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秦皇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形雄伟,景象佳丽,有“龙盘虎踞”之势。并以“树层层”来烘托,更见其气象的不凡。次句前四字“势如浮云”,在含意上应归入上句:陵墓落成之初,曾经“树草木以象山”,虽历千余年,到晚唐也仍是群树层叠,高薄云天。总之前十一个字,或以“龙盘虎踞”状之,或以“树层层”烘托之,或以“势如浮云”陈述之,把始皇墓的雄奇壮伟,气象万千,呈现了出来。可是后三个字“亦是崩”一出,如无坚不摧的神剑,轻轻一挥,直使眼前的庞然大物,骨化形销了。对于像山一样高大的墓堆,当时就有民谣说:“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歌,万人吼,运石堆积如山阜。”显然这里还有弦外之音:“崩”者并非专指坟墓崩塌(实际坟墓也并未崩)或秦始皇驾崩,而包括有如传说的曾被项羽掘毁,或更荒唐的“牧火宵焚”;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诗人的嘲讽尖锐泼辣,这三个字干脆利落,严于斧械,真有一言九鼎的气概。
末二句继续深化其反对残暴政治的思想。同样是坐落在青山秋一草间的陵墓,行路之人经过时,却只恭敬地拜谒汉文帝的陵墓。汉文帝是汉代初年文景之治的代表人物,他推行黄老之治,与民休息,艰苦朴素,曾欲建一露台,一核算工价需千金,相当于十户中人之产,汉文帝立刻停止这个露台的修建。他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能够了解人民疾一的好皇帝,同样地,人们也只会纪念和缅怀这样的对人民较好的统治者,而不会去对那残暴刻薄的秦始皇顶礼膜拜。民心所向,在这个小小的参拜陵墓的行为中显现得很清楚了。诗题是写过秦始皇墓,此处却着力写汉文帝陵,看似诗思不属,实际上在两种统治方式、两种对待人民的态度的对比之下,诗的主题更显突出。
此诗浑厚有味,通过对比手法来对历史人物加以抑扬,反映了作者对刚恨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恨和对谦和仁爱的统治者的怀念,诗意填密,可以规见作者的诗心。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作者自己的历史观、是非观,可说是一首议论诗。但它的字挟风雷,却出之以轻巧疏宕,唱叹有情的笔墨,有幽美的艺术魅力,而不像是在评说是非了。
积癈未苏,连遭荒旱。铁作心肠,也须寸断。山僧自小不喜煎熬,幸遇中秋,何妨赏玩。
皓月流辉,觉天云散。倒跨杨岐三脚驴,深村荒草闲行看。
光境俱忘,瞎乾坤眼。
春原草宿。酿湿痕作影,光散林麓。近水偏多,避月还明,飞飞自照幽独。
西风不醒雷塘梦,化万点、秋魂相逐。更那堪,雨暗黄昏,败井废苔凝绿。
还记荷亭露坐,小池乍退暑,凉气吹烛。绕遍花阴,巧入湘帘,笑倚画罗同扑。
而今一院繁星乱,但冷飐、萧萧疏竹。等恁时,闲贮绡囊,怕展翠笺重读。
又年芳催老,悄立遍阑干危碧。怨花后期,无言花暗泣,黦地谁惜?
更洒黄昏雨,水环风佩,数断红消息。罗裳自染秋江色。
穗帐才遮,珠茵旋积。盈盈,怎堪搴摘?只轻朱薄粉,愁上簪帻。
西园霜夕,照清池宴席。步绮淩波地,成往迹。尊前换尽吟客。
纵仙城梦见,玉颜非昔。钗钿坠似曾相识。终不向一镜东风媚晚,鬓边狼藉。
飘零恨独在江国。怕旧题锦段重重泪,无人赠得。
绿晕花衫香雾摺。闹春灯蝴蝶。背坐筝床遮画箑。羞醉袖、红生靥。
梦底云山竟千迭。漫算心堪接。雁外西风吹残叶。吹不转、桃花楫。
重阴垂幕,长空卷絮,纷铺万顷琼田。鱼梦乍古,鲸波未息,南云尚驻戎旃。
风劲铁衣单。想营屯千帐,清角吹寒。胜事园林,漫将尊酒赋华筵。
家家腊鼓腾欢。待功成洗甲,庆入新年。银海浪平,天花阵舞,从教净扫蛮烟。
一白虎门山。看欃枪夜落,旌旆春闲。料得红旗送喜,早晚到长安。
象环櫑具青纶巾,路人唤作回仙人。茆君洞里醉千日,至今弹得华阳春。
我贫无琴亦无酒,提壶问字皆琴友。三杯一曲墨淋漓,白雪花飞满晴牖。
前年醉倒兰溪边,水云沃以松风弦。醒来月色浩如泻,今夕对月空潸然。
呜呼水云不复起,徐公乐章吕公指。虽无老成有典刑,为我临流泻秋水。
越上今春不见春,花枝憔悴柳眉颦。嗟公缧绁元非罪,笑我儒冠早误身。
睡起烹茶聊永日,饥来乞米向何人。相期辟谷仙山去,行止毋劳问大钧。
无赖春光三月新,马蹄不厌蹋芳尘。桃花有路寻渔父,春水无波赋丽人。
为掘药苗携仆至,少餐厨蕨恕僧贫。群鸡乱叫牛羊下,归路黄昏雨垫巾。
归途缘江行,西折入幽邃。四山何娟娟,雨洗出新翠。
江如对豪客,到此觌佳丽。溪流导我行,峰峰启还闭。
层崖夹丛筱,日色不到地。虚亭翼然迎,晓我行已至。
但闻云外钟,不见山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