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这首诗写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诗的开篇展现湖上风云变化的雄奇场面,为下面写湖光月色作好铺垫。在具体描写时,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如“镜面横开十余丈”、“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句;并融会神话传说与典故,如“冯夷宫”、“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句,把月亮从初升到当空的过程,描摹得形神兼备。从风收云散,写到日落月升,最后在渔歌渺渺中收尾,给人清幽淡远之感,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美妙的神话境界。全诗笔调轻健活泼,如行云流水,呈献出一派空明澄澈的景象,使人神往。中秋明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内容,此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为同类题材之诗的佼佼者。
诗人无论是在表现新题材、开掘新境界,还是在语言表达艺术方面,都是颇见功力,整首诗没有出奇制胜的故作,如行云流水,不露雕凿的痕迹,足见诗人艺术功夫的深厚。结尾“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带动读者的心境完全沉浸在空明澄澈的审美观照之中,《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雄浑恢宏,豪放空灵,更具神奇浪漫之美。新鲜的感受、生新的境界、贴合对象本身的语言,诗人从语言形式内容方面都对诗歌作了生动的革新,见证了诗人《涿州过渡》中“自笑年来诗境熟,每从熟处欲求生”的对创新和个性的追求。
出穴营新邑,分房定嗣君。共为绵蕝礼,各效采花勤。
暮返宜修夕,晨趋每辨昕。逢人施毒虿,宁比细腰云。
南海有枯木,木根名降真。评品坐粗烈,不在沈水伦。
高人得仙方,蒸花助氤氲。瓦甑铺柚蕊,沸鼎腾汤云。
熏透紫玉髓,换骨如有神。矫揉迷自然,但怪汲黯醇。
铜炉既消歇,花气亦逡巡。馀馨触鼻观,到底贞性存。
欲唱凉州调未真,米嘉荣后更何人。只今才俊休相笑,曾是文庄席上珍。
诗债松边了,锄荒剩种花。云程衡麓雁,风味仰山茶。
白玉楼成速,金銮事可嗟。桃源千古恨,寒日惨啼鸦。
樽俎识英雄。玉立山嵷。孤怀不与俗人同。一疏汪洋忧国泪,非少非翁。
楚水挂烟蓬。路入黔中。青天似念远人穷。有脚阳春行处好,暂尔劳公。
一年三百六旬,一日一十二时。同年同官相遗,台地可识地支。
千山贮云房,瓶钵安空床。野籁有真响,天葩无世香。
巢鹳羽翎老,睡僧眉宇光。此外足忧喜,劳劳荣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