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咏皇宫中柳,以宫女媲美。作品笔法非常独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体形象。次句则转入对后宫窗户、帘帐的描写,重点偏向宫女风情的展示。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丽之美,也可喻指宫女早起妆饰。这样的写法一石二鸟,产生了双层意蕴表达的效果,饶有含蓄蕴藉之美。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首起句,直人本题。以“御柳”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这是咏皇宫柳。再以“如丝”二字,表现柳条柔细轻盈,纷披下垂,如同丝线一样。虽然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柳的具体、真实、可感的形象。据史传记,南朝齐吴郡人张绪,美风姿,吐纳风流。而齐武帝就曾以“条甚长,状如丝缕”之宫柳,与张绪风流媲美,日:“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南史·张绪传》)所以,“如丝”的杨柳:最能显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 “如丝”与“御柳”紧紧相接,盖蕴含宫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可爱,温词化用典故,往往不着痕迹。“映九重”三字,勾勒御柳拂映皇宫的典型景象,格外显豁。这宫柳,与普通柳所不同之处,即在于以柔细清丽之姿影,与富丽堂皇的“九重”宫殿相映。这“九重”的意象,又给人以巍峨的联想。那么,杨柳越长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丝丝飘垂,如绿色帘幕、绿色瀑布,更能传“御柳如丝”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凤凰窗映绣芙蓉”,宫中富丽艳美之物,衬托御柳的风姿,补充说明首句。此一句,极美的意象!雕饰凤凰的花窗与镶绣芙蓉花的绣帘,染着“九重”宫室的奢华,并透出鲜艳的色彩;它们与绿柳相映,愈显出柳丝的俏丽美好。所以,前辈谓:“凤凰窗”与“绣芙蓉”,“皆因柳而生色。”(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转向对景阳楼畔柳的描写。景阳楼,是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宫女闻钟,早起梳妆。所以,“景阳楼”三字,引出美丽的宫女来。千条路,即路千条。是说景阳楼畔路边柳色葱茏,柳丝千条万条,迎风婀娜,情意依依。这里,千条杨柳,与景阳宫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妆”,呼应“千条路”作结。这“新妆”二字,即将杨柳化身为美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那清风细柳丝丝荡碧的形象,好像美丽的宫女新妆一样,婷婷袅袅,清丽可人。“一面”,表数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树排列成行,路边有一面新柳,远远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妆美人!写景颇!。这“待晓风”三字,即描摹细柳沐浴在晨风中。用一“待”字,写柳含情伫立,若有所待。这一下,更把柳与轻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紧密联在一起。五代词人孙光宪有《杨柳枝》:“着行排立向春风”之句,也写绿柳成行,迎风而立。但是比起温词“一面新妆待晓风”来,便逊色多了。其关键在于孙词还是由物及物,给人的还是物的感觉;而温词更以物拟人,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这样的词,虽着墨不多,却“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
王氏风流草隶兼,江东行乐且迟淹。解官誓苦归元早,合妓情多听不恹。
家作道民输斗米,身惟服食乞戎盐。练裙团扇名皆贵,岂必凌高署殿檐。
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壶觞传省内,笑语隔人间。疏树含风进,高云带鸟还。
畏途唯赤日,隐吏有青山。何必弦歌听,方开莞尔颜。
垂柳飞花媚远天,如云车从宠行鞭。愧无一字陈金镜,虚辱群公肆绮筵。
满把珠玑应不夜,欲酬琼玖是何年。明朝短舸浈川上,回首珠江倍黯然。
顷刻虚通实,须更有入无。洁庵工成也,获得夜明珠。
金神缩兑泽,水妃表玄英。西郊散冰粟,北户垂珠栟。
三登发重瑞,六茎凌孤清。白藏缟衣舞,颢气霓裳呈。
楚客迷望眼,羌戎候军声。桂粉灵杵飞,谷精露囊盛。
降霜邹子愤,停日阳侯争。澄霄鹤失顶,空江鹭摇睛。
菊贞返素朴,木落超空明。铿锵商籁谐,大小蓝璞成。
荞花剩垄亩,梅蕊光檐楹。初疑蚊蚋集,渐觉鹅鹳迎。
汉盘结夜瀣,韩堂灭宵檠。阳和趋报社,严凝俨书正。
掩袂青女辟,沾巾素灵惊。击鹰眩莽苍,树羽登峥嵘。
长杨散旃屋,五纛增门闳。絮团柳残叶,盐裹荷留茎。
铅飘孀娥匣,旄落少昊旌。井梧炫银床,庭樱转珠缨。
万入西帝游,六变坤母宁。初惊遽然至,忽讶乃尔轻。
单衣亟捣素,黄裳倏飘琼。陶姬却帐暖,唐皇咽箫横。
昊天有正命,杀气何横行。沈沈宸居肃,两两台阶平。
朔吹偶先集,泽雷久藏鸣。硕果理固在,飞葭澹无营。
红灯烁烁映春光,绿叶团团近画廊。青琐仙郎一题品,至今翰墨尚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