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欲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接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欲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欲奈眉”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欲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欲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欲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扰扰劳生祗自叹,依依乡梦五更寒。临流钓石应无恙,归逐邻翁整钓竿。
白日丽中天,氛翳浩纵横。饥虎欲啮人,何必避豪英。
夫子邦司直,焉能不持衡。抗疏排九阍,天听时未恒。
徙公大司农,欲以平两争。伊余非良璧,委路任青蝇。
但令识者怜,甘为忌者憎。公其振霄路,余当返岩耕。
思量无计留君,临歧竟让君轻去。别酒未斟,金尊先满,泪珠如雨。
促别匆匆,欲行还止,无言空觑。纵他年依旧,相逢欢聚,能遣此、愁千缕。
无奈斜阳烟树,送孤帆、最消魂路。荒村寂寞,寒生四壁,总添凄楚。
雾髻蓬飞,短衣泥溅,翠消眉妩。任勤劳、井臼亲操,恐自少人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