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韵译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住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散译
戴着红巾的卫士在宫门报晓,尚衣官员向天子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层层叠叠的宫殿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一齐向着皇帝跪见朝拜。日色刚刚照临到殿堂,仪仗已排列成扇形屏障。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天子的龙袍浮动飘忽。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退到凤凰池上,用五色彩纸起草皇上的诏书。
注释
和:即和诗,是用来和答他人诗作的诗,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可和韵,可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时贾至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在长安禁苑南。
绛帻(jiànɡzé):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qiú):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极言天之崇高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此处借指帝宫。阊阖(chānghé):天门,此处指皇宫正门。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miǎnli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衮(gǔn)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裁:拟写。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凤池:指凤凰池。

鉴赏

  这首诗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诗人贾至、杜甫、岑参为同僚。时为中书舍人的贾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王维之和即为此诗。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主人拙樊圃,家贼巧穿窬。
鼠子敢予侮,麟翁以盗书。
空搔双白鬓,不奈一长须。
自笑关防晚,花傍且燕居。
霓舟忽舣鲈鱼乡,槎阁却凌云汉域。

郤生方得桂,王粲始从戎。一舸辞吴会,单车入汉中。

乱山云木古,侧径野泉通。欲识风烟美,心知故国同。

高柳萧萧,睡余已觉西风劲。小窗人静。淅沥生秋听。
底事多情,欲与流年竞。残云暝。坠巾慵整。独立芝兰径。
□□□□□,□□□□□。
诗话半窗日,禅机万竹风。
悠然相契处,付与不言中。
长揖出门去,水流云外空。
望幸纡千乘,登高自九重。台疑临戏马,殿似接疏龙。
捧箧萸香遍,称觞菊气浓。更看仙鹤舞,来此庆时雍。
铁心开府不妨狂,赋语清便独擅唐。
堪笑离骚穷逐客,只知兰蕙有幽香。
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
拙与时乖勿误谋。可能骑鹤更扬州。
翘英似子宁终困,玉帛何时来蹇修。

长廊翠壁春风香,千丝绿玉垂青杨。沉沉雨湿鸳鸯瓦,飞絮无声吹嫩凉。

百战健儿花刺身,雕龙缬锦青作鳞。蛇子锁甲蛛网结,甘作中年无事人。

鬓髭未受霜华染,回首前年如过险。厌说乱离欣太平,短短衣裳骭不掩。

织成蕲竹黄琉璃,两筥添檐铅粉朱。椎油熟纸细熨贴,追逐儿童行卖鱼。

小鱼泼剌金棱碗,圉圉红黄云满满。坐柈儿戏未论钱,斜阳欲落篱根浅。

一儿欺之掩其目,故故痴痴屡回嘱。两儿挈榼窥其鱼,窃得欣奔踬而哭。

后来二女褰绣帘,扶出细儿求乞添。坐闱少妇意尤羡,如此九子皆纤妍。

画工画得无穷意,纷纷百事皆如戏。造化徒劳作弄儿,只许买鱼翁自知。

茱萸美酒玉壶殷,此日逢君一醉还。愁见孤城秋色里,不知风雨遍空山。

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懒被风扶强上楼。

鱼沫欨恩残粉在,蛛丝牵爱小红留。色香久在沈迷界,忏悔谁能倩比丘。

不作麒麟楦,方知外物轻。
杜门便野处,蹑屐饱山行。
未说穷通乐,宜无宠辱惊。
颓龄宁有几,聊尔憇劳生。
篱落借春城,盘纡觅路生。
瓶花携旧蝶,邻树唤新莺。
粉院宜妆好,虚窗叶句清。
寻常门外草,一倍搅人情。

方侯大雅比南金,历仕艰难白发侵。祭祀衣冠存古礼,文章雅颂托遗音。

故园飞梦春云莫,仙洞题诗碧涧阴。野客南游风雨恶,杖藜乘兴去相寻。

甲午重经癸丑年,人间八十地行仙。
名齐绿野堂中相,望重香山画里贤。
卿士月华临故国,老人星彩丽中天。
九龄已立开元业,有酒何妨醉寿筵。

弄翰乘暇日,池上步逍遥。
寒鱼翻在藻,落叶乱鸣条。
流序忽如此,寸心久自要。
蓬飞定有止,意远不嫌嚣。
常念沮溺辈,躬耕趣独超。

岁月匆匆去,北风吹敝庐。围炉烹浊酒,烧烛检残书。

病骨瘦支鹤,愁肠枯索鱼。埙篪聊复尔,相对意踟蹰。

识得橙子,周匝有馀。识得橙子,天地悬殊。若向周匝有馀处会,理上偏枯。

若向天地悬殊处会,事上偏枯。

为访名贤迹,重来纪胜游。江山曾几日,风雨又惊秋。

鹤阜云常护,龙洲涨乍收。相看两不厌,佳句喜频搜。

红尘飞不到,高阁恍淩虚。仄径苔痕滑,寒窗竹影疏。

祠荒迷舜迹,桥古近仙居。把盏聊乘兴,桃源漫问渔。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