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春天百花盛开人们不尽欢喜,花落时春天沉睡如酒醉。春天沉醉明年还会再醒来,而人老去再也回不来了,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就像万点杨花纷纷坠落。谁说那是杨花呢?那是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回头看那万里长风卷起好潮貌似有情,但渺茫的天空无边无际。忧愁与海潮一起涌上来,而海潮退去忧愁却难以消退,还怎么受得了傍晚的风吹得又大又急!
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楚天遥过清江引: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
难会:难以碰到。
“谁道是杨花”二句: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
有情风万里:语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句。
“更那堪”句: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句。
这是一首带过曲。作者化用苏轼词意,抒发了离愁别恨,又流露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曲子前部分《楚天遥》咏杨花,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后部分《清江引》咏海潮,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开首四句既写大自然春景,又寓人生哲理。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花开)总是欢欣鼓舞的,而对于衰颓和没落(花落)则感到惆怅、迷惘。“花落春如醉”句用移情法将人的“醉”移到“春”上,“春醉”实为“人醉”,入醉便失去意志上的自控。但此时作者荡开一笔,言“春醉有醒时”,意为季节更替,春天还会再来。但这并未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生机:人一经衰老,青壮便不复返。如此,为全曲定下了伤感的基调。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薛曲在此化用时却着意于“问君能有几多愁?”“万点杨花坠”下三句化用了苏轼《水龙吟》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句意。这样把《楚天遥》连起来体味,就仿佛看到主人公的悲愁像春水一样滔滔不绝。
《清江引》基本化用了苏轼《八声甘州》词中“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句意,毫无镶嵌拼凑之痕迹,而意境有所开拓。结句“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字面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怎敌他晚来风急”句同一机轴,却是意象发展至此水到渠成之句,而境界也比李词更为开阔。抒情主人公送走离人,把“情”托付给风寄向远方无际的天涯,可见愁无尽头。和苏轼相比,同样是“愁”,但无苏轼旷达。薛昂夫其将“用世”之心蕴于曲中的字里行间,将绝望盘结在心中,用痛苦的呻吟来得到某种宣泄,从而使这首带过曲也以不同于他其他豪放之作的风格加入到了元后期散曲伤感文学之波中。
碧纱烟语,恩怨无端的。分明宋墙东畔,帘箔几重隔。
扶梦花镫宛转,不照伤心色。后期今夕。青天碧海,未道相思是无益。
蜡苣灰犹有泪,惜别筵前滴。罗带诗本无题,出意机中织。
千万秦筝素手,莫放危弦急。凤帷鸳席。能拚憔悴,知否金钗未堪擘。
结发好经籍,雅志颛山林。静恬屏世虑,庶免外物侵。
舍东一亩宅,宴处神不淫。沄沄碧涧流,翳翳春云阴。
双厓气崷崒,渴日县嵚崟。天景落往沼,原泉到来深。
筠桧净茸茸,藤萝郁沉沉。颇谐旷荡意,济世宁无心。
羲农安在哉,周孔不可寻。唯将一斛酒,坐对南山斟。
慷慨紫芝田,惨淡梁父唫。朋知日疏远,何以相规箴。
前年战桑乾,今岁河北道。关山惜奔命,将率各衰老。
昔人重守关,巍峨几城堡。指挥英雄士,机疾若风扫。
堂堂大都邑,头足急相保。参商又列将,江湖遂如燎。
哀哀塞垣卒,得遣已残脑。十人九伤病,面目各黄槁。
马骨三山峰,来时尽騕袅。此诚百中特,性命一再造。
道出旧军门,阴风闻怪鸟。胡流血地,颜色野花好。
日落青松阴,残灰余骨爪。丛祠依废垒,神鬼互欹倒。
堵墙荆棘中,遗挂尚青缥。标识存名姓,不知何蛮獠。
亮时袍泽人,此意岂相掉。风云愁黯黑冘,恐或亦沟殍。
乡闾程百千,生死未分晓。传闻即疑信,亲戚望归旐。
可怜老弱存,入室谁窈窕。黠哉沐猴儿,归去独壮佼。
雄冠耀乡里,岂特食肉饱。男儿慕侯封,作计慎须早。
生当狼居胥,死即田横岛。
北狩当年事忍闻,至今惆怅靖南军。可怜血战残衣在,板子矶头几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