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

肩舆(yú):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

胜:美景。辄(zhé):总是,就。

酌茗(míng):品茶。静筵(yán):指素斋。筵,酒席。

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biàn)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

震泽:太湖。

旷荡:旷达,大度。

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墟落:村落。

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元丰二年(1079)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老罢子卿还属国,功成定远恨阳关。
漂流岂必风波际,颠沛何妨枕席间。
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因缘宿世非今日,赖有阴功许旋还。

芝丛盈百见闻希,不数嘉禾连理枝。紫盖堆云光点染,金茎蒙露色凝脂。

一时竞秀园林胜,十载深藏天地知。急办轩楹尊瑞物,泥封诏墨有来期。

十五年前初见君,见君情意便如亲。
虽然林下无他事,不那心间思故人。
万物比之论至底,丹诚到了总输真。
过从洛社胜诸处,何日能来共卜邻。

如今欲种韩康药,未卜云山第几峰。

昨发白鹭洲,今过白鹤溪。
溪流几回转,只在晋陵西。
月出女犹浣,云深猿自啼。
茅峰虽咫尺,无计蹑丹梯。

昔年清望动公车,此日耆英有几家。古注已闻传孟喜,遗文仍许授侯芭。

竹床排砚频添墨,石屋支铛旋煮茶。更说都城防寇事,至今流涕贾长沙。

道修真,人会叹。中说得终无断。也磨出慧锋开,头自有仙家赞。动光明,常圆满。清泉莹堪教看。前只是这些儿,心认破山头玩。

解组归来欲避名,翻传舆廪下承明。兴从泉石诗俱逸,身远尘嚣梦亦清。

叠嶂峰前春树渺,黄金台下曙云平。谢家兰玉森森起,回首犹馀报主情。

高堂有阿母,日夕层楼间。抚我不离膝,慈训日以娴。

齐肩得予弟,嬉戏承欢颜。生女亦如儿,同此顾复艰。

儿生能反哺,尚有莱衣斑。女生终辞家,去去何时还。

要剧更中外,几微照古今。嘉谋增国重,和气入人深。

龙已须云起,星俄向垒沉。得名非得寿,天报此难忱。

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宿莽荡无馀,清风仍满园。

独树浣花村,归寻老瓦盆。秋风吹破屋,也胜富儿门。

曾向凌波赋袜尘,绝交近日愧钱神。百年抚事皆陈迹,四海知心几故人。

山借衣冠违世浊,天留萸菊贷秋贫。偶寻五柳先生传,自觉年来懒是真。

坐爱风尘日已西,功成得与化工齐。巧分孤岛思何远,
欲似五湖心易迷。渐有野禽来试水,又怜春草自侵堤。
那堪更到芙蓉拆,晚夕香联桃李蹊。

迷时只欲寻师度,悟了原来自放船。十里芰荷风景好,一天星月水光鲜。

乘流摇曳无拘碍,顺势开帆绝妄牵。大众此时齐到岸,侬家把舵莫迁延。

淮阴南下惟烟水,石埭晴湖荡漾春。杨柳青青归兴远,凫鸥片片客愁新。

三年天上无明赦,随处江边有逐臣。霄汉风云多变态,刚留一舸许相亲。

日照荒城芳草新,相如曾此挫强秦。
能令百二山河主,便作樽前击缶人。

淩晨腰斧履巉岩,采得柴荆日暮还。万树参差横岭畔,数声欸乃出云间。

息肩共话投林乐,联步都忘负重艰。独惜栖鸟犹未隐,多应惊起过前山。

闺中人静已深更,何处箫声杂管声。残月半窗清不寐,照人离恨太分明。

有谭名利者,耳若了不闻。
心乎平似水,身也懒於云。
眇眇居人世,骎骎过隙曛。
田园趣归去,风月谩平分。
有子万事足,一堂何足论。
还欣身有托,或谓寿无根。
静处安吾分,超然忘世纷。
炉薰祝万寿,持用答吾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