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等待留给心上人。
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哪个说爱情能够系入心上人的心中?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写侍妓浓抹“暗伤春”。“腻红”,“檀唇”,描艳妆,凭此香诱人,可谓艳妆浓抹难相宜。“晚妆”,表明侍妓的夜时活动。这是不同凡女的举动,“暗”与“晚妆”照应,表明行为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的。“暗”字一用,侍妓的性格暴露无遗。“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特写侍妓的特殊举动。一是“捻花枝”招揽过客,一是“两眉颦”显得焦躁不安。最后三句“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特写侍妓的另一个特殊举动。一是身着“连理带”,象征忠贞于过客,永不改移,一是头缀“双飞燕”图,暗示跟随过客,永不分离。天涯沦落无故人,可谓一厢情愿。苏轼在嘲讽中不免带有几丝同情。
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写侍妓欲入宫中的阴沉气氛。“淡烟笼月”点明时间为灰蒙蒙的月夜,“绣帘阴”衬托侍妓的晦暗心态,“画堂深”想象所去之处的阴郁气氛,“夜沉沉”则点明长夜漫漫,心事沉重。“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写侍妓的疑惑与企盼。“连理”,象征送过客传情之物,“系得”,表明为得宠之举动。这“难道”为怀疑词,即“连理带”之赠送谁说能“得人心”、拴住过客之心?因为风月场上的侍妓已是多如牛毛了。为此,苏轼在最后三句“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中,发出同情性的感叹。妓女在风月场上,一般所遇是寻花问柳的男人。一旦觅到稍有同情心的男子,便对天发誓,甚至以命相许,指望他能帮助自己跳出火坑。这个侍妓在宿室暗暗地会见心上过客之后,担心他不接受“连理带”或“双飞燕”信物,尽是烦恼,直到如今。如果连最后一线希望都破灭了,既成不了“连理枝”,更成不了“双飞燕”,而只能成为被侮辱的玩物而被抛弃,其痛苦就更为沉痛惨烈了。这真是可怜!可叹!可悲!
全词凭借描写、记叙、回忆、烘托、象征之笔,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由腻红、檀唇、晚妆、暗伤春、捻花枝、两眉颦、留待、系得人心、偷见、憔悴,连续性的表现,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棱棱瘦铁点瑶花,笔底阳和转岁华。却笑西湖穷处士,暗香疏影属谁家。
窄窄纹窗小小舟,空波一片漾难收。满天细雨曾成梦,压水凉阴半倚楼。
深玉盏,暖香篝。夹纱衣薄不曾秋。吴中旧事君知否,晚泊荷花为洗头。
文锦初动机,晨霞欲敷照。香传雪楼浓,影落玉溪倒。
子美不能赋,春工一何妙。惟有赏心人,相逢祇微笑。
夙具山居僻,桃源不易逢。一犁春后绿,几树宅边红。
敢曰非穷士,居然有古风。更闻金谷近,酒债未从容。
停针无语倚妆台。花信费疑猜。山桃未破,海棠犹睡,林杏初开。
今年毕竟春寒重,梁燕不曾来。清明时节,阴晴气候,懊恼情怀。
凉飙在树月在牖,篝灯方除枕方就。襆被才思睡未酣,一声磔裂墙欲仆。
陡然起视如悬旌,四野沸腾撼犹吼。欲訇荡潏杳无定,心魂欲摧目欲瞀。
初疑屋角起迅雷,更讶绿林来夜寇。须臾始知地震动,大小奔溃人乱走。
可是操蛇作幻怪,不然六丁撞鳌首。我闻灾异书春秋,阴乘阳弱语非浮。
维星已绝枢星散,纵有智者何能谋。便当两日均纪异,更与雨雹同为愁。
左掀右簸非一状,奚僮大叫天台上。排空无翼踏难逃,声答天风万木响。
银汉参横夜柝停,气定始觉居无恙。始知春秋恶盈阴,茫茫大地折钩钤。
坤维不守厚地迮,下界那识天公心。此时性命轻于掷,何况大壑与蹄涔。
寄语世人宽一步,免令震旦陆俱沉。
岷山远夹双江流,奇秀直到江阳收。岂无扁舟溯江上,凌云载酒思一游。
治平寺中塔铃语,风雨夜合南山头。闭门一月病难出,更有人事催归舟。
思奇好异要有数,天不假汝空强求。吾生去留缘作主,不必水有蛟龙山有虎。
故园得归姑早归,莫恋寒镫卧秋雨。舟人鸣钲呼晓发,汉嘉西望重云结。
空江濛濛鸡一鸣,好在峨眉半轮月。
点易窗前晓露浓,琪花瑶石自为供。问奇相过门留辙,觅句初成寺报钟。
一缕茶烟飘瓦雪,半笺蚪字译阶蛩。白云好护看山屐,拟策卢敖绿玉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