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压倒群芳,天赋与、十分秾艳。娇嫩处、有情皆惜,无香何慊。
恰则才如针粟大,忽然谁把胭脂染。放迟开、不肯婿梅花,羞寒俭。
时易过,春难占。欢事薄,才情欠。觉芳心欲诉,冶容微敛。
四畔人来攀折去,一番雨有离披渐。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吹千点。
千龄应运叶天人,四海方欣政日新。忽见九门陈羽卫,犹疑五载欲时巡。
觚棱月暗九金凤,辇道霜清卧石麟。白首旧臣瞻画翣,秋风泪洒属车尘。
风雨潇潇鸡乱呼,使君无奈赋归欤。草玄易觅扬雄宅,到寺难求太史书。
白发词臣还秘省,紫苞威凤耀云裾。会看同住京华日,退食时时一起予。
柏叶山前莺乱啼,小楼西望石离离。北峰云出何曾断,东郡山凡不解飞。
萝茑相扶根著树,蟾蜍不死肉成芝。黄粱梦短风尘暗,不是山人好食薇。
名标绛阙住青城,富寿多男总有因。志切弓裘肯堂构,心关祠墓表松筠。
经时略大风维俗,济世才雄市隐身。到处行言皆懿范,德高百福自骈臻。
遮檐黛色青濛濛,攫拿有物如乖龙。撑庭老柏枝干古,顽苔剥蚀洼其中。
冰霜饱饫阅岁代,元气不伐烦神功。荒陬独立空群木,山僧因树为茅屋。
历劫多看桃杏红,深阴长覆袈裟绿。日暮踏枝病鹤来,柏子细落青成堆。
回飙起籁流梵呗,海月倒影横香台。高柯向人意偃蹇,颇似失地形低徊。
讵知造物非厚尔,匠石拂拭孤根摧。我歌殷勤一相慰,莫如樗栎全尔材。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烛花红、夜阑共语。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
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塞鸿归、过来又去。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
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芰荷缭绕碧池傍,客路如披楚泽裳。仿佛汉宫迷粉黛,依稀秦沼斗鸳鸯。
和烟浥露千茎发,照水含霞一样妆。寄语若耶溪畔女,閒情须向此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