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
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注释
御柳:宫禁中柳。
九重:九层;九道。亦泛指多层。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九重宫,特指皇宫。《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
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谓柳树清新若美人之新妆也。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可互参。

赏析

  此篇咏皇宫中柳,以宫女媲美。作品笔法非常独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体形象。次句则转入对后宫窗户、帘帐的描写,重点偏向宫女风情的展示。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丽之美,也可喻指宫女早起妆饰。这样的写法一石二鸟,产生了双层意蕴表达的效果,饶有含蓄蕴藉之美。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首起句,直人本题。以“御柳”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这是咏皇宫柳。再以“如丝”二字,表现柳条柔细轻盈,纷披下垂,如同丝线一样。虽然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柳的具体、真实、可感的形象。据史传记,南朝齐吴郡人张绪,美风姿,吐纳风流。而齐武帝就曾以“条甚长,状如丝缕”之宫柳,与张绪风流媲美,日:“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南史·张绪传》)所以,“如丝”的杨柳:最能显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 “如丝”与“御柳”紧紧相接,盖蕴含宫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可爱,温词化用典故,往往不着痕迹。“映九重”三字,勾勒御柳拂映皇宫的典型景象,格外显豁。这宫柳,与普通柳所不同之处,即在于以柔细清丽之姿影,与富丽堂皇的“九重”宫殿相映。这“九重”的意象,又给人以巍峨的联想。那么,杨柳越长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丝丝飘垂,如绿色帘幕、绿色瀑布,更能传“御柳如丝”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凤凰窗映绣芙蓉”,宫中富丽艳美之物,衬托御柳的风姿,补充说明首句。此一句,极美的意象!雕饰凤凰的花窗与镶绣芙蓉花的绣帘,染着“九重”宫室的奢华,并透出鲜艳的色彩;它们与绿柳相映,愈显出柳丝的俏丽美好。所以,前辈谓:“凤凰窗”与“绣芙蓉”,“皆因柳而生色。”(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转向对景阳楼畔柳的描写。景阳楼,是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宫女闻钟,早起梳妆。所以,“景阳楼”三字,引出美丽的宫女来。千条路,即路千条。是说景阳楼畔路边柳色葱茏,柳丝千条万条,迎风婀娜,情意依依。这里,千条杨柳,与景阳宫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妆”,呼应“千条路”作结。这“新妆”二字,即将杨柳化身为美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那清风细柳丝丝荡碧的形象,好像美丽的宫女新妆一样,婷婷袅袅,清丽可人。“一面”,表数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树排列成行,路边有一面新柳,远远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妆美人!写景颇!。这“待晓风”三字,即描摹细柳沐浴在晨风中。用一“待”字,写柳含情伫立,若有所待。这一下,更把柳与轻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紧密联在一起。五代词人孙光宪有《杨柳枝》:“着行排立向春风”之句,也写绿柳成行,迎风而立。但是比起温词“一面新妆待晓风”来,便逊色多了。其关键在于孙词还是由物及物,给人的还是物的感觉;而温词更以物拟人,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这样的词,虽着墨不多,却“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八载忝司存。

衲僧家,无本据。
暑退凉生,任情去住。
折拄杖,挑拨红尘堆里人,
破草鞋,踏断枯木岩杖路。
无佛处,急赴过,
有佛处,不得住。
捏聚大千无寸土,业风吹上十二峰。
来,徐徐向伊道,
提鞋去。
义山山下有灵泉,泉号聪明自古传。
四百年中三出相,不才何幸继前贤。

阳春沐膏泽,草木生微暄。灵图发幽秘,感此禹迹存。

衣冠继芳集,临流引清樽。性情聊自适,理乱复奚言。

九年清梦落鸣珂,尊酒相逢奈乐何。但恨醉人成谬误,莫嗔惊汝感摩挲。

行装忽指吴门道,别意今随楚水波。若访水仙逢处士,为言新句苦无多。

冻云垂地木停号,六出飞花遍九皋。
已见随车翻缟带,还疑纵猎散风毛。
幽人乘兴空回棹,公子无言独拥袍。
顾我年来诗思涩,强吟冰柱愧才高。
出门闻鸠语,秋思生春妍。
豆苗深没腰,稻花高出肩。
路旁两三叟,合爪感谢天。
老身幸不死,得见穰穰田。
眼中多少人,不能待丰年。
九日空山里,乘高感岁华。
霜风翻绛叶,晴日乱黄花。
积雨饶新径,荒林足乱雅。
连年频避地,憔悴客田家。
钧天迭奏昆明池,桃花春暖鱼龙嬉。
残妆洗作胭脂水,流出宫墙污燕泥。

吴中女儿绝可怜,裁得春衫称少年。身未嫁夫无处著,至今留在母床边。

山从开辟以来有,关是王公设险名。直上剑门千万仞,中开门阙数重城。

伽梨点破长萝绿,瓣香问信黄梅熟。
筇云笠雪霜色寒,法宇归来诗满腹。
春风破晓来打门,行矣庐山与天竺。
天空云远意未尽,却上天台恣游目。
吾闻天台石桥滑如竹,千僧万僧畏涉足。
请师了此一大事,一洗世间凡眼肉。
浮杯试罢海风高,归就梅花结吟屋。

梵刹仙都显焕存,心心惟绍法王孙。俗流不信空空理,将谓长生别有门。

往事浑如梦,浮生良可叹。莺花愁里过,风月病中看。

坐久腰如痛,行迟腿亦酸。时光顿炎热,未敢说求安。

秋风归梦入东吴,乞得城居占越湖。圣主恩深未知报,岂如张翰为莼鲈。

凄凄秋已厉,蟋蟀悲鸣吟。君子在天末,相思日以深。

所怀不易达,愿欲托遗音。百劳飞不极,彼哉谅难任。

仙人王子乔,勤勤怜我心。招手游天阙,飞步凌遥岑。

天上何所睹,织女思同衾。渐台难独居,河汉浩淋淫。

空言良会燕,北斗安能斟。

苍崖何蟠回,尝为隐君宅。
孰谓人琴亡,松风正萧瑟。
花闲雪英舞,鹿去岩泉冽。
经声草堂迥,天香中夜发。
月落山气深,清猿啸亦绝。
如何人外迹,轻为世纲别。
机有神,征鼙一鼓,万马襟喉地。庭喋血,诛留守,怜屈服,敛兵还,危如此。当除祸本,重结人心,争奈竟荒迷。战骨方埋,灵旗又指。
势连败。柔荑携泣。不忍相抛弃。身在兮,心先死。宵奔兮,兵已前围。谋穷计尽,唳鹤啼猿,闻处分外悲。丹穴纵近,谁容再归。

吾师性好客,亭园极遐赏。高宴无虚日,嘉客时来往。

酒政酷汉吏,诗律密秦网。张李争出奇,范子才无两。

群雄不相下,建国各分壤。小侯执贽来,听命甘诮谤。

郡县不敢居,退思乘一障。忆我二十馀,抗志薄今曩。

良马脱羁络,千里犹莽苍。盲进不知退,力竭仍思强。

岂料遇仲达,唾手收曹爽。蚁垤恐颠踬,嵩华恶能上。

范子笑其旁,瓦缶击之响。怜彼蜩与鸠,不使控草莽。

趣我令当阵,怯夫胆忽放。纵横大敌前,那复计弱壮。

思酬知己恩,胜负不设想。请师备良药,将疗灌夫创。

莫怪书频断,难传恨万端。虽承结发爱,难作比肩看。

泪续笺恒湿,思长笔屡乾。临封沾臂血,使识寸心丹。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