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幽静的白社只是你暂时的居处,而平步青云的才能学问我却是一窍不通完全生疏。

不久的将来你就可升任诔官回到鸾台,而今在这简陋的房屋不过是养精蓄锐等待朝廷的诏书。

莲花峰高耸靠近潼关去京华之路已不太远,只可惜你去后那荷池庭院将寥落空虚。

每日里我独自翻检典籍已把名利置之度外,侍着枕头读书常常见书页里掉下蠹鱼。

注释

刘评事:其名不详。《新唐书·百官志》:“大理寺,评事八人,从八品下。掌出使推按。”永乐:河东道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县。刘评事闲居永乐,寄诗赠义山,故义山以诗和之。

白社:隐士所居之地。《抱朴子·杂应》:“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

青云:喻高官显职。

看:行看,不久。

谏草:谏书的草稿。

鸾掖:鸾台。唐代门下省的别名。

贲(bì):装饰。

衡门:横木为门,喻简陋的房屋。

鹤书:征召的诏书。因诏版所用书体如鹤头,故称鹤书。《北山移文》:“鹤书赴垄。”

关路:人关进京之路。

自:自然,当然。

欹(qī)枕:落枕。蠹(dù)鱼:蛀书虫,即蟫;一名衣鱼,亦蛀衣服。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写刘评事虽暂时隐居,不久当复起用,而自己则事业无望;颔联写刘有谏草将由门下省采纳,尚待鹤书赴垄,诏请入朝;颈联写刘暂居莲峰之下,不久当入京师;尾联称美刘评事宠辱皆忘,欹枕读书,时惊蠹鱼从书中落下。这是一首应酬之作,用“君”与“我”相对,采用对偶的方式成文,诗中四句都是一些善颂善祷之语,并无深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的感叹

  首联即以对比手法写刘评事之居永乐是暂时闲休,但自己的闲居却不同于刘评事。刘评事只是一时退隐暂休,是将升迁的休闲,自己则全无本事和刘评事一样升迁,委婉曲折地写出自己难言之隐。

  颔联是为刘评事不久即将升迁表示祝愿,两句实为倒装句。

  颈联首句以望莲花峰可见写刘评事晋京之路已不远,以物寄意,显得生动突出,永乐地近潼关,莲花峰西峙,到莲花峰即与长安靠近,因而望莲花峰就可见晋京之路并不远,这也是劝慰祝愿之语;次句则为刘评事将来归京后这闲居之处将变得冷落空虚而惋惜

  尾联说自己已经完全忘却名利,每日惟有倚枕读书自乐,显然是自我排解之词。其心中难言之痛隐然见于言外。诗人在永乐闲居时始终不忘国事,急于用世之心理见于不少诗中,所以此篇诗之所谓忘名利,只能是强自排解之辞。

  这首诗旨义甚明,在第二句。李商隐感叹“青云器业”之离已远去,“君”、“我”对举,刘乃“幽闲暂居”,我则“器业全疏”,相比照而寓心中感慨。三、四回应“暂居”。“封谏草”即“上封事”似刘评事暂离大理寺而将调谏职,如补阙拾遗之任,故下云“待鹤书”也。五、六“莲耸碧峰”、“水堂翠扇”,回应“幽闲”。七、八回到自身,照应“青云器业我全疏”:如今我惟日日与典籍图书为伴,枕落蠹鱼矣。七句写“忘名利”,是所谓“全疏”,此义山愤激之辞,而不是真忘其匡国之心、青云之志者。落句“惊”字妙,亦《赠田叟》之云“在野无贤心自惊”也。

创作背景

  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李商隐在京居母丧,本年为安葬诸亲事,尝往来奔波于洛阳、河阳、怀州、郑州等地。李商隐退居太原时,曾移家永乐县,适刘评事亦此寄居,这是刘评事寄诗之后的相和之作。其时李商隐因仕途不顺,心绪不佳,故谓青云事业无望,羡慕刘的隐居,李商隐作此和之。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云外关山闻独去,
渡头风雨见初来。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蘋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漠漠波浮云影,遥遥天接山痕。一声渔唱起苹汀。名利缘渠唤醒。
短棹拟携西子,长吟时吊湘灵。白鸥容我作同盟。占取两湖清影。
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入家。
天外飞来野鸟,涧中流出桃花。

荼蘼殿春枝满霜,卢橘熟夏今乃黄。弹丸煌煌照坐光,老叟惊诧见未尝。

客言采果孟冬月,剖竹为符带苍雪。包之赫蹄满贮中,缠以丝枲外合节。

或藏绿豆因醉翁,或杂寸膏仍缄封。三说未识将谁从,但觉色香新摘同。

分甘安能与众乐,秘方何惜都传却。已誇指下石化金,仙指并求君勿噱。

怪来朝旭起,云岫敛清晖。总向林光内,含华洒翠微。

秋风淮水下如倾,云际征帆片片轻。目断平原双倦鸟,夕阳无限故乡情。

桤林日暖蕨芽生,桑陇风微布谷鸣。客子思家政愁绝,长松吹雨落溪声。

保大谁传墨半规,笔踪惊见十年迟。风流丘壑真吾事,名教衣冠异昔时。

书别左公寻解剑,酒深东老独留诗。谷山长在通玄顶,笙鹤相过自有期。

一曲风高奏古宫,坐䝼神物愧无功。千金厚惠将何报,鹗表慇勤效孔融。

积雪生暮寒,幽禽在空谷。夜来忽惊飞,翩翩度疏竹。

拥衣坐方床,呼儿秉明烛。念彼远游人,何由慰衷曲。

帆来鸟去苏州句,落木长江老杜诗。得意写图那办此,惊人吐句或能之。

长年役役愁肝肾,老态骎骎入鬓髭。寄谢樵夫与渔子,可怜日用不能知。

十二月都人供暖*。宫中障面霜风猎。甲第藏钩环侍妾。红袖*。笑歌声送金蕉叶。倦客玉堂寒正怯。晓洮金井冰生鬣。冻合灶觚*一碟。吴霜镊。换年懒写宜春帖。
群仙碎翦明河水,须臾变换人间世。
重阴漠漠不分天,万里茫茫更无地。
回飞慢舞忽交急,清壑汙渠受平施。
虚光眩转混昼夜,终日纵横绝声气。
埋深矮屋火无功,卷入空檐风挟势。
无同那得羽相似,怪见惟惊犬群吠。
调和稚子割蜜脾,涩缩山翁鸣屐齿。
秃苍捕雀花两眼,戏客捏狮红十指。
径须醉赏腊前三,纷纷尽是明年米。
风卷游云,梨云梦冷人何处。一溪烟雨。遮断垂杨路。
恨入琴心,能写当时语。愁无绪。泪痕红蠹。犹带香如故。
猎猎霜风,濛濛晓雾。归来喜踏江南路。千林翠幄半红黄,试看青女工夫做。
茅舍疏篱,竹边低户。谁家酒滴真珠露。旋酤一醆破清寒,趁晴同过黄花渡。
大江南畔按澄初,兵弄潢池悉就俘。
坐使奔鲸潢脱网,当时悬鼓不鸣桴。
后来盗起螺川震,却恨公归蜀道趋。
但使国侨长在郑,定知卖剑化萑蒲。
爱妾不爱子,为问此何理。弃官更弃妻,人情宁可已。
永诀泗之滨,遗言空在耳。三载无朝昏,孤帏泪如洗。
妇人义从夫,一节誓生死。江乡感残春,肠断晚烟起。
西望太华峰,不知几千里。

芙蓉落尽秋风冷。蓼溆萧疏景。云鬓三两薄妆成。十二红阑小立、逞娉婷。

金钩钓处游鳞起。搅得波纹碎。谁抛石子响涟漪。须信隔花影里、有人窥。

咸阳古帝宅,雉堞何崔嵬。
积石隐雪色,金阙云中开。
咸阳昔日称百二,函谷鸡鸣客如雾。
秦王按剑叱风雷,天下诸侯尽西顾。
三户萧条易水空,齐歌赵舞入秦宫。
龙旗五丈金楼下,凤吹千门驰道中。
璇霄阁道通天极,仙掌芙蓉正相直。
月过文窗宝扇移,星临绣户妆奁密。
绣户文窗拂采霞,黄山翠影绕宫斜。
王孙挟弹雕台树,游女回舟绿岸花。
岸花蹙绣连阡陌,十万朱门色相射。
玉检登封贶岳灵,金炉铸冶销锋镝。
风驰万国奉威声,四夷惕息敢横行?金汤千里扶王业,犹
遣将军北筑城。
可惜繁华不知极,三十六年如一日。
楼船童女望蓬莱,玉琢轩窗五云色。
童女成仙去不归,咸阳古堞空崔嵬。
黄云卷雪城头路,城下行人叹落晖。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