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旨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实和隋场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实际生活中,锦帆之游是绝不会远及天涯的。艺术创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玉玺”一联是深得此道的佳句。在修辞上,此联采用了上下蝉联、一气奔腾的流水对,使诗句呈现出圆熟流美的动态。
颈联“于今腐草不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事。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还修了个“放萤院”。另一个是栽柳: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不”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于今腐草不萤火”,这不仅是说当年放萤的地方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的含意是,杨广为了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上句说“于今”“不”,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有”,自然暗示当日“不”。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中相遇的故实,以假设、反诘的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和当时隋朝的太子杨广很相熟。杨广当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的时候,梦中与死去的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不穷。
此诗取材于前朝亡国故实,以诗的语言,批判亡国之君,晓喻晚唐皇上,立意高远。篇中以实词撑住全诗,以虚词斡旋其间,取得了既整饬工严又流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此诗是诗人晚年江东之游时所作,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与同名七绝同时,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
为怜上轿齧人肩,下轿行来脚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云偏作半阴天。
春事关心事,花情绽客情。风前妆自软,烟里态初盈。
倚树人堪映,穿枝鸟共鸣。重门容意出,目断晓光迎。
长萝托高株,晻暧蔽烟雾。垂蔓已百尺,更引欲何处。
愿少放馀条,恐伤君所附。
丹霞惜别。寄蛮烟障雨,画图一阕。枫画秋江,梅画春江。
尽入离愁时节。最高楼处歌金缕,将凤纸、吹花题叶。
记罗浮、道士相逢,句里斜阳曾说。
自许玉田差近,向碧城梦里,飞下清绝。七孔神针,缝六铢衣,襻带多安无缺。
笔床垂老心情在,好付与、满庭香雪。倩虫虫、宛转红牙,不数晓风残月。
芳草青青古渡头,绵春历夏复经秋。
堪嗟世事如流水,便挈琴尊上叶舟。
每愧陋容劳刻划,也须图画取风流。侬家自有麒麟阁,何必长从七贵游。
凤山东南境,有地曰琅峤。厥澳通舟楫,山后接崇爻。
宽旷兼沃衍,气势亦雄骁。兹土百年后,作邑不须?。
近以险阻弃,绝人长蓬蒿。利在曷可绝,番黎若相招。
不为民所宅,将为贼所巢。遐荒莫过问,啸聚藏鸱枭。
何如分汛弁,戒备一方遥。行古屯田策,令彼伏莽消。
率祖攸言,维言之行。祖言维何,参古乃订。如何孙子,不是敬听。
敬听祖言,是式哲命。曰古哲贤,侯植侯封。遗厥孙子,侯忠侯公。
侯云则公,侯云则忠。躬斯国斯,为国之墉。心斯民斯,忧欣之同。
忧欣之同,心天地通。心通天地,是相天地。率祖之行,不出阶第。
虽则阶第,世是式诲。言式之言,事式之事。是古哲贤,心钦于天。
粤汪先公,婺源逸贤。理行弗忒,轨然式然。于其式家,于其身先。
不懈之身,卫武之年。粤身之脩,无忒之蠲。粤言之诒,听之寡愆。
粤言维何,皇皇忧国。忧则维何,维职之力。职力维何,身国柱石。
上天步艰,下疮痍恻。公言之嘉,公心之一。虽不公觏,觏公心画。
公之孙子,公言是绅。率理始终,绅言是勤。勤职外内,庶慎庶狱。
维既乃心,不苟乃禄。屹屹职率,维日不足。维日休休,容人之技。
维心休休,日逊来裔。景宪于广,镇山水浒。赤苍之怀,是母是父。
广有鲸鳄,亦有豺虎。职涖之忧,不适寝处。秋霜之肃,冷凛柏台。
令德令誉,治世之才。如彼楩楠,宜梁于宫。如彼宠权,乃展乃忠。
宪是都台,赫赫之风。奸谗是芟,忠贤是崇。冢司是莅,国脉是寿。
敢曰不惜材,为国之庥。人亦有言,令誉文绣。汪之先公,善诒厥后。
维善之诒,是宜是胄。汪之先公,世德是旧。曰损庵公,曰维孝友。
曰北山公,德尤蕴厚。奕世之积,岂谫浅窥。维是之积,宜是谷诒。
汪之孙子,无念尔祖。古贤心耕,善是尔土。尔穑亩耘,尔谷斯溥。
遏尔亩卤,浚尔泉源。屏尔亩莠,尔苗乃繁。维汪先公,孙子是眷。
耄耋之治,世世德券。汪之孙子,念兹无眩。受畴助之,颂歌以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