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秋日 一作:秋入)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
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
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
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注释
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
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语出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摇落而变衰。”
野寺:位于偏地的寺庙。这里指吴公台上寺。
依:靠,这里含有“依恋”之意。
旧垒:指吴公台。垒:军事工事。按吴公台本为陈将吴明彻重筑的弩台。
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因是秋天,故云“寒磬”。寒磬:清冷的磬声。
空林:因秋天树叶脱落,更觉林空。
南朝事:因吴公台关乎到南朝的宋和陈两代事,故称。
惆怅:失意,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鉴赏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此诗将凭吊古迹和写景思乡融为一体。对古今兴废的咏叹苍凉深邃。全诗写“远眺”,而主导情绪则是“悲秋”。通过对深秋景象的描绘,熔铸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时代的凄凉感受。此诗文笔简淡,意境深远,乃“五言长城”的上乘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秋入”二字有的版本作“秋日”,可能出于对仗工稳的考虑,“秋日”与“古台”相对才恰切。但我以为用“入”字更妥贴,首先它紧承上句末尾时间名词“后”字,揭示了诗人情随景迁的心理流向。其次用“入”字这个趋向动词更有力度,更微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怅惘怀乡病本足以令人黯然伤神的了;且时又逢秋,这种乡愁之苦就更增一层了,仿佛秋风秋气将诗人的一颗伤痕累累的怀乡之心团团裹挟住,沉甸甸的,无法解脱。再者,律诗首联并不苛求对仗,用“入”字,使句法灵活而不板滞。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

  如果说颔联是用一片清幽的风景将诗人内心的愁绪清洗冲淡,乃至使读者突然不见了诗人乡愁的影子;那么颈联则由作者的运命乖舛之酸辛跃迁到朝代兴替之感喟,笔触更浑厚了。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上句写远景。西风残照,落日熔金,废垒寂寂,钟罄悠悠,声振空林······时间仿佛停止了脚步,空间似乎也在沉思。诗人工于用字,“依”字下得极雅,极有韵味。“依”字在句中有“枕靠”“依凭”之意,夕阳本是无情,而用“依”字,却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仿佛这渐行渐远的夕阳也为“古台”“旧垒”的沧桑之变而叹惋悱恻,而眷恋难舍。若说上句妙在绘形,则下句是精于摹声。以“寒”字来修饰钟磬的声音,将听觉感受的印象转化成触觉感受的形象,这是通感手法的得体运用。诗人还觉得不够到位,又以“满”字加以强调,写足了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意境。俞陛云说“此二句试曼声诵之,不仅写荒寒之意,且神韵绝佳”,诚为切中肯綮。刘长卿曾有“谪居秋瘴里,夕阳何处归”的感喟,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

  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刘长卿《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安》中写到“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隐隐水漫漫”,理想破灭、前途难料的凄苦消沉还是融合到吊古伤今的慨叹中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惆怅”一词(或说“惆怅”这种情绪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如“夕阳”“暮钟”“暮帆”“独鸟”“白发”等等意象在刘长卿、李端等大历诗人的诗作中是屡见不鲜的)。“长江独至今”这句以景语作结。大江东去,南朝英雄们都已被浪花淘尽,无处寻觅沈之、吴明彻的踪影。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依旧夕阳红”,历史的虚无、人生的幻灭等等情愫随着这訇然的江流声纷至沓来。这不仅是刘长卿一人的心灵哀歌,也是中唐时期大历诗人共有心态的裸呈。

  《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宋荦《漫堂说诗》说刘长卿五律“清辞妙句,令人一唱三叹”。此诗即是典例,全诗既“工于铸意”,又“巧不伤雅”(清人沈德潜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回味不尽。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长卿旅居扬州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来到吴公台,写下这首吊古之作。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舍宠求仙畏色衰,辞天素面立天墀。金丹拟驻千年貌,
宝镜休匀八字眉。公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
从来宫女皆相妒,说著瑶台总泪垂。
东莞为著姓,奕代皆隽哲。强学取科第,名声尽孤揭。
自为方州来,清操称凛冽。唯写坟籍多,必云清俸绝。
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与月。札吏指欲胼,万通排未阕。
楼船若夏屋,欲载如垤土臬。转徙入吴都,纵横碍门闑。
缥囊轻似雾,缃帙殷于血。以此为基构,将斯用贻厥。
重于通侯印,贵却全师节。我爱参卿道,承家能介洁。
潮田五万步,草屋十余楶。微宦不能去,归来坐如刖。
保兹万卷书,守慎如羁绁。念我曾苦心,相逢无间别。
引之看秘宝,任得穷披阅。轴闲翠钿剥,签古红牙折。
帙解带芸香,卷开和桂屑。枕兼石锋刃,榻共松疮疖。
一卧寂无喧,数编看尽彻。或携归廨宇,或把穿林樾。
挈过太湖风,抱宿支硎雪。如斯未星纪,悉得分毫末。
翦除幽僻薮,涤荡玄微窟。学海正狂波,予头向中殳页。
圣人患不学,垂诫尤为切。苟昧古与今,何殊喑共目闋。
昔之慕经史,有以佣笔札。何况遇斯文,借之不曾辍。
吾衣任縠纑,吾食某糠敖。其道苟可光,斯文那自伐。
何竹青堪杀,何蒲重好截?如能盈兼两,便足酬饥渴。
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东皋耨烟雨,南岭提薇蕨。
何以谢徐君,公车不闻设。
鲁望无来已百年,又生吾辈在林泉。
谁知隐遁为高尚,敢道文章到圣贤。
月界晓窗琴岳润,竹摇秋机墨云鲜。
南塘一霎霏微雨,更拥渔蓑上钓船。

草亡木卒太匆匆,独有髯龙在眼中。雨折风吹终不死,霜根雪节贯青铜。

莎径荒才剪,丛稍影渐繁。山苗分杞菊,乡信觅兰荪。

碧蓧蟠为几,黄蕉挂作门。卷中流峡水,屏里识湘源。

引月来阳树,邀风入净轩。摩钟丝蠡出,洗砚墨蛟翻。

户识王恭隽,家怜次道温。清谈还正始,近体杂开元。

问衲骑频去,呼儿鸟忽言。莲苞收茗叶,绮石养蒲根。

官长衙参少,山林奏记烦。团参充午饮,瑶柱出常飧。

殊琙皆邻里,时贤尽弟昆。酒鎗贻子晰,石墨往平原。

算口常先鹤,餔糟不忌豚。思光鹭羽扇,弘正犊皮裈。

庭卉非时烂,垆波澈夜喧。星飞银不落,炷老铁昆崙。

采药朝朝舌,登山夜夜魂。易求王烈髓,渐了尚平婚。

会意成三笑,归怜买一村。他时烟壑底,洗足听清猿。

蔷薇深院无行迹,风到闲门扫绿苔。明月满庭香袭袭,野塘新水藕花开。

夹湖枕一阁,梦寐荷花香。水明自生夜,非月非曙光。

连林受风籁,迥若天琴张。澄宇忽萧瑟,古悲起傍徨。

我魂招未归,钟声一何凉。

春入湖山,先放花明。御苑人归上国,南山鹤唳青松。

壮皇都人杰地灵,窥紫府洞天风月。透声透色,绝类离伦。

不妨垂手入廛,毕竟难逃至化。且望阙酬恩,如何祝赞。

版图远奏尧天阔,万物呈祥乐圣情。

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烟岫夕阳钟,清声满寰宇。直催海月上,山云亦飞举。

老僧定里回,英雄梦中起。扫空声利情,洗净尘垢耳。

平生刚毅肠,闻之屡惊喜。疏狂发长啸,起舞不得已。

遗音尚悠然,迥入霄汉里。

极目荒陂十里馀,坏塍依约旧犁锄。问言业薄无牛力,更说州家催积租。

瓜洲正对西津渡,金山焦山江水中。
过客放船忌险阻,何人击楫问英雄?白云渺渺生秋树,黄叶萧萧落晚风。
铁瓮城头一登眺,天南天北思无穷。
偶来殊恨酒尊空,只有青山对秃翁。
细把故人诗卷读,却疑谈笑在闽中。
老凤池边蹲不去,饥乌台上噤无声。
华盖中天近,祥云五夜多。
众星环绛阙,一水接银河。
花满瀛洲树,香涵太液波。
长年逢此夕,恩意共春和。

小雨辰溪道,乘流两桨间。垂藤花䍡?,夹树鸟绵蛮。

云堕仙人屋,风高帝女山。翻嫌滩意稳,不遣听潺湲。

野马纷驱驰,竞此光一隙。
世事若颔髭,朝摘暮还出。
惟应壮与老,冉冉如过客。
岁寒山上松,稍稍见其实。

萧萧松叶下秋山,金井蟠龙紫雾閒。白石煮来春欲暮,不知笙鹤几时还。

凤德可怜衰已久,梧桐枯槁竹槎<木丫>。
自从云黯苍梧野,化作人间小草花。

昔年子归来,关山有石石。今日子迈往,朱龙无石石。

如何转盼间,幽明倏旦夕。死去何所知,奈此高堂白。

室内守空帏,念之悽怆百。为我问灵几,精气谁与宅。

人生终会尽,彭殇亦安择。化作庄家蝶,隐几论今昔。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