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春天百花盛开人们不尽欢喜,花落时春天沉睡如酒醉。春天沉醉明年还会再醒来,而人老去再也回不来了,就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就像万点杨花纷纷坠落。谁说那是杨花呢?那是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回头看那万里长风卷起好潮貌似有情,但渺茫的天空无边无际。忧愁与海潮一起涌上来,而海潮退去忧愁却难以消退,还怎么受得了傍晚的风吹得又大又急!
双调:宫调名,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楚天遥过清江引:双调带过曲,由《楚天遥》与《清江引》两个曲牌组成。
难会:难以碰到。
“谁道是杨花”二句: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
有情风万里:语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句。
“更那堪”句: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句。
这是一首带过曲。作者化用苏轼词意,抒发了离愁别恨,又流露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曲子前部分《楚天遥》咏杨花,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后部分《清江引》咏海潮,主要化用的是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开首四句既写大自然春景,又寓人生哲理。人们对于美好与幸福(花开)总是欢欣鼓舞的,而对于衰颓和没落(花落)则感到惆怅、迷惘。“花落春如醉”句用移情法将人的“醉”移到“春”上,“春醉”实为“人醉”,入醉便失去意志上的自控。但此时作者荡开一笔,言“春醉有醒时”,意为季节更替,春天还会再来。但这并未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生机:人一经衰老,青壮便不复返。如此,为全曲定下了伤感的基调。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薛曲在此化用时却着意于“问君能有几多愁?”“万点杨花坠”下三句化用了苏轼《水龙吟》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句意。这样把《楚天遥》连起来体味,就仿佛看到主人公的悲愁像春水一样滔滔不绝。
《清江引》基本化用了苏轼《八声甘州》词中“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的句意,毫无镶嵌拼凑之痕迹,而意境有所开拓。结句“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字面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怎敌他晚来风急”句同一机轴,却是意象发展至此水到渠成之句,而境界也比李词更为开阔。抒情主人公送走离人,把“情”托付给风寄向远方无际的天涯,可见愁无尽头。和苏轼相比,同样是“愁”,但无苏轼旷达。薛昂夫其将“用世”之心蕴于曲中的字里行间,将绝望盘结在心中,用痛苦的呻吟来得到某种宣泄,从而使这首带过曲也以不同于他其他豪放之作的风格加入到了元后期散曲伤感文学之波中。
湔裙水满绿蘋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乍风上、七条弦柱。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漫漫银汉流,耿耿横天路。盈盈河畔女,灿灿临长渡。
轧轧弄金梭,飒飒鸣如诉。展转不成章,踯躅倚谁顾。
睆彼牵牛星,负轭何迟暮。旧欢谅已陈,新约期难遇。
脉脉恨河梁,悠悠不得度。揽佩坐徘徊,涕泗纷交鹜。
老子平生与竹群,清风洒濯胜三熏。江郎定自兴不浅,共打僧门寻此君。
中州天下腹,厥田异斥卤。如何南汝间,千里馀旷土。
道询九十翁,涕出语未吐。流寇昔煽乱,中原竞鼙鼓。
杀戮兼流亡,千百存三五。村落略有人,城市屋可数。
荒山相经亘,白日仗弓弩。余谓殊不然,汝等逢圣主。
赐租吏发粟,修文已偃武。牛种亦易致,旱涝非所苦。
休养四十年,胡不治场圃?老翁泪纵横,斯理公未睹。
户少徭益繁,民贫吏如虎。居者不可留,缺者讵可补。
如欲起疮痍,嗷嗷望卓鲁。闻言三叹息,谁其任州府?
重重楼阁。把春愁惹下,怎生安著。要晓得、没甚心情,看紫燕黄鹂,碧桃红药。
记得当年,对明月、共调弦索。又寻芳斗草,金凤玉鱼,尽总输却。
追思那禁泪落。总春光依旧,离愁难托。岂是忘了叮咛,任海角天涯,到处飘泊。
酒注金卮,对此景、难成孤酌。况杨花、飞去飞来,穿帘透幕。
桐墨题欢,蒲帆卷恨,匆匆催上吴舲。何处停桡,前头有座旗亭。
绿濛濛地人家柳,忆当初、此地移筝。到如今、纸阁芦帘,记不分明。
人生但似江潮水,便两三枝桨,打也难分。已是离筵,休教酒又愁醒。
湖天如梦低归雁,怕芦花、不算飘零。一程程、风起潮声,雨做秋声。
放棹穷幽赏,连阴不肯晴。寒烟欺柳色,急雨乱滩声。
古寺云中梵,雄才海外名。无由参慧业,一为证生平。