋花事断,闲窗惊喜蜡梅开。

雨霁阳景升,层峦净新沐。无云气自蒸,未叶山已绿。

匼匝千万峰,泼染八九屋。何来幽谷声,丁丁响伐木。

北陆初寒自古称,沙陁三月尚凝冰。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

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我今返学卢敖志,六合穷观最上乘。

蒲叶青青芦笋长,渡江游子驾楼航。不期去路成归路,却认他乡作故乡。

水涨淮河鱼正贱,花开野店酒初香。倚门望久清明近,急急还家到侍傍。

水阔楼高势绝伦,凭栏遥睇接朱垠。翰林物色诗无敌,工部庄严笔有神。

一览能清泉石虑,千年不濯利名尘。残阳欲下乡关远,怅望西南懒问津。

五月无花草满原,天回南极夜当门。龙香一篆魂同返,犹藉君王旧赐恩。

螺湖桥外草如烟,螺子山前水接天。应有故人来下马,愁云深处是新阡。

望中漠漠总烟岚,风土殊方惜未谙。诗为愁多添日课,酒因情懒废朝酣。

鸟争楝子和霜堕,僧拾松枝带叶担。漠漠江云飞渐杳,满前新景向谁谈。

形胜当天险,龙争识故关。鸟飞筹笔驿,云护定军山。

世降英雄奋,时清锁钥闲。一声啼谢豹,惨尽旅人颜。

上旬初过未团圆,已有清辉耀九天。伴我举杯相对饮,三更鼓响未成眠。

赢鹤老猿啼谷韵,瘦松寒竹锁青烟。

并州白随忆冬间,一夜冰心款客闲。今日恰逢河朔社,中秋应过秣陵山。

题诗未了青瑶案,顾曲无烦翠黛鬟。同籍长安多别去,尺书遥与寄题删。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