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诗题,此诗应为怀古诗,其实称之以“旅游诗”可能更恰当。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他不断地回顾“巴”(四川),细心地寻访“周甸”(不包括四川),寻访“禹功”所覆盖的地区。他反复提到那些广泛的地理名称,仿佛这些名称本身就具有某种神奇的意义。他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
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与较老练诗人的修辞练习不同,陈子昂这首诗更多地与情绪的激发有关,而不是与技巧有关。他的旅行诗并不像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同类诗,而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对句的排列比王勃、卢照邻的诗较不板滞。他的风格离开骆宾王的风格更远。骆宾王的怀古旅行诗用了高度矫饰的语言,即使最真诚的感情也会黯然失色,从而彻底破坏诗的情调。
陈子昂描写自然景物的对偶句不似上官仪那样复杂,可是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一铺到底,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隐喻性地运用动词描写直观景象,表现了宫廷诗的一定影响。
少壮东堂奏捷功,浮香仙籍继家风。年年占得中元景,一颗冰轮照九穹。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仙人至东海,遗此瑶台核。谁云下土薄,种之不遽植。
二月三月来,千枝万枝拆。悬旭恒炫昼,蒸霞仍烂夕。
雨过媚紫琼,风回碎红珀。四皓岂避秦,偶如武陵客。
攀条掇其英,乐与同颜色。何必结实成,然后生羽翼。
却指上林春,春光渐狼籍。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
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能几多番?欲附西来驿使,寄与春看。
木未幽香近小楼,微风吹入始知秋。横塘一派烟如碧,惟许閒人尽日留。
腊月忻三白,嘉平安四邻。预知天下稔,先为物华春。
万里阴云阔如席,太空欲净风无力。老龙下捲河水乾,咫尺终南浑莫识。
昼夜翻盆未肯休,宫庭行潦成横流。千门万户虞覆压,顾我仍怀杞国忧。
秦川父老念禾麦,坐视泥涂愁窘迫。三边赋税积如山,转运动烦千万石。
安得阳乌现海东,照彻后土天之中。照彻后土天之中,遂令佳气回年丰。
原野日辽阔,南山疏亭亭。夏云敛氛翳,秋木呈疏明。
幽居苦不乐,展步乘朝晴。嗟我无羽翼,何由蹑峥嵘。
神仙虽诞漫,可以忘俗情。乘桴古亦有,况复凌沧溟。
浮生既有限,散诞烦冠缨。黄精若可采,高揖吾其行。
水榭风台,竹轩梅径,双溪新创名园。极目遐观,碧岑敛散瑶烟。
柳塘风皱清涟。烂红云、花岛争妍。艳妆佳丽,相携笑歌,学弄秋千。
遨头多暇,命友寻芳,赏心行乐,物态熙然。偎香拾翠,雅宜飞盖联翩。
满劝金船。任玉山、频醉花前。且留连,赏月画阑,拟斗婵娟。
各有千秋想,输君早致身。神龙方作雨,病鹤尚依人。
去住情无奈,悲歌意更真。明昕望南浦,行矣孔璋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